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术后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 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泌尿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8.89%,平均住院时间(5.2±1.3)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8.6±2.4)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27例,基本满意16例,总满意率为95.56%,对照组满意17例,基本满意15例,总满意率为7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综合护理干预
引言
在泌尿外科中常常会采取术后留置导尿管以便观察患者病情,满足治疗某些疾病的需要。但术后导尿管的留置会因为操作的不当或留置时间过长而引起尿路感染。如何通过临床护理干预预防和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是确保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关键。我院近年来针对泌尿外科部分患者进行一系列留置导尿管相关护理干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泌尿外科于2013 年2月~2014 年4月收治的90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男性男者54 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0.5±4.9)岁;手术类型包括前列腺摘除术34例,泌尿脏器肿瘤切除术23例,泌尿结石类手术21例,肾积水、肾切除术以及肾盂造瘘术7例,外伤致肾损伤修补术5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情况下自愿参与本次调查,均经过术前检查排除入选前已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者以及合并有其他全身性疾病与感染性疾病者。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泌尿外科常规护理即可。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规范操作过程
导尿术若操作不当就会损伤尿道,破坏尿道粘膜的防御功能,若未遵循无菌操作就易引起尿道的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导尿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这是预防尿道感染最基本前提。操作时对操作区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使用不易污染、安全系数更高的一次性导尿包,戴好无菌手套,左手固定导尿管,并保持无菌,确保见尿后再插入导尿管,使之处于绝对无菌的状态。操作过程中切忌动作粗暴,应轻柔操作,避免使用过粗的导尿管,而且要尽量减少导尿管在尿道内反复移动摩擦。在实施导尿术前还应认真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尤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分析其尿道状况,而且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以保证导尿的顺利进行。
1.2.2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
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拔除导尿管,则可防止菌尿症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增强肛提肌的锻炼,以此尽量提升患者的自主排尿能力,另需在充分衡量尿意与膀胱充盈度的情况下来确定放尿时间,进而最大程度将置管时间缩短。严格按照导尿术的适应征去进行操作,只有在抢救危重病人、解除尿潴留、进行膀胱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留取尿标本做细菌培养、进行尿道或膀胱造影、探查尿道有无狭窄、了解少尿或无尿的原因等的时候才能进行导尿术。而且只有当残余尿量超过100 mL 时才进行留置导尿。留置导尿时还应经常检查尿管固定情况,每隔5-7 d 更换尿管1 次。
1.2.3 改良导尿管的材料及构造
选择可冲洗尿道的导尿管,当灭菌的生理盐水从导尿管壁与尿道间隙由内向外流出时,可将尿道分泌的粘液、细菌、坏死脱落物等一起冲出,达到清洗尿道的作用,减少细菌的滋生;二氧化钛包裹的导尿管具有更强的自身清洁功能,可以明显降低导管引起细菌感染的发生率;“亲水” 导尿管,可在导管表面形成滑润的表层,降低摩擦性,减少因摩擦造成的尿道损伤;临床研究表明无定形碳膜导尿管可明显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壳膜形成,可用于长期留置导尿。
1.2.4 定期消毒处理及其他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会阴进行定期消毒处理;在无明显出血情况下尽量减少膀胱冲洗次数,膀胱冲洗对防止尿路感染无益,反而会对膀胱黏膜造成不同程度损伤,进而导致出现化学性膀胱炎性反应,这或将诱发尿路感染或加重尿路感染病情,故处理方法为引导患者多饮水促进排尿,进而达到对膀胱进行生理性冲洗的目的。相关研究提示,频繁更换集尿袋或是留取中段尿等操作均会破坏引流系统的密封性而导致外源细菌入侵,故针对本组患者采用了封闭式引流系统。此外还要随时观察患者病情,确保引流的绝对通畅。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划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以满意及基本满意统计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尿路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8.89%,平均住院时间(5.2±1.3)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8.6±2.4)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n 感染发生率[%,(n)]平均住院时间(d)
观察组452.22(1/45) 5.2±1.3
对照组458.89(4/45) 8.6±2.4
P值<0.05<0.05
注: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27例,基本满意16例,总满意率为95.56%,对照组满意17例,基本满意15例,总满意率为7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4527(60.0) 16(35.56)4(8.89) 95.56%(43/45)
对照组4517(37.78)15(33.33)13(28.89)71.11%(32/45)
P值<0.05>0.05<0.05<0.05
注: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预防尿路感染首先就必须了解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临床上常见的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有:①操作不当。在导管末端被污染或尿道口等部位消毒不严的情况下进行插管,细菌就会沿导尿管与尿道间隙上行,致尿路发生感染。导尿术后护理不当,护理人员忽强行插管,会造成组织损伤,此外,在选择尿管过粗及向囊内注液时充盈气囊位于尿道均可损伤尿道组织,引起细菌入侵。②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导尿管留置尿道的时间过长会破坏尿道正常的生理环境,使尿道对细菌的抵抗能力减弱,还会使膀胱对细菌的防御能力下降,此时细菌就会逆行至尿道而引起感染。③患者身体条件差该次回顾性分析显示尿道曾经做过放疗、或尿道存在肿瘤等都有可能导致插管后尿路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与尿道局部情况和患者全身身体状况有关。④ 导尿管材料不适合导尿管内存在奇异变形杆菌时,它能产生水解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提升尿的pH 值,在碱性环境下会渗出一层微晶体物质覆盖于导尿管表面,形成一层结晶性生物膜,在普通导管,甚至是在银导管上细菌也会由于结晶层的保护而免受银的杀灭,如此细菌便附着并生长繁殖,导致尿道感染。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治疗期间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8.89%,平均住院时间(5.2±1.3)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8.6±2.4)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27例,基本满意16例,总满意率为95.56%,对照组满意17例,基本满意15例,总满意率为7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严格把握导尿指征,同时在导尿的过程中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一并进行规范化与系统化的尿管护理,相关护理人员需不断积累经验,同时切实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而充分了解并掌握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可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宋小娟.留置导尿与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2):90-92.
【2】韦咏坊.留置导尿与感染性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206.
【3】黄宇微,谢菊珍,林虹.妇产科老年患者留置导管致尿路感染的护理对策[J].2013,34(7):1036-1047.
【4】李麦玲,王艳丽,张建国.留置尿管致泌尿系统感染与膀胱冲洗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64.
【5】尹自清.降低术后留置导管致尿路感染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临床实践[J].2015,1(36):395-396.
【6】张利国,刘晓伟,翟秀芬,等.对留置导尿患者医嘱依从性与伴随性尿感染关系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06-108.
论文作者:何顺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导尿管论文; 尿道论文; 患者论文; 尿路感染论文; 满意论文; 发生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