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成就动机训练的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机论文,成就论文,物理论文,策略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天,教育已经不再是面向少数人的专利,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使所有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和成长。”就高中物理而言,如何使学生消除对物理的畏惧心理进而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摆在每一位物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着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训练学生物理学习的成就动机。
一、关于成就动机的概念
研究成就动机的真正开端是麦克莱兰等人于1953年合作的《成就动机》一书,此后许多学者都对此展开了研究,但就成就动机的概念问题,人们的回答尚不一致,其共同之处有以下三点:
第一,成就动机促使人追求某一社会条件下比较高的目标;
第二,成就动机促使人以较高的水平达到其目标;
第三,由于在追求某一目标时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所以成就动机促使人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
由此可见,在对成就动机的研究中,人们把成就动机看成是一种在较高水平上达到某一卓越的目标的需要。
二、关于成就动机的理论模型
阿特金森在60年代中期提出的成就动机模型影响最大,至今为止引起了广泛的实证研究。
(一)成就动机模型的公式
阿特金森指出,影响某一动机强度的因素有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其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 期望 诱因)
动机水平是一个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倾向(M),期望是某人对某一课题是否成功的主观概率(P),诱因为成功时得到的满足感(I)。一般来讲,课题越难,解决时的满足感越大,所以P与I是互补的关系,可以表示为:I=1-P。
(二)两种倾向与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
一般而言,人在追求成功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不畏困难,达到目标的追求成功倾向(Ts);一种是害怕失败,避免屈辱的回避失败的倾向(Tf)。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可知:成就动机高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低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小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水平不同的人在完成任务和选择目标上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成就动机高的人在完成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倾向强,在选择目标时选择难度适中的目标和课题;成就动机低的人在完成任务时防止失败的倾向强,在选择目标时选择容易的目标或课题。其心理机制为: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成就动机低的人往往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到伤害和产生心理烦恼。
三、在教学中训练物理学习成就动机的策略
笔者认为,就学生而言,他们对物理学习的成就动机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同样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训练来培养和提高。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大体上应从两条思路出发提高物理学习成就动机的水平。其一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控制课题的目标难度,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课堂教学流程,从而使课题对学生的意义发生变化,达到直接提高其动机水平的目的;其二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以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途径来间接训练和培养成就动机,进而逐步提高其动机水平。
(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水平,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是十分关键的。在具体实施时,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设计最佳的教学目标
怎样的教学目标才是最为恰当的呢?笔者认为,一方面要考虑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要考虑由此目标的难易而获得的诱因水平,只有当两者控制在最佳状态时,由此而形成的成就动机感才最强,学生也因此对成就行为得到最好的强化,只要以后仍能即时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成就行为就会进一步得到实施并予以强化,成就感就会越来越浓烈,于是成就动机在逐步的强化中得到提高。在实际设置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奥苏贝尔在他的《教育心理学:认知观》一书的扉页上写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是教师确定新的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的依据。一般来讲,对于学生知识基础的了解,教师是很有办法的,但对于学生原有能力水平的了解,办法就显得少了。建议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练习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下节课学习有关的能力练习题,那么就可能及时获得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是否支持新的学习的信息。
(2)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根据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在制定能力的发展目标时,还要注意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区。
实际操作时,笔者发现,当学生的原有状况与我们的目标要求之间差距较小时,学生容易发生同化判断,即具有不自觉地缩小自己与目标之间差异的倾向,结果目标容易实现;若差距较大时,学生具有不自觉地扩大自己与目标之间差异的倾向,即容易产生易化判断,结果目标难以实现。可见教学目标难易的控制很关键。
[制定教学目标的一则案例]
有个学生,基础较差,如果用与其他学生相同的教学目标来要求他时,只能使他越落越远,因而更加丧失物理学习的信心。针对这个实际,笔者对这个学生特别提出较低的学习目标(当然是建立在他对教师充分信任的基础上)。例如对他提出“听得懂,学得会,做得了”的目标,一段时间之后,他清楚地看到,凭自己的努力,目标已经达到了,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时,他又来找我期待着对他实施下一个较高层次的目标。这个学生在一次阶段考后的总结中说:“物理本来是一门最让我头疼和伤脑筋的功课,每次上物理课就像听天书……但经过两个多月的坚持不懈……这次的考题我也能基本答对,这对我简直是破天荒的事。”
2.设计最佳的课堂教学流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果不给他提供食物,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
物理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用其许许多多的问题作为提供给学生的这种“食物”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是最佳的强化成就愿望、提高成就动机水平的方案之一。在实施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流程可以这样进行,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把外在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目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取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及时内化知识、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体验“发现者、研究者”的成就感,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进行学习组对,使学生共同合作,在这种互相探讨和知识共享中让学生进发出灵感的火花,彼此在获得了自我成就满足的同时也获得了最适宜的帮助和提高。
3.重视科学评价的原则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很敏感、很看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笔者曾做过实验,对中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甲组按学生成绩划出等级;乙组除标明成绩外,还按照学生的答案给予相应的矫正和评语;丙组则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如一等成绩的评语为“好,坚持下去”,三等成绩的评语为“试一试,再提高一步”。从期中和期末这三组学生的成绩来看,乙组成绩最好,丙组的成绩稍次于乙组,甲组的成绩最差。乙组是针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评价的,因而效果最好;丙组的评语针对性不强,效果就差一些;甲组没有评语,因而成绩最差。由此可见,科学评价的作用是很明显的。考虑到物理的学科特点,建议教师应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充分发挥情感作用,同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中肯的建议,这样,既能逐步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充分唤起物理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其物理学习的动机水平,又能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果。
(二)多种途径阶段化训练物理学习的成就动机
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成就动机的水平,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途径来训练。教师对学生进行物理学习成就动机的训练往往可以分以下六个阶段进行:
1.引发意识:通过与学生谈话、讨论使学生意识到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行为。比如刻苦、拼搏等。
2.引发体验:让学生进行一些活动(如体育、文艺及综合实践活动等),在活动中使学生特别注意体验成功与失败,选择目标与成败的关系,成败与情感的关系,特别是体验为了取得成功所必须掌握的行为策略,如吃苦、有毅力等。
3.形成概念:使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理解与成就动机有关的概念如“成功”“失败”“目标”等等。
4.加强练习:为前两个阶段的重复,多次重复能使学生不断加深体验和理解。
5.促成迁移:使学生把学到的行为策略应用到学习场合,不过这时往往是一些特殊需要的学习场合,这些场合要具备自选目标、自己评价、能体验成败的条件。
6.深入内化:通过以上活动,取得成就的要求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于是学生可以自如地运用以上活动中学到的行为策略。
[物理学习成就动机训练的一则案例]
有两名女生,物理成绩是全班最差的,但她们很爱好体育活动,由于与其他同学的成绩差距过大,一度以为自己不是学物理的料,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对此,笔者(担任班主任)利用学校开运动会的良机,鼓励她们只有在赛前刻苦操练,赛场上才能发挥最佳水平。比赛过程中,我陪伴着她们,失利了,鼓励她们不气馁,再来下一次。最终她俩拿了6个项目的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与此同时,我抓住这一契机,及时肯定她们的成绩,帮助她们找到成功的秘诀,终于使她们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潜力和价值从而意识到学习上的暂时落后,在于自己不信任自己,没有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缺乏刻苦拼搏的意志,并借此机会又给她们讲了许多名人名家的事例,如数学家张广厚的“科学成就=毅力+耐性”,狄更斯的“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道尔顿的“我的成就不是靠天才,而是靠不屈不挠”等等。从此,她们的学习很快就变得主动、刻苦,不论是物理成绩还是总成绩都慢慢地好了起来,高二期末时大大缩短了与班内其他同学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