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青花瓷与民间戏曲艺术论文_吴立君

初探青花瓷与民间戏曲艺术论文_吴立君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311231)

摘要:本文通过对民间艺术特点的简要分析,阐明了它对青花瓷艺术的现实影响和作用。作为传统的戏剧和青花瓷艺术优化结合,它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精神,在中国艺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关键词:传统戏剧;表演艺术;陶瓷;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On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and fork drama art

Lijun-wu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fork drama arts, this article interprets its position in the reality of its ceramic art of influence and role. As traditional drama and optimized combination of ceramic art, which embodies the mingled spirits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and it, beams the splendid brilliance in the fine arts of Chinese history.

Key words:traditional theater; performing arts; ceramics; realism; Romanticism

我国民间戏曲历史源远流长,一般认为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它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集历史文化、文学故事、歌唱、舞蹈、舞台设计于一体,为我国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因此,在研究青花瓷艺术之时,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图像和造型样式等都对青花瓷艺术的发展与演变的多变历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青花瓷是起始于唐宋时期,形成于元代后期,成熟于明代。“青花”是一种釉下彩绘,它使用含有氧化钴的矿物作为色剂,用它在瓷坯上进行彩绘装饰,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烧制而成,使瓷器呈现美丽的青蓝色。色彩单用蓝白相间,注重线勾讲究留白,虚实结合笔断意连,造型上强调高大稳重。纹饰上采用上花绘满,无论是描绘云水走兽,还是单钩串枝花线,纹饰繁密却错落有致,覆盖了器物表面却无拥塞之感。苏麻离青是元青花的青料,用它描绘的青花活泼秀美,耐酸碱、侵蚀,色彩能经久不变。

元代是民间戏曲文化正式形成后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因此,在元代青花瓷艺术的装饰题材中,最突出的一方面是戏曲故事与人物。元代戏曲文学的繁荣必然影响到青花瓷艺术,以戏曲文学题材为装饰不仅是元代青花瓷艺术的特色,同时在民间建筑和实用器物上都有相似表现。

元以前,瓷器装饰比较单调,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随着青花瓷的烧制成功,开创了白瓷彩绘的音质时代,也为民间戏曲图案的描绘在陶瓷上创造了契机。而戏剧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青花瓷艺人的创作。元青花瓷在戏剧的人物装饰方面主要特征是画面构图饱满,画工精湛细腻,注意人物神态的描绘,在同时期人物纹饰中以此类纹饰的艺术成就最高。譬如,元青花《鬼谷子》的人物故事图瓶,人物神态的刻画十分真实,线条流畅,画笔精细,人物动态、性格对比强烈,画面层次丰富。

同时,在元青花瓷艺术中也出现了一些表现社会、故事场面的绘画。作为商品而存在的青花瓷,是有特定的销售对象和目标的,也是生产者为了迎合当时统治阶级的、特殊集团的、审美要求所做的某种定向陶瓷艺术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元陶瓷青花中的人物故事题材大多取材于历史剧,其中有空城计、霸王别姬、蒙恬坐帐、萧何月下追韩信、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周亚夫、唐太宗与尉迟恭等。在这些青花的装饰纹样上出现如此多的王公将相的形象,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元代蒙古籍的官员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学习通俗的汉族历史文化;另一方面,这些故事的内容多为颂扬前代的圣君贤臣,人物也着装唐宋汉制衣冠,反映了汉族人对故国文物、典章制度、风俗人情的怀念及怀旧情绪。元代这些绘有人物故事的青花瓷,基本都是碗、盘、罐、梅瓶,玉壶春之类的陈设瓷,多为观赏之用。

元青花瓷中人物故事画面的出现在中国陶瓷装饰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这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戏剧中的故事场面完整、细腻地描绘在瓷器上,为明清以后陶瓷装饰上反映王公将相、才子佳人、道家仙人、男耕女织等画面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也是中国陶瓷艺术主流由高雅走向民俗的一个重要开端之一。

明初是我国传统戏剧表演发展处于一个低落的时期,元戏剧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民间戏曲活动状况也同样相应反映在陶瓷艺术上,其青花瓷装饰也少见了。民间戏曲在明朝万历年间,又出现了陶瓷艺术的青花斗彩和五彩,色彩的丰富大大地加强了传统戏剧表演故事描绘及人物的艺术表现力。民窑青花瓷艺术表现的浪漫、自由和多样化,使戏剧人物装饰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出现了新的面貌。

明代晚期戏剧人物故事图进一步增多,特别是民间私家刻印图书蔚然成风,并对民窑青花瓷器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民窑纹饰图案渐从呆板拘谨的图案化纹、几何等图案装饰摆脱出来。崇祯时期民窑青花瓷瓷器的水平较高,特别是绘有传统戏剧表演图像的人物故事图的瓷器,其绘画内容、意境和笔法与当的水墨画颇为相似,分水和晕染的技法使画面具有大写意的情趣,意趣不凡,而流畅的线条具有典型的时代气息和社会缩影的现实写照。

随着清代地方戏剧的蓬勃发展,民间戏剧再次成为通俗的群众艺术而达到了更为广泛的程度。传统戏剧表演的繁荣也为青花瓷装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特别是以《白蛇传》、《西厢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戏剧中的主要人物为装饰,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乾隆民窑青花瓷器物中的戏曲故事图案构图繁杂,色彩艳丽,传统戏剧表演的人物故事图案化倾向明显,色调艳俗。而咸丰时期的民窑粉彩瓷器上的戏剧表演人物故事纹饰和色彩给人以俗气的感觉。到了民国期间,戏剧人物装饰多为仿古青花瓷制作,因缺乏原有的艺术创造性,而失去了生命力和表现力。

民间戏曲在青花瓷艺术史上留下生动、鲜活、浪漫的足迹和现实社会的缩影。民间戏曲在民间广泛的流行,广泛地影响和推动了青花瓷艺术,在其表现上也融入了陶瓷艺人的现实生活,把戏剧中精彩、浪漫的情节通过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形式传承、记录下来;青花瓷艺人也把自己的爱憎、浪漫情怀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通过戏剧乐舞的情节运用浪漫主义表现出来。社会各个时期以不同的风格和面貌表现出来的戏剧乐舞图像,为我们研究历史沿革、社会风俗,以及探讨传统民间戏曲艺术,青花瓷艺术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同时针对陶瓷本体艺术的发展与传承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研究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1982,(9)

[2]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J],新华文摘,2007,(7)

[3]百度 戏剧 http://baike.baidu.com

作者简介:吴立君(1972-),男,湖北荆州人,民建会员,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学院硕士,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旅游工艺品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工艺美术、旅游文化、雕塑与陶艺研究。

论文作者:吴立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初探青花瓷与民间戏曲艺术论文_吴立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