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腹部开放性外伤应用腹腔穿刺术所获得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接受腹腔穿刺术联合治疗以及常规方法治疗腹部开放性外伤的患者中各随机选择3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穿刺组与常规组。将两组治疗结果及并发症情况实施记录对比。结果: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参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且利用统计学实施分析后发现均存在意义(P<0.05 )。结论:针对腹部开放性外伤采取腹腔穿刺术与常规治疗相结合,治疗效果更佳。
【关键词】腹部开放性外伤;临床治疗;腹腔穿刺术
【中图分类号】R6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171-02
腹部开放性外伤在普外科当中是一种常见急腹症疾病,主要是由于腹部受到外力作用而出现的损伤。人体中的重要脏器较多存在于腹部,因此在出现腹部外伤后应当明确患者脏器是否存在损伤,以免病情延误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此本研究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采取腹腔穿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进一步探讨,并做以下总结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穿刺组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范围在22~55岁,平均年龄为(38.5±5.5)岁;常规组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范围在23~57岁,平均年龄为(40.0±5.7)岁。入选病例均经过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并且在医院伦理会批准下本研究得以开展。对上述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发现,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了解病史、体格检查以及B超、CT等辅助检查,做好术前身体评估、风险评估,完善术前准备,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情况,实施心理护理,成立抢救小组,确定病情后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实施需要按照操作流程和规范进行操作。
穿刺组:在采取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腹腔穿刺术。帮助患者取侧卧位后,对手术部位彻底的消毒后,实施局部麻醉。麻醉发挥作用后,选择取髂前上棘与肚脐连线中的外三分之一交汇处位置为穿刺点,确定穿刺点后实施穿刺。当腹膜被刺穿后将针芯拔出,同时经过穿刺针在患者腹部插入多侧孔吸管,之后对腹部积液实施吸引操作,当无法将积液吸出的情况下在,则需要更换吸管位置,如多次改变仍未有积液则表示穿刺阴性;当能够抽出积液时,则需要采取生化分析对液体进行观察,以此来判定是否存在脏器受损的情况,并依据受损情况制定手术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发生并发症的类型及患者数量。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体征平稳,机体功能恢复且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体征基本维持稳定,机体功能显著恢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体征不稳定,机体功能未恢复症状未改善,甚至出现加重趋势[1]。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间的数据进行输入后,通过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利用n(%)表示技术资料,以χ2检验所获取的结果,计量资料应用(x-±s)进行表示,以t对结果进行检验。若P<0.05的情况下,则表明两组数据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对比情况
穿刺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显著要高,且利用统计学进行分析后发现均存在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情况[n(%)]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穿刺组患者中出现伤口感染、肠粘连的患者各为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而常规组中,2例肠粘连性、伤口感染、出血各3例,总发生率为23.53%;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后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普外科中最长见的急腹症就是腹部开放性外伤。主要由于强大的外力作用与腹部而形成的腹部损伤,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腹内脏器出现损伤,增加了治疗难度。如不能尽早诊断和治疗,很容易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
临床中针对腹部开放性外伤主要采取及时手术治疗的方式,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认患者腹内的重要脏器是否收到损伤,从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形成保障。所以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实施有效抢救的关键就是能够对正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2]。而对患者实施诊治的关键就是对患者的体格检查以及病史了解,但是因为腹部开放性外伤具有病情危急的特点,往往会出现没有时间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及进行基本检查,所以应在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维持的同时,完善术前准备操作。但是常规治疗方法是以患者实施手术为基础,开腹后在对患者病情进行探查和诊断,最后制定治疗方案,但是对于特殊损伤部位则无法应用开腹探查而得出明确诊断。而腹腔穿刺术是诊断性操作的一种,能够依据腹腔积液为基础对损伤脏器以及损伤程度进行判断,并且能脏器出现合并损伤实施判断。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实施手术也能够发挥指导作用[3]。从本次的研究结果中也可以发现,穿刺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情况要明显优于常规组,并且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数量要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由此说明,采用腹腔穿刺术可有效提高腹部开放性外伤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腹部开放性外伤采用腹腔穿刺术治疗能够获取更加优良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莫色俄乙.腹腔穿刺术在腹部开放性外伤临床治疗的应用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b03):774-775.
[2]褚彦玺.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3):49-51.
[3]汪霖,施红宁.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临床治疗观察[J]. 医学信息,2016,29(23):85-86.
论文作者:马福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腹部论文; 患者论文; 外伤论文; 开放性论文; 腹腔论文; 统计学论文; 常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