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昆华医院 缓和医学中心,云南 昆明 650310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当前就医人群疾病顺位的变化使得临终关怀需求量日益增加。剧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12万人新患肿瘤,约有270万人死于癌症,癌症死亡已占疾病死因首位。50%~80%的癌症伴有疼痛,晚期多达60%~90%。癌症晚期并发症和治疗的费用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纪负担。临终关怀,既不加速死亡的进程,也不刻意延缓生命,其宗旨就是帮助临终患者正确面对死亡,客观认识死亡,从而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战胜死亡给他们带来的恐惧、压抑、焦虑等一系列的情绪问题,理性、坦然地面对与接纳,不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给予患者家属包括沮丧期在内的心理、 生理慰藉和进行必要的死亡教育等,让患者家属重建适应新生活的信心。
关键词: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
1.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终末护理、安息护理等。临终关怀由社会各层次人员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其目的在于不以延长临终病人生存时间为目的,让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得以提高,能够无痛苦、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途,并使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
2.临终关怀的意义
2.1对临终患者的意义:通过对临终患者实施全面照料,使他们的生命得到尊重,疾病症状得以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使其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2.2对患者家属的意义:能够减轻患者家属在亲人临终阶段以及亲人死亡带来的精神痛苦,并可以帮助他们接受亲人死亡的现实,顺利度过居丧期,尽快适应失去亲人的生活,缩短悲伤过程。还可以使家属的权利和尊严得到保护,获得情感支持。
2.3对医学的意义:临终关怀是以人道主义为出发点,以提高人生命质量为服务宗旨的医学人道主义精神、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具体体现。适度治疗,既不促进也不延迟死亡,避免过度无效治疗,浪费医疗资源。
2.4对社会的意义:临终关怀能反应人类文化时代水平,它是非物质文化中的信仰、价值观、伦理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社会风气等的集中表现。从优生到优死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肿瘤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的基本内容
目前,有关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研究较多,临终关怀的基本内容包括控制症状、支持患者、支持家属三个方面
3.1控制症状 肿瘤晚期的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呼吸困难、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恶性胸腹水,吞咽困难等。肿瘤晚期患者以症状控制为主。通过对症以达到缓解症状,减轻躯体的痛苦。
3.1.1疼痛最为常见,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约占80%,也是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晚期肿瘤患者药物止痛三阶梯治疗方案如下:第一阶梯,利用非阿片类镇痛药及辅助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相对适用于轻度疼痛患者;第二阶梯,使用弱阿片类镇痛药,包括强痛定、可待因、曲马多等,适用于中度持续性疼痛或逐渐加重型疼痛;第三阶梯,使用强效阿片类镇痛药治疗持续性疼痛,如吗啡,羟考酮等。
非药物止痛:如冷疗、热疗、按摩、经皮电神经刺激、转移注意力、音乐疗法、想象疗法、松弛疗法,还有针灸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心理护理:在控制症状的前提下,还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临终意味着将要面临死亡,给患者身体和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患者在临终前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特征,如性情大变、脾气暴躁、害怕孤独、依赖性增强等。不同年龄、性别、宗教、职业的人其应对死亡压力的心理特点也有所不同。护士要应用恰当的心理干预来为患者解除心理或生理上的痛苦,以提高生活质量。
3.2.1震惊、否认 患者常表现为“这不会是我,这不是真的”,所以当患者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时表现为震惊及否认,对处于否认期的患者,不要揭穿患者的防卫心理,但也不能欺骗,应坦诚.温和地回答患者的询问,希望其能尽快接受现实。要认真倾听谈话,经常出现在患者的身边,让其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3.2.2愤怒期 患者在此阶段表现为生气,愤怒及求生的欲望无法达到,一切美好的愿望无法实现,自然产生了焦虑,烦恼,产生“为什么是我,这不公平”的心理,表现为易采取攻击的态度,暴躁易怒,甚至将怒气转移到医护人员和亲友身上,拒绝配合治疗,对吃力愤怒期的患者,要谅解,宽容,安抚,疏导,提供时间和空间让患者自由表达或发泄内心的痛苦和不满。
3.3协议期 患者试图用合作的态度和良好的表现来换取延续生命或其他愿望的实现。出现“请让我好起来,我一定…..”的心理。此时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情绪平静,看到医生就讲自己的病情,希望医生能重视他,从而采取更好的治疗方案。对于协议期的患者,应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即使难以实现,也要做出努力的姿态,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减轻痛苦,控制症状。
3.2.4抑郁期 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好吧,那就是我”,一想到在不久的将来就要离开人世,就会自然产生悲哀或抑郁,患者有时会痛哭流涕,有时会沉默不语,要求最后见亲人或自己思念的人以表达对世间的留恋。对处于抑郁期的患者,应允许其诉说悲伤的感受,鼓励和支持患者,增加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解决实际问题,尽量让陪伴在身边,关注并预防患者自杀。
3.2.5接受期此阶段是相当平静的,产生好吧,那就去面对吧的心理,患者会感到自己已经尽力,此时已无所谓真正的高兴或悲哀,患者不在恐惧,焦虑,痛苦不安的情绪,已默默接受死亡,对于处于接受期的患者,应尊重患者的信仰,让患者在平和,安逸的心境中走完人生之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和气氛,帮助患者了却未竟的心愿和事情,使患者心灵得到慰藉。
4.支持家属 临终患者的家属同时也在面对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护士要协助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和病人所需,一起帮助患者完成最后的心愿,让家属在生活照料中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帮助家属理解死亡是生命活动必然的表现,是不可避免和无法抗拒的必然过程。帮助家属了解亲人死亡后的相关事宜和有关资源。
5.我国临终关怀现状
在我国,临终关怀是一个新的事物。率先开展临终关怀的是香港、台湾地区,香港九龙圣母院与1982年首先提出善终服务,1986年成立了善终服务会,1992年第一个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白普理宁养院在香港沙田罗成。我国台湾地区于1983年,由天主教康泰医疗基金会成立癌症末期患者居家照顾及服务,开台湾地区临终关怀居家服务之先。我国内地临终关怀学的发端,源于理论的引进。1988年7月,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这是第一家临终关怀专门研究机构,该中心还建立了我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病房。2006年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成立,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经历了理论研究和早期实践探索过程。
小结:晚期肿瘤患者的症状可以用药物来解决,但必须有更多而细致护理,才是临终关怀的基础.临终关怀通过早期评估、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疼痛、生理、心理等问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缓解家属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的方法,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形式,弥补了现行医疗保健体系忽视临终病人需求的缺陷,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和人类生命发展的需求,从而使医疗保健体系更趋完美。
参考文献:
[1]张云平,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综述,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24(7)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5),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78-485
[3]施永新,张静,临终关怀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4]王宏雁,李卢新,张明珠,周鑫,汪胜,临终关怀研究综述,健康研究,2018,38(4)
[5]李秀华,临终关怀,没有终点只有爱,吉林科技技术出版社,2011.10
论文作者:马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患者论文; 临终关怀论文; 家属论文; 临终论文; 晚期论文; 心理论文; 肿瘤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