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建筑业情况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建筑业论文,调查报告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四川省建筑业为国民经济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之一,位居第三
四川建筑业从业人数目前为223万(230万)人,经过资质审查发证的施工企业共6701个。已成为四川省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建成了一大批交通、能源、三线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十四年来,四川省建筑业在各项工作中坚决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正在逐步形成。十四年来,完成全省固定资产投资961.8亿元,使全省新增固定资产640亿元,完成各类房屋建筑4.8亿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已从8%增长到9.1%,相当于交通、运输业和商业总产值之和,是国民经济的第三大产业。
建筑业对象四川这样具有一亿一千万人口的内陆大省,在发展经济和转移农村2500万(到2000年)剩余劳动力就业等战略任务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通过努力,四川省向国外省外积极开拓建筑市场、承包工程、进行劳务合作,1993年成建制出省施工人数47万人,完成施工产值38亿元;出国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人数1.08万人,新签合作金额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1亿美元。
全省有勘察设计院、所1000余个,从业6万多人,1993年完成投资额180亿元,完成设计建筑面积2300万平方米。
1993年四川省建筑业完成89.3亿元重点工程建设投资,建成如西成光缆、渡口水泥厂大窑单机、沪州天然气化工厂油脂工程、攀钢二期工程速铸热轧和发电厂二号机组、铜街子水电站二号和三号机组、黄桷庄发电厂二号机组、成渝高速公路重庆来凤驿段、816大化肥工程和隆泸铁路等,为全省经济、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城市建设方面建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了投资环境。建成村镇住宅5536万平方米,村镇公共建筑和生产性建筑面积6175.3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695.53万平方米。
以上可以看出建筑业在城乡建设、住宅建设和城市基础建设和为改善四川省城乡人民的居住条件和投资环境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积极的贡献。建筑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正在形成。然而,建筑业在前进过程中,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是建筑业本身无法解决的。
二、建筑队伍、建筑业行业管理状况
1、队伍结构经过十年多改革之后,出现总包、分包和提供劳务的结构体系,现在全省有华西集团等7个总承包企业(5个一级、2个二级、1个三级)。工程承包企业38个(15个一级、22个二级、1个三级)。施工企业总数6663个[一级66个(中央部属23个);二级449个(中央部属15个);三级2446个(中央部属37个);四级2319个(中央部属6个);非等级1353个(中央部属18个)]。
1993年在国有企业中从业职工人数为60.5万人,城镇集体企业人数46.19万人,乡镇建筑企业人数为108万人。
1993年国有施工企业完成产值130亿元,人均竣工面积17.8m[2];城镇集体施工企业完成产值91.68万元,人均竣工面积25.6m[2];乡镇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51亿元,人均竣工面积29.2m[2]。
此外,尚有近一、二年发展起来的独资企业15个,合资企业30个,私营企业9个,股份合作制企业23个。
企业中普遍执行了项目承包和进行人事、用工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
2、行业管理:全省建筑业管理以各级建委作为行业管理的主管部门,推行重庆创造的“三站一室”的管理模式,在重庆、成都、攀枝花、泸州四市建立建管局进行中心城市行业管理试点,全省十八个市地建立了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省建立了招投标管理总站,对建设项目推行施工招标承包制。1985年以来,全省在贯彻国家建设部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建筑市场管理、质量监督、工程造价管理等方面政策、规定和办法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如《四川省建筑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四川省招投标管理办法》、《四川省外国企业经营建筑业管理暂行规定》等等。“三站一室”的职责即建管站负责施工企业资质管理,施工队伍进出管理(省成立劳务处管理队伍出省),核发施工许可证,管理建筑市场,查处违章行为;定额站负责执行国家、省定额管理,制定补充定额,审定标底,协调解决定额纠纷;质监站主要负责监督工程质量,主持工程质量检查、竣工核验和评定质量等级,查处质量事故,仲裁工程质量纠纷;招标办负责工程招标管理,监督合同的实施,调解合同纠纷,会同建管站查处非法承包行为。
建立了全省建筑业协会,下属11个专业协会,共158个会员单位。此外,全省集体建筑企业协会、建筑装饰协会和设备安装协会、勘察设计协会等行业协会均已建立,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三、当前四川省建筑业面临的几大问题和对策
(一)理顺建筑产品价格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业没有作为独立商品生产的行业,而是依附于基本建设。一套价格制度是根据引进原苏联建筑产品,不是商品,承袭了微利政策,使产品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其计划利润大大低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三十多年来建筑业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转移到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或作为国家对建设规模的扩大再投入而消耗掉,使建筑业,特别是大中型国营施工企业和五十年代成立的城镇集体企业留下沉重的离退休人员问题和设备更新、基地住房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
根据1993年对全省5801个施工企业统计,共完成373亿元产值,利税17亿元,利润6亿元,产值利税率4.75%,产值利润率1.6%,人均利润279元。与各行业比较处于最后一位。根据四川省经济年鉴统计,建筑、机械、电子、化学、冶金、电力、包装等七个行业90、91、92年三年利税和利润情况如下:
1、 产值利润率(%):
2、 年份机械电子化学冶金电力包装建筑
3、 90
4.8 4.6 3.6 1.4 7.4 4.9 0.9
4、 91
2.4 4.3 3.4 10.84 8.6 1.6 1.2
5、 92
3.1 4.1 2.6 4.610.8 1.9 1.6
2、产值利税率(%):
年份机械 电子化学 冶金电力 包装建筑
90 17.5 9.4 10.4 13.89 36.4 5.8 3.2
9191
10.3 7.2 9.514.637.6 6.6 3.7
92
10.6 7.0 8.816.540.5 7.8 4.5
据重庆市统计,本地区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1992年为18.38%,而建筑企业实际利润率1.76%,而且包括施工企业采取组织措施、节约原材料和人工费、降低成本包括的利润。
四川省建筑总公司(华西集团)1993年完成总产值25.2亿元,而产值利润率仅为1.62%,为省级其他行业的六分之一。
价值规律要求合理调整建筑产品的价格政策和价格水平,否则根据“资本论”的原理,建筑业利润在达不到全社会各行业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建筑业将会衰败下去,出现人材流失,设备无法更新,企业濒临破产的局面。逐步提高企业法定利润,不低于10~15%这一目标,特别对不同投资类别采取不同计划利润,是全省建筑业的期待。
(二)企业负担沉重
当前建筑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和老的集体企业,由于历史原因遗留下沉重的负担,在市场经济面前,企业无能为力,急需要国家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采取一定措施加以解决:1、拖欠工程款;2、资金短缺;3、劳保统筹;4、摊派。
根据1993年统计,四川全省施工企业被拖欠的工程款高达22.83亿元,如攀枝花市110个企业总产值16.5亿元,被拖欠工程款达2.9亿元,比去年上升了220%。形成企业被迫贷款,偿付巨额银行利息和对职工工资延期发放等问题(拖欠工程款中地方政府工程占很大比例)。
施工企业中国有企业,在1983~1984年曾核定过国拨流动资金,当时幅度一般占施工产值16%,而目前国拨流动资金的比例大幅度下降,流动资金不足部分靠向银行以8~9%的利率贷款,而在现行计价办法中没有这笔费用可收取,给企业形成沉重的利息负担,形成企业负债经营。国有企业希望取消现行的流动资金拨改贷制度,而应重新依据现行生产规模核定企业定额流动资金,把它无偿地转为国家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对企业中被拖欠的工程款,凡政府拖欠的应可作为企业税收抵交处理,其他企业拖欠的可灵活处理,如以产品、实物、股份、建筑物抵交。对拖欠工程款,国家应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以维护企业正当权益和正常的金融秩序。
退休人员对国有企业和一大批城镇集体企业成为越来越大的包袱和沉重的负担。目前对上述企业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比例达到4∶1~1.5∶1,国家长时期以来没有解决社会保障问题。退休人员均由企业自行负担,全省为此每年由企业从营业外开支多达4亿元,一些企业把利润的一半都贴在这方面开支。针对上述存在于建筑企业中的困难,重庆市建设主管部门曾于1989年7月1日开始推行“建筑行业劳保统筹行业管理”,参加企业(包括中央部属在渝企业、建管局直属企业和老的城镇集体企业)共78个。离退休人员2.3万人,参加统筹人员实行差额支付每个离退休人员按76元/人金额返还。1993年10月1日由于各种因素而停止执行劳保统筹行业管理。行业统筹对当时解决重庆老集体企业困难起了很大作用,对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和参加市场竞争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重庆市政府领导和横向部门如税务部门和乡镇企业部门不理解、不支持,认为行业统筹收取的劳保费用属于“乱收费”,“减少了财税收入”,“劫去了乡镇建筑企业的劳保费”等等理由加以“减免”抵制和持反对态度,使这项工作推进十分艰难。由于费用收不起,使返还企业费用达不到一半,企业亦不满意,终于夭折。我们认为行业统筹问题,应由国家明文规定社会统筹的方向,加快社会统筹力度和采取建立税种统一收取税费的方式来解脱企业的这一包袱。建立全社会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
企业摊派,是企业另一个负担。
(三)建筑市场和建筑市场管理中的问题
1、缺少招投标法规
1993年全省17911个项目中施行招标的占28.3%,成、渝二市覆盖面达80%以上,但90%以上为议标,重庆市通过招标的工程,其标价下浮基本控制在1.5%以内。目前北碚区正试点搞“有形”的建筑交易市场,以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建筑市场和市场行为。全省在1984年、1986年和1992年先后制定公布三个有关招投标的管理办法,1992年还补充了对工程实行报建制度等七个补充规定,但由于国家没有正式出台招投标法(条例),使这一工作在全省推行难度很大,缺少法律依据。招标工作管理缺乏权威性,机构不健全。省内重庆招标工作搞得比较好,由于建设单位并未进入市场,大量未进行招标工程或通过议标的工程受到建设单位盲目“杀价、压价”或以补充合同形式附加许多对施工企业来说是不平等的条件。
2、建筑市场对主体中建设方(业主)管理溥弱,业主的行为缺少约束和调控。表现在一些建设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资质,不懂建设程序、法规和有关知识,忽视标准、规范,缺乏等价有偿、协商一致、平等互利的市场意识,盲目压价、杀价,不合理的压缩工期,任意拖欠工程款,合同意识差,不严格履约,私下交易,明招暗送,吃拿回扣,这些现象日趋严重。不合格的建设方其特点是法制观念淡薄,业务知识差,交易行为不规范,扯皮多,违章多,经济上的不正之风严重,长期以来对建设单位没有制约的法规、手段。因此对进入市场的建设方应制定有效法规进行资质审查,不合格者应委托工程咨询或监理公司等机构代理,并应加强合同管理工作。
3、建筑行业管理纵横关系急待理顺,行业管理应予加强。
建设部应从上面规范行业管理机构,包括各省都希望成立国家建委,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建设综合管理部门,这样的机构对处于大发展和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仍要进行大量建设的中国实属必要。建设部不应只鼓动各省成立建管局搞中心城市行业管理,而形成这类局与当地建委职责交叉,互相扯皮,矛盾很大。另外希望建设部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下属施工企业,同时应加强各部门的横向协调。
4、资质管理和对建筑队伍总量控制。
当前建筑市场中出现建筑队伍总量控制与由于各种因素要求放开兴办新的建筑企业之间矛盾。其次是各种官办公司,资质不实的“四无三有”公司(无资金,无固定施工队伍,无固定技术人员,无固定施工设备,有政府部门批文、牌子、图章)靠关系和以权经营的公司,关系部门,关系户和建委本系统兴办的“经济实体”以各种渠道进入建筑业,在近一、二年中为数不少,使建筑市场出现以权经营、卖牌子、吃管理费、搞系统、本行业或本部门垄断。出现一、二级企业向三级企业分包工程任务的现象。为此,建设部应有个指导意见。
5、地方保护主义,垄断建筑市场
各地从本地、本部门利益出发实行地方保护,垄断了建设市场的竞争,使资质等级证书中国家核定等级得不到相应待遇和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国家的更加开放,大量独资和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企业集团在建筑业中出现,希望国家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包括审批开办、资质审定、标准等方面内容。
6、建筑业摆脱困境应积极参与房地产开发。
下面是成都市棕北小区的经济效益分析例子:
关于棕北小区的经济效益情况
(一)综合情况:
棕北小区于1991年8月动工,1993年8月竣工。
小区占地12.245公顷,总建筑面积16.5万m[2],其中住宅14.97万m[2] ,住户2416户。
小区建设共投入资金22183.7万元
小区销售商品房收入26619.1万元
收支相抵,盈利4435.4万元,盈利率为20%。
(二)投入资金的组成:
1、征地拆迁4244.3万元
2、规划、设计、三通一平等前期准备工作257.2万元
3、上缴各种费(配套费、人防费、商业网点费、招标费、质检费等)2218.9万元
4、土建投资(土建、水、电)7161万元
5、土建配套设施(煤气等)以及优良工程奖励2217.5万元
6、小区配套设施(道路、地下管网、绿化、水、电、气集资等)2360.1万元
7、三材价差:2636.9万元
8、其他费用:1088.1万元
共计22184万元
(三)经济效益分析
棕北小区建筑单方造价为:1344元/m[2](22184万/16.5万m[2])
平均售价为1613元/m[2](26619.1万元/16.5万m[2]),盈利20%
商品住宅的实际平均售价为:1700元/m[2]
1900元/m[2](有煤气),盈利41%
1993年下半年商品住宅的实际售价为2400元/m[2],盈利79%
(四)土建施工的经济效益
棕北小区土建单方造价为:434元/m[2](其中:土建330元/m[2],基础44元/m[2],水电60元/m[2])。
据施工企业反映,由于棕北小区质量要求很高,建筑施工企业基本没有利润,如果没有优良工程奖励,很多施工企业都要赔本。
开发单位的商品住宅的实际销售盈利达到41%,如果将其中的1/4利润给予施工企业,则施工企业每平方米建筑可增加收入:1900元/m[2]-1344元/m[2])×1/4=139元/m[2],占土建成本的32%,即施工企业在棕北小区这样的工程质量条件下,利润可达到30%以上。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应尽快完善明确企业的资产终极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的划分、管理、实施办法。
四川省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其资产属性一直是不明确、不清楚,即使乡镇集体企业也是不清楚资产归谁所有。被调查的一些企业如内江花园装饰公司、双流城镇公司、绵阳游仙建筑公司等乡镇企业,都无法说清本企业资产属性,但有一条,即老板们都不赞成在产权不清的情况下实行股份制。
重庆在1993年推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资产清理试点,从被审计的企业如重庆住宅建设总公司来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把现有企业资产一律界定为国有,这大大影响了企业积极性。不管实行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如果原国有企业职工沾不到相应的企业效益,那么无法调动其积极性。
2、现代企业制度,应在现有企业转机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建筑企业的这项改革制度应与社会改革同步推进。
全省在企业制度改革和转机方面大致有以下进展:
(1)突破企业旧的生产组织经营方式,采取建设项目总承包和施工项目承包的方式,推行项目法施工,组织内部资金银行,劳务市场和设备租赁市场,把原来生活后勤供应系统推向独立经营、面向社会的实体;(2)重庆在1992年对市属建安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产品定价、内部分配、劳动用工和技术改造五个方面实行企业自主即“五自主”试点。市政府在六个方面:即实行甲乙双方资质管理;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1~2%,企业可自行分别提取总产值1%技术开发和企业自有流动基金;实行装备费和计划利润分开计算;建安企业按20%,建机企业按45%重新核定计划流动资金;清理拖欠工程款;完善行业劳保统筹管理。
五、振兴四川建筑业的主要对策措施
1、深化企业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产权关系,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
加强行业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争取在机构改革中,建立适应建筑业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机制,积极建议和支持成立国家建委,在四川省积极争取建立“四川省建委”综合管理“三建三业”体制,成为建设工作中一个综合管理部门,以加强在协调和管理工作中的权威性。
研究制定建筑业在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及行业技术政策;完善和调整四川省建筑业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控制现有队伍230万的规模,保持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量大体平衡和略大于投资需求的发展速度;
协调与横向部门,如体改、工商、物价、财税、银行、计委、国资等部门的关系,推进建筑业行业管理和建筑市场管理,打破条块分割,地方保护和封锁,建立一个统一管理市场,统一政策,统一管理队伍,统一管理行业的管理体系。
振兴建筑业,基础在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营和集体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是我省经济建设中的骨干力量和建筑业发展中的带头力量,国营大中型企业要重点抓好经营机制转移,城乡集体建筑企业要进一步完善经营机制。关键是要实行政企职责分开,理顺产权关系,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贯彻国家和省有关建筑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使企业尽快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支持建筑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要,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发展多元化经营,包括允许施工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以增强企业活力和实力。
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营大中型建筑企业,可向股份制发展,城镇集体企业可向股份合作制发展,逐步形成以国家控股企业为骨干,集体企业为主体,合资、私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为补充的经济结构。
按照国家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国营建筑企业1985年实行“拨改贷”的流动资金,转为国家资本金。
企业可以在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内,有权选择具体折旧方法。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环境恶劣和承担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实行快速折旧。
企业税后留利可免交“两金”,并先在国营大中型建筑企业实行。
建筑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列入国家技改计划规模,个体项目纳入各级技改计划,资金给予优惠贷款或补助。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建筑业的特点,可建立建筑职工退休金社会统筹行业管理的办法,各级建委可建立由各政府批准的建筑行业劳保统筹办,以利开展上述工作。
2、勘察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社会化。
加快勘察设计行业由事业体制转为企业体制的改革,要积极推行技术经济责任承包制,积极拓宽业务,加强勘察设计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实行勘察设计成果商品化。改革设计收费制度,使之适应企业化和市场的需要,并与国际通行作法相衔接,对设计专有技术和专利项目,实行特殊计价,鼓励采用先进科技成果。
勘察设计企业属智力密集型企业,可享受科技型企业的优惠政策。
实行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要加强行业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技术进步,开发设计软件,优化设计方案,发展中外合作设计,加速向国际标准靠拢,更新技术装备,提高勘察设计成果质量,勘察设计单位向企业转换后赋予经营自主权,人事、分配、劳动用工等国营企业享受的自主权。
勘察设计单位扩大经营领域中可实行“一业为主,两头延伸、多种经营”,开展工程咨询,以设计为龙头工程总承包,工程监理、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技工贸”一体化服务的道路。
3、推行工程总承包负责制
在推行建设项目业主负责制的同时,应积极推行总承包负责制。具有工程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受建设部门或业主的委托或通过投标中标,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设备询价与采购、材料定货、工程施工直到竣工投产交付使用,实行全过程总承包或部份承包。并负责对承包范围内各项分包任务进行综合协调管理和监督,这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和建设水平,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4、实行建筑业同房地产业相结合的方针,为了满足社会对商品房屋日益增长的需求,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建筑业的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使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的建筑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允许进行专项开发,以提高房地产开发水平,加速建筑商品经济的发展。
5、发育和完善建筑市场体系
建立全省统一开放、规范有序、公平竞争和活而不乱的建筑市场体系,包括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房地产开发及劳动、物资、资金、技术、设备租赁等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完善和推行工程招标承包制、施工项目报建及建设单位发包管理项目资格审查制度,把项目业主和承包企业同时推向市场,由业主和承包企业依法在市场自主进行双向选择。
完善和强化资质管理,对构成市场主体的各方包括建设方的项目管理机构和代理机构、勘察设计单位、建筑安装企业、劳务承包企业和各类咨询、估价、监理、建设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等均应符合资质规定,并实施动态管理。凡不具备招标资格的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必须委托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实行对建筑师、估价师、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等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和注册管理制度。
积极发展项目评估、工程咨询、建设监理、代理招标、合同咨询、质量检测认证、索赔信息服务等社会服务机构。
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和法规建设。参考和引进国际通用规则和管理制度使招标、评标定标、资信和履约担保、违约处置、施工索赔、工程结算、拖欠工程款处理等均有法可依,对当前在机构改革中和兴办经济实体中出现的组建政企不分的“翻牌公司(集团)”,以权经营、强买强卖、垄断经营等及党政机关和机关人员参与经营建筑业房地产业现象,必须按国家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的有关规定进行清理和管理,以利社会主义建筑市场的健康形成和发展。
6、改革建筑产品定价制度
将现行以国家颁布的预算定额和取费标准为工程计价依据的计划定价制度,逐步改为在国家定额和取费标准指导下的市场定价制度;改革微利政策,使建筑产品利润接近或达到社会平均利润水平;通过市场竞争,由建筑企业自主报价,实行合同定价,依法结算,使之同国际通行计价办法相衔接。
在建立建筑产品市场定价机制过程中,当前应将预算定额的法定性改变为指导性,并对定额中的“量”、“价”实行分离。定额的人工、材料、机具消耗量由国家统一组织制定,价格随行就市,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定期发布市场价格信息和工程造价指数,作为交易双方报价、定价和结算的参考。理顺现行建筑安装工程间接费用项目,划分现场经费和企业经营两部份。
费用定额的项目内容,依据施工企业会计制度和参考国际惯例,将对工程项目的不同投资来源或工程类别,实行在计划利润基础上的差别利润率。
7、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安全生产。
工程质量优劣,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实现,是建筑业社会信誉的首要标志。在九十年代建设高潮中,必须把质量和安全放在突出的位置,强化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并从组织上、制度上、技术上、政策上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所有设计、施工企业都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岗位责任制。政府对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是宏观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健全和强化质量监督机构和安全管理机构,并将质量安全状况列为企业资质等级升降和投标中标的基本考核条件。在经济上实行优质优价的政策。制度上建立建材、构件、制品、设备等质量认证制,禁止不合格产品上工程。同时,还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奖优罚劣。
8、推进科技进步,提高队伍素质
确立依靠“科技和教育兴业”的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加强建筑基础科学研究的同时,要大力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咨询服务,兴办科技产业,使科技成果商品化,尽快转化生产力。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设计施工单位开发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推广先进适用、经济效益好的科技成果、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发展节能、节材、节地的新型住宅建筑,组织实施2000年小康住宅示范工程,使我省工程建设的质量、功能、水平都有大的提高。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筑科学研究要切实加强建筑经济、发展预测、技术经济政策、标准规范和法规建设等软科学的研究。
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工作,实行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相结合的体制,强化标准的实施和监督;支持企业根据自己的技术和管理特长,制定企业标准。
发展教育,是振兴产业之本。建立以政府为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共同办学的体制,积极发展建筑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深化建筑院校的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调整学科结构,拓宽专业范围,扩大培养规模,使之适应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大力开展各类人员的岗位培养和继续教育,建立资格性岗位证书制,实行上岗录用考核和各类专业人员注册制度。
提高专门人才在职工中的比例和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规划到2000年建筑业的专门人才占职工的比例要由目前的10.3%提高到17%以上;从1996年起实行新增建筑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最低控制标准为:专业管理人员具有中心、高中毕业水平,一搬技工具有初中毕业加半年到一年的职前技术培训。
9、发展建筑工业化和专业化生产
推行建筑工业化,以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取代分散的手工操作的生产方式是提高建筑生产力的基本途径。城镇建设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发展商品房屋,大批量建造正是发展建筑工业化的有利时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发展建筑工业化的规划,推行建筑构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建筑制品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建筑施工合理化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
大中城市的建筑构件部件、混凝土等生产,应积极发展集约化经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商品化程度,形成面向社会的供应网络,并实行产品质量认证制,保证工程质量。
在大中城市还应当发展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建筑材料配送、防水施工、电梯安装等各种专业化的生产经营,以利于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10、积极开拓国际建筑市场
开拓国际建筑市场,实施“输出兴业”是外向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外勘察设计、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以及工程咨询、建设监理、技术服务等,并带动劳务和相关产业产品扩大出口。
改革对外承包工程管理体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更多具备对外资质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扶持一批技术经济实力较强的以对外 承包为主的设计,施工,科技企业或企业集团,给予金融支持,扩大对外经营权,使之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拳头企业。
深化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实行国外工程承包自负盈亏,扩大企业的外汇支配权,对采用实物支付的项目,允许企业有权自行销售处理。
提高对外竞争的总体优势,要加强对外建筑经济活动的指导与协调。政府主管部门要制定对外承包发展战略和规划,发布商情信息,协调对外承包力量,调整在国外省外同一市场上省内企业之间的矛盾,提倡联合,统一对外,增强同外商的竞争力。
加强国际建筑交流与合作,引进技术和人才,积极利用外资,提高建筑生产力和技术管理水平。
11、调整和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目前建筑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不利于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要采用计划引导和市场竞争相结合,使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向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工程总承包、房地产开发等综合性企业或企业集团发展,多数企业应向专业化方面发展,同时要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务市场。通过推行工程总承包制度和强化企业资质管理等措施,逐步形成以工程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分包企业为主体和劳务市场为依托,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城乡结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组织结构。
12、加强产业法规建筑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清理、修订、完善现行条例、规定、办法,抓紧起草论证,四川省建设法规体系规划方案。出台一批如四川省建设市场管理规定,外地队伍入川承包工程管理规定等地方法规,使工程建设和建筑生产活动,有法可依、活而有序,保证质量,提高效益。
13、依靠广大职工,搞好建设办好企业
为实现九十年代振兴建筑业目标,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党政领导,要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建筑职工搞好建设办好企业。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建筑队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筑大军,保持和发扬勇于开拓,艰苦奋斗,战胜困难,坚决完成国家建设任务的光荣传统,进一步树立在改革开放中求发展,积极参加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和优质信誉取胜等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更快的步伐。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针,提高建筑职工的思想政治和文化技术素质,还要切实关心职工的生活福利和劳动保护,搞好职工住房和生产生活培训综合基地的建设,使广大职工在为现代化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同时,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获得改善,同全省人民一道达到小康水平,走向富裕。
标签:建筑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建筑业总产值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经济利润论文; 工程招标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招标方案论文; 经营利润论文; 企业利润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经济学论文; 勘察设计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