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林市柴河镇中心卫生院 157011
【摘 要】目的:探究距骨骨折或伴脱位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距骨骨折或伴脱位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对患者进行术前伤口处理,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康复护理与功能训练指导。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并且无并发症现象发生。结论:科学的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距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促进骨骼的良好生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距骨骨折;关节脱位;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85-01
距骨是人体足部的重要传导枢纽,由关节软骨覆盖,其骨折后易破坏血供而发生缺血性坏死和关节功能障碍,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在当今社会,距骨骨折或关节脱位的案例越来越多,多发生于交通事故和高楼重地的工伤中。本文对我院30例距骨骨折与周围关节脱位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距骨骨折或伴脱位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7岁;受伤到手术固定的间期为1~12h;依据患者受伤原因差异分类,交通事故受伤16例,高出坠楼受伤7例,重物砸伤4例,韧带损伤3例;根据X光结果显示5例距骨存在骨折疏松现象,7例具有距骨硬化表现;局部皮肤缺损且伴有感染现象的6例,且均能看出距骨部分外露。
1.2治疗方法
距骨是人体足部的关键部位,及时正确的术前处理,手术治疗,对稳定足底至关重要。术前采用硬膜外麻醉,扎上止血带做常规消毒,并铺上无菌巾。距骨骨折脱位后易供血不足,发生缺血性坏死表现,因此,早期消肿的处理非常有必要,它有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预防由关节僵硬导致的并发症。
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30例患者中有19例采用了手术复整的治疗方法:先硬膜外麻醉,仰卧位,全层切开软组织,剥离骨面,然后让患者将膝关节弯曲,医生按顺时针强力牵引屈位;有6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先进行硬膜外麻醉,然后从踝前方至舟骨结节暴露骨拆线,之后将骨分离。并且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血肿,手术后为预防感染服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服用中药以消肿,止痛与化瘀;剩余5例距骨骨质硬化患者有坏死表现,复位距骨,进行胫距,跟距关节融合术,给予常规处理。手术后的康复护理和功能训练方法为:对于局部软组织肿胀程度严重者,叮嘱其抬高受伤的脚,加强足趾和膝关节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实现快速消肿,尽快恢复行走能力。
2.结果
对30例距骨骨折或伴脱位的患者治疗的方法进行评估,并对手术的术后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调查,掌握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显示,该30例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疼痛基本消除,骨密度有所提高并恢复正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踝关节都融合成功,对坏死,血肿已做了及时,有效的处理,未发生骨关节感染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日常生活基本没受到影响,对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价分为四类,其中优15例,良8例,中4例,优良率为76.6%,可见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3.讨论
距骨的结构很复杂,距骨由距骨体,距骨头极易距骨颈构成。距骨头与足舟骨构成距舟关节,后方是较窄的距骨颈。距骨体位于后方,不仅体积最大,而且上方距骨滑车与胫骨下端构成踝关节,而踝关节是脚部活动中最灵活的部分,容易出现损伤。距骨骨折脱位是一种高能量损伤,损伤程度很大,往往造成骨折周围的血管损伤,使距骨血供不足,导致距骨缺血坏死,所以距骨骨折脱位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复位,以减少踝部皮肤压迫坏死或血管神经损伤[1]。
骨骨折或伴脱位患者在术后需要主要的事项有:观察血管是否突出,骨关节处是否有淤青与未消肿的情况出现,一旦发现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严重者要及时求助于医生;包扎松紧程度适宜,避免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皮肤坏死;术后对患者的手术细节和伤口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掌握患者肢血液循环情况;患者出院后要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对患者康复训练进行指导。
此次临床研究中的30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并且无并发症现象发生,治疗的优良率为76.6%,可见科学的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距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促进骨骼的良好生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并发症指的是由于原来的伤症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引发的另一种症状,这个另一种症状就成为前一种疾病的并发症。在病患中,并发症市场伴随疾病的发生而且是不可避免的。距骨骨折或者关节脱位的并发症的现象很多,主要包括距骨坏死,重度骨质疏松,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以及肌腱粘连等[2]。虽然距骨骨折或者关节脱位疾病的并发症种类多且发生率高,然而这些并发症只要得到很好的处理,就基本都能得到良好的治愈。根据病发时期划分,并发症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并发症的现象为皮肤坏死和感染,治疗方式通常为换药,清创植皮与皮瓣转位等方法进行伤口闭合。中期和晚期的并发症正传为创伤性关节炎和缺血性坏死,此时可采用固定,消炎镇痛以及营养软骨的药物方式进行治疗,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其中,骨质疏松常在年龄年龄较高者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距骨坏死发生率也较高,用克氏针进行手术复位与踝关节融合术的治疗方式可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这种融合术的原理是借助螺钉固定,促进肌腱松散,融合率较高,技术难度较小,临床效果显著,因而得到普遍的推广与应用,而且没有出现踝关节置换软组织条件的限制及感染,假体使用寿命等方面的问题[3]。此次临床实验中,30例距骨骨折复位患者中有6例出现并发症现象,但均经过早期及时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获得了理想的康复效果。
总之,距骨是人体足部的重要部位,一旦发生距骨骨折或伴脱位现象时,要及时就医,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医治,以免影响行动功能。其中,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距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促进骨骼的良好生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在临床医学上具有很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云.距骨骨折或伴脱位18例治疗分析[J].浙江大学.2005,04.
[2]邢北光.距骨骨折或伴脱位20例治疗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3.
[3]吕胜.距骨骨折板脱位27例治疗体会[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05.
论文作者:温继东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并发症论文; 患者论文; 关节论文; 发生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现象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