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及护理策略研究论文_钟伟芬

(广西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西 玉林 537001)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家属定时探视者作为观察组,无家属及家属不在本地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家庭关怀度量表(Family-APGAR)评分,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Family-APGAR量表适应度、合作度、情感度 亲密度、成长度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相对较低,应注意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改善患者及家庭关系,进而提升家庭关怀度。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庭关怀度;护理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270-02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高发的精神疾病,随着疾病发展可导致患者出现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对于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且时间较长,而患者治疗期间家属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因而当前精神疾病领域对于患者家庭关怀度问题越来越重视。为此,本次研究选取 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40例家属定时探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无家属及家属不在本地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了两组Family-APGAR评分变化。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家属定时探视者作为观察组,无家属及家属不在本地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本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总病程≥2男;可自行完成家庭关怀度量表(Family-APGAR);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性精神疾病者;严重精神障碍者;无法独立完成Family-APGAR量表者;住院时间<2年者。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6~50岁,平均年龄(36.14±12.03)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52±1.45)年,学历:大专及以上16例,中专及以下24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4~50岁,平均年龄(37.02±13.11)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4.02±2.02)年,学历:大专及以上14例,中专及以下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由2名护理人员共同负责两组患者家庭关怀度量表(Family-APGAR)填写工作,两组患者均在安静环境下所有患者安静环境下独立完成Family-APGAR填写,由护理人员指导填写并当场收回。Family-APGAR量表[2]测量因子主要包括适应度、成长度、情感度、合作度、亲密度五个方面,采用3分制评分法,每个因子评分0分(无或少有)、1分(有时)或2分(经常有),各因子评分相加为总分:家庭功能严重障碍为评分0~3分;家庭功能中度障碍为评分4~6分;家庭功能良好为7~10分。统计两组患者各因子得分和总分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Family-APGAR量表适应度、合作度、情感度 亲密度、成长度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对患者认知损害较为严重,导致患者内心体验与精神活动不协调,需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抗精神分裂治疗,同时也需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3,4]。当前,精神疾病临床领域普遍认为家庭是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有效资源,但是多数患者家庭关怀度较低,因而有必要动用家庭这一重要资源,帮助患者尽快康复,为此在精神疾病护理中应强化家庭相关干预[5,6]。本次研究对家属定时探视和无家属及家属不探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分析发现,观察组Family-APGAR量表适应度、合作度、情感度 亲密度、成长度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可知家属探视可提高患者家庭关怀度。但是,即使是家属探视者总评分也仅为6.94±0.85分,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关怀度普遍较低,迫切的需要提高家庭关怀度,为此本院总结相关护理对策如下。

3.1 强化家庭成员健康教育

定期组织院内家属健康教育讲座活动,邀请患者家庭成员参加,告知患者家属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治疗重要性,尤其要重点强调家属支持在患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并选择多个成功案例鼓励家属,使家属重视患者的情感支持,不再对患者冷淡、放任自流或过分保护,适当增加探视次数。同时,提供热线电话、咨询平台,建立微信组群等,与家属保持畅通交流,随时解决家属的疑问。

3.2 增加家属与沟通技巧培训

教导患者家属学会怎么鼓励患者,引导患者等,学会正确的沟通交流技巧。首先,应告知家属应设身处地的理解、尊重患者,不要回避与患者交流,引导、鼓励其与患者增进沟通,避,逐渐增加家人中亲密度;其次,指导家属学习与患者相处的技巧,如何关怀、礼让和容忍患者,强化社交技巧学习,非指责的方式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家属和患者可以和睦相处,消除各类不愉快和误会;再次,循序渐进的增加与患者谈话深度,逐渐掌握患者的思维活动和治疗效,针对性给予患者肯定和鼓励,使患者感受到家属的支持;最后,根据患者家庭成员情况,设计角色分配、角色扮演等问题,增加患者与家庭的亲密度。

3.3 定期讨论存在的问题

护理人员定期组织患者家属就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总结讨论,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教授患者家属如何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干预,使患者从家庭内外获支持和鼓励,尽快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相对较低,应注意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改善患者及家庭关系,进而提升家庭关怀度。

【参考文献】

[1]赵霞.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及护理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0(75):349.

[2]刘梅.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及护理策略[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5(30):191-192.

[3]夏艳.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5,4(02):124-125.

[4]许晓庚.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及护理策略的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4(13):221-222.

[5]叶秀青,曾燕玲.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及护理策略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5(04):163.

[6]万雪英,张红梅,董铭.家庭关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5(12):1431-1432.

论文作者:钟伟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及护理策略研究论文_钟伟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