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颅内星形细胞瘤患者30例MRI诊断表现进行分析。结果:MRI显示星形细胞瘤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右颞叶8例,左颞叶4例,脑干6例,小脑半球12例,平扫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强化扫描呈不同程度条、片状强化或无强化。对星形细胞瘤定性准确性达85.8%以上。结论:MRI平扫及增强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于显示视神经情况及判断病变范围独具优势。
【关键词】 颅内星形细胞瘤;MRI;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3-0045-02
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脑胶质瘤,约占40%左右。恶性程度较低,生长缓慢。实质性星形细胞瘤好发于中青年,多位于大脑半球,与周围脑组织边界不清;囊性星形细胞瘤好发于10岁左右的儿童,多位于小脑半球,边界清楚。以颅内压增高和局灶性脑损害为主要症状、体征[1]。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颅内星形细胞瘤患者30例MRI诊断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颅内星形细胞瘤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0~68岁,平均39岁。多以头痛就诊20例,癫痫6例,肢体麻木3例,双眼凝视伴头昏1例。症状持续时间3~180天。
1.2 方法
一般采用自旋回波序列、T1WI及T2WI检查,通过组织或病变的T1或T2信号特点判断组织特性。大多数肿瘤组织的T1和T2值均较正常组织延长,一般实质性肿瘤在T1WI可低于正常组织,但不如液体的信号低,在T2WI可呈高信号,但不如液体的信号明亮。
1.3 结果
MRI显示星形细胞瘤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右颞叶8例,左颞叶4例,脑干6例,小脑半球12例,平扫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强化扫描呈不同程度条、片状强化或无强化。对星形细胞瘤定性准确性达85.8%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MRI诊断
2.1 幕上星形细胞瘤
该肿瘤T1和T2弛预时间延长,以T2明显。因此肿瘤在 T1WI图像为略低信号,T2WI图像为明显高信号。肿瘤的信号可以均匀,也可以不均匀。肿瘤信号不均匀与其坏死、出血、囊变、钙化和肿瘤血管有关。囊液内蛋白含量较高,故T1WI其信号强度高于脑脊液,低于脑实质。肿瘤内出血的信号变化依其出血的时间不同而异,多数T1、T2图像均为高信号。钙化在T1、T2图像上均为低信号,但其敏感性不如CT。有时可在肿瘤区看到粗短的条状低信号,为肿瘤血管流空现象。用Gd-DTPM增强扫描,偏良性的肿瘤多无增强;偏恶性的肿瘤多有增强,其表现多种多样,可呈均匀一致性增强,亦可呈不均匀或环状增强。肿瘤周围水肿,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2]。水肿带与肿瘤边缘有时可区别,有时不能区别。增强扫描因肿瘤强化明显而区别。MRI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良性星形细胞瘤,边界清楚信号均匀或呈混合信号,占位征象轻,瘤周可有水肿,但无出血。恶性星形细胞瘤边界模糊,信号不均匀,常伴有坏死囊变,有中、重度水肿,占位征象明显,肿瘤出血多见,常可见到肿瘤内含铁血黄素沉积。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介于两者之间,有人认为无含铁血黄素沉积是与恶性星形细胞瘤的区别点。
2.2 小脑星形细胞瘤
小脑星形细胞瘤与幕上星形细胞瘤相比,囊变率高,水肿较轻,边界相对清楚。肿瘤的实性和囊性部分,T1WI均为低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肿瘤的囊变区可显示液体充动所造成的伪影;注射Gd-DTPA后,肿瘤实质部分强化,这两点有利于区别肿瘤的囊性和实性。MRI显示小脑底部星形细胞瘤没有骨质伪影干扰,矢状面能清楚地分辨肿瘤与脑干的关系。
3.讨论
星形细胞瘤为神经上皮源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占颅内肿瘤17%,占神经上皮源性肿瘤的40%。男女发病比例为1.89:1。肿瘤发生部位,以幕上多见,占77.8%,幕下占22.2%。
MRI是目前诊断颅内肿瘤的最主要手段,就这两者比较,MRI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MRI更为安全。它没有X线损伤;而MRI则无此损害,亦无其他有害的生物学效应。其次,MRI可直接做多轴位成像。除可做横断面、冠状面观察外,还可以做矢状面观察,最先进的MRI机甚至可做斜面或做任意层面观察[3]。这对于肿瘤的定位、定性和确定肿瘤的范围都有很大帮助。MRI一般不受颅骨伪影的影响,尤其是对颅后窝和脑干处的病灶,均能清楚显示。此外,MRI成像的参数较多,一般情况下可进行T1加权、T2加权和质子加权观察,可更好地显示肿瘤特征。如MRI收集数据时间长,病人不易耐受;MRI对钙化的显示常不如CT扫描;另外,MRI设备昂贵,维修费用高;且由于高磁场的关系,一些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不能做MRI检查等等。
注射增强剂后,I级星形细胞瘤很少强化,Ⅱ级星形细胞瘤轻度强化,Ⅲ~Ⅳ级星形细胞瘤明显不规则强化。但脊髓内I级星形细胞瘤多可见强化反应,此点与脑内I级星形细胞瘤稍有不同。此外,注射增强剂对于确诊多发性脑转移瘤或非肿瘤性病灶,均具有特殊的效果。低级别星形细胞瘤边界清楚,信号较均匀;恶性度较高者信号混杂,边界不清,肿瘤周围水肿较重,肿瘤内常见出血和囊变,占位征明显。偏良性的星形细胞瘤可无强化,恶性度高者可出现不规则、花环状等各种形式的增强。
【参考文献】
[1]阎静,成官迅,朱晓军等.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6):381-382
[2]赵有财,李发云,周晓军.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研究进展[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36(12):846-848
[3]李文华,朱铭,耿道颖,等.儿童期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特征[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511.
论文作者:于兰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4
标签:星形论文; 肿瘤论文; 细胞论文; 信号论文; 小脑论文; 颅内论文; 边界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