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及其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社会科学论文,评价体系论文,人文论文,成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英国的科研评价是大学评价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其目的在于评价高校的学术水平及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英国把评价结果与项目资金拨款相联系,把高校科研评价等级作为拨放资金的依据,其整体特点可归纳为“基于信息辅助的同行评议方法的事后评价体系”。 当前,英国的科研评价体系正在经历从RAE(The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研究评价实践)到REF(The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卓越研究框架)的转变,这个转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总体来看,以同行评议为核心形成的RAE基本评价框架在英国已经应用了多年,但由于同行评议存在的种种缺陷,英国下决心改制为以科学计量为核心的REF框架。 20世纪80年代初,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由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制定科研评价制度,跨学科、范围广、种类齐全的研究项目评价活动就已经开始实施。这是基于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实用性”(成果在政府、民间机构、企业的使用情况)、“产出”(出版数量)、“质量”和“影响力”(文献被引用的数量)等项指标进行的评价。从1986年起,由北爱尔兰、英格兰、苏格兰高等教育部门制定的RAE模型开始实施。这个模型的目的是对科研成果水平进行同行评议,其特点是评审人数扩大、同行评议使用数据分析、对事前评价的重视等。 英国全国的科研评价活动每4年开展一次。迄今为止,应用RAE体系已经开展了6次大学科研评价。付媛媛对英国大学人文社科评价的历史演化和改革特点进行了概括分析,认为其特点有:①英国科研评价是主要以学科类别为基础的同行评议;②英国大学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程序越来越公开公正;③国家通过调整经费实现大学科研方向的宏观管理和促使科研成果为国家全面发展服务。④英国大学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评价机构为社会组织,很好地监管了高校与政府间的关系;⑤英国大学人文社科科研评价注重实质性评价,由之前重视评价结果转而改变为更加重视评价的过程,主要评价人文社科科研成果对英国社会效益的全面性影响[1]。罗侃认为,科研评价对英国科研的影响越来越大,前两次的科研评价只包括拥有高等教育地位的机构,因此能够进行评价的科研成果数量很少。但在第三次高校评价改革后,很多之前的基础科学学院、专科科学学院和其他中等教育单位也升级到大学的地位,使得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剧增,因此科研成果评价的规模也变得更为庞大[2]。1997年的评价范围得到很大的扩张,进入评价的人员达到55000人,共收到了近3000个学校的评价成果文件,参与机构多达191所大学单位。“在2001年的评价中,评价部门接收了2598份评价材料,进入评价的人员达到50000名,参与机构达到173个大学教育单位”[3]。国外还有很多教育人士通过实践研究得出英国科学评价的影响。例如,威尔士、苏格兰的大学教育委员会作出的《科研质量的保持》的报告表明,从1986年设立英国科学评价制度以来,大学科研成果质量有所提升,高等教育中的科研气氛有了明显的积极变化,各教育单位通过评价得到了关于大学科研成果的积极回馈。亨克尔指出RAE的设立,在促进英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通过评价,英国教育部门不仅可以更好地进行全面的科研方向调控,也使高校拥有了一定的科研自由,给予高校适当范围内的自由权[2]。 REF(卓越研究框架)的出台与近年来文献计量的发展与应用密不可分。同时,也由于RAE在6次评价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了英国高等教育及科研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些缺陷导致RAE体系备受争议。例如,同行评议中的主观性,倾向于著名机构,过于关注传统研究领域,而对于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重视不够,轻视年轻人,无法评价人文社科价值显现的长期性等。为了获取RAE中的排名,类似足球界的“学术转会制度”已然形成。因此,英国不得不下决心转向以文献计量为基础的REF体系[4],这个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评价体系显然更加客观。 本研究以从RAE到REF的转变为主线,从评价制度与方法两方面对比分析英国人文社科科研在学术性、行政性、效益性三方面的评价思路及方法变迁。 二、英国人文社科学术性评价制度与方法 学术性评价是指科研领域的学术研究能力的提高,促进学术交流,规范学术研究,知识的学术发展意识的提升[5]。因此,学术性评价就是对科研成果自身的质量评价。 (一)评价制度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科研成果评价制度主要是基于RAE评价体系。RAE体系中,评价主要从三方面展开:研究质量、研究环境、研究声誉。评价要点如下:首先是科研成果质量,即在同类科学研究中寻找出优秀的科研成果,优秀的科研成果最能体现一个科研单位或高校的研究水平,即成本产出比。科研成果质量在评价中所占比重最高,可达60%以上。其次是科研的影响力,包括科研成果对建制单位作用、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研究成果影响力的具体指标需要通过实践来证明。这个要点约占25%左右。最后是科研环境,科研环境包括对本科生以上学生的学术培训、营利性企业的科研成果合作项目数量、政策环境(政策引导的紧缺科研方向)、成果运用的广度和深度等。这个要点约占15%的比例。这三个要点是评价科研成果的基本要素,以建制单位为单元把这些材料整合交给英国高等教育部门,由评价委员会进行评价。 英国科研成果学术性评价制度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公开性。首先,英国教育部对科研评价材料的评审过程必须公开,评价结果公示期在三天以上(有专利保护的秘密资料除外)。其次,英国教育部必须对评价的制度和具体指标进行讲解说明。第二,一致性。英国科研成果的评价制度和方法必须与科研机构保持时间和内容的一致。科研机构可以向英国教育部门咨询文件解释。第三,可信度。英国教育部从20世纪70年代进行科研学术性评价以来,科研评价材料的评价过程的透明化、材料申报的程序和写作格式得到了英国科研机构的认可,为了保持这种认可,英国教育部保持着制度的连续性,对评价制度和方法的改进只有经过多数人的认可和权衡利弊之后才能进行改动。第四,效率性。英国学术性科研评价的经费开支要用到实处,提高效率。第五,国际化。以国际化的标准及指标来制定英国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学术性评价指标,研究成果以国际化的指标进行评价,评价中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外国专家参与。英国人文社科研究成果2001年学术性评价中,评价委员的组成不仅包括英国本国的565位知名教授,还包括从国外请来的245位国际著名专家。第六,中立性。英国教育部主管人员对所有课题一视同仁,做同等的支持鼓励,不能对特定课题做特殊关怀,以此保持评价的公平公正。 (二)评价方法 英国科研评价结构一般分成两级。例如,2001年的评价中就分成了15个学科领域的主要评价组与67个具体学科评价组。两级评价小组相互协作。主要评价组的任务是审查具体的评价指标和制度,最终确定被测评机构的总评等级,并且发挥联系各评价组的纽带作用。具体学科评价组的主要任务是设定评价指标并执行,主要职责就是具体实施评价并作出评价等级建议。英国2008年的评价中收到全国1000多个教育机构的6000多个提名,最后评选其中1000人组成专家小组进行评价,他们都是在学术界享有较高威望并且科研成果显著的专家[3]。 英国科研评价的方法与过程具有独特之处。例如,在2001年第五次科研评价中,每一位待评价的研究者需要提交3项以上的研究成果材料,成果形式可以为发表的期刊论文、出版的书籍、录音材料等,评价委员会注重的是研究成果的质量而非数量,所以对出版物和发表的期刊没有过多数量要求,材料提交期限为3个月,英国教育部提前1年公布对所提交材料的要求标准,然后评价委员会用5个月的时间对提交上来的材料进行匿名审阅,最后共同讨论得出一份评价结果。为体现公平,每个评价人员都须写一份关于评价结果的详细标准对照,这个标准就是之前已经公布的学术性评价制度(见表1)。英国学术性评价指标最后的评价结果为5级中的一级,然后根据评级发放奖励资金。一般来说,一个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和师资力量比例越大,则这个科研机构或学校的学术综合实力就越强。例如,沃里克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参加英国2001年第五次科研研究评价的科研人员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有50%的科研人员达到4级以上,反映了其强劲的综合实力。 在REF中,其中一项评价内容是科研成果质量。由于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和自然科学存在较大不同,REF体系指出,在使用文献计量方法的前提下,对人文社科研究成果采用和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一样的评价方法,自然科学主要以定量评价方法为主,而人文社科科研成果评价主要采取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评价方法。 与RAE相似,定性评价主要采取同行评议的方式进行,由专家小组对各单位进行评价。评价委员会下设四个评价学科组指导工作,根据学科不同分为36个评审单位,人文社科主要被分到第三和第四个学科组,即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科学小组,然后由这两个学科组的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审。评价委员会主要由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教授参加,虽然委员会教授自己也可以制定一些指标来定量评价,但是委员会的评价意见起主要作用。英国REF科研成果的学术性评价方法的评价最终意见划分为5个质量星级(见表2)。例如,对一篇已发表的人文社科类论文进行评价,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文献引用率是定量指标,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决定性因素,这样可以避免通过不正当手段提高文献引用率的现象。不过,如果论文能在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上发表,则论文评分一般也较高。所以REF虽然主张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但是由于人文社科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对于学术性评价方面还是以定性评价为主,文献计量方法为辅。 三、英国人文社科行政性评价制度与方法 以学术建制的发展为目标的学术建制单位,对本单位人员和单位的学术贡献的评价就是行政性评价[5]。这里主要指其学术成果对本单位发展的影响,而不是学术成果对学术自身发展的影响。 (一)评价制度 建制性评价制度是行政性评价的主要特性,评价由单位组织,鼓励研究人员做出优秀成果,为本单位作贡献。英国的建制性评价主要是指建制单位质量控制制度的设立及实施。科研评价制度中荣誉性认可是行政性评价的又一侧重点,荣誉性认可不仅是工具性展示,也是对科研人员优秀成果贡献的充分肯定,其主要内容是建制单位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对社会经济做出的贡献所给予的荣誉和承认,英国荣誉性承认包括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科研行政性评价服务于管理,其表现为对学术研究方向、研究人员的绩效和经费拨付的管理[5]。英国科研评价工作主要由国家教育部门管理,政府通过资金的拨付引导学术宏观研究方向,然后以课题制为根据,以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绩效来拨付科研资金。 建立绩效荣誉制度是为了鼓励做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绩效奖励的公平性和奖惩的力度直接关系到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英国2014即将实施的REF体系中人文社科行政性评价制度主要以延续性为主,建立的行政性评价制度有以下特点:第一,确立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的指标体系;第二,实行科研人员责任制,对碌碌无为的科研人员降低职位职称;第三,设立阶段性考核,考核优秀的给予荣誉称号和一定科研经费奖励,对考核连续不合格的人员降职辞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广大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科研绩效[1]。例如,英国伯明翰大学对本校科研人员做如下等级要求:第一级,好评:一个研究周期内完成申报书成果的90%以上。第二级,一般:完成项目申报书的70%以上。第三级,较差,研究成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60%,需要大幅改进。如果连续三个研究检查周期没有达到二级以上,则降低职位并取消奖金,达到第一级的会有绩效奖金。自2000年实施这个制度以来,伯明翰大学一共提交了59项优秀科研项目,跨50个评价学科,全部达到英国教育部划定的三级以上等级项目,学校总的研究项目经费翻了一番[6]。 (二)评价方法 “高等教育技术科学部”是英国的国家科研监督机构。这个部门通过高等教育经费发放部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以评价结果为基础,按照评价等级给科研机构拨付资金,以此对全国的科研方向进行宏观调控,进而为国家的科研进步提供方向。科研成果的行政性评价结果与建制单位科研经费的拨付挂钩,并且这种相关性还在深入的变化发展之中[7]。20世纪90年代第一次科研评价的结果决定了高等教育拨付部门50%以上的科研经费拨付方向。在第二次科研评价中,若项目成果评价等级为第五级,即最后一个等级,那么该项目就不能得到财政资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修改为处于评价等级第一级和第二级的项目便得不到财政拨款(此时评价等级共有7个)。到第七次(REF)科研评价改革后则加大了难度,将财政拨款的分水岭提升到第四级。目前,英国行政性评价方法主要是设立社会科研监督机构,借助社会力量对科研成果进行质量评价和控制,并设立奖项鼓励科研人员多出高水平成果。实施方法主要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研究成果按照本单位的评价指标做出评判。 在REF制度中,科研成果的行政性评价方法程序大致相似,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其将行政性评价纳入了研究环境这个大因素中,扩展了行政性评价的外延,更好地推动了建制单位多出优秀研究成果。评价内容具体如下:管理方面,经费拨付数额、学术研究方向、科研人员绩效奖惩;建制单位方面,科研工资、科研人员数目、科研人员的聘用。其中,建制单位的学术研究方向和评价结果影响着经费拨付,这部分的评价中评价方法与经费拨付相结合。因为REF人文社科评价操作程序与之前相似,现以2008年英国全国科研评价的操作方法为例:第一步,设定评价分类单元(主要以人文社科下划专业为分类单元,REF将人文社科分为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科学两个大类)、设立评价人员小组(评价人员小组要与人文社科下划专业分类单元领域相一致);第二步,申报科研成果材料(包括科研人员资料、科研成果知识产权证明);第三步,评价人员小组评审(主要是根据科研人员提供的科研成果材料和评审小组的专业评价得出科研成果水平的总体评价)。最后评价结果是剑桥大学排名第一,牛津大学排名第二。行政性评价中的服务于管理原则主要是指以科研人员的业绩来决定经费的投入。人文社科科研水平主要资金拨付方法经过若干步骤:第一个是明确人文社科各系的分配金额总数,主要计算办法是将每个类别的科研人员总数和科研成本按照权重指标和系数进行计算得到(见表3和表4);第二步再把计算好的科研经费拨付到各个高等教育机构。在资金的拨付中,高校得到的经费跟科研成果质量等级呈正相关。而且据表4所示,若是科研成果质量评价的等级为1、2、3级,则经费的系数权重为0,代表此项目不能拥有资金。从表中还可知道五级比四级的科研经费拨款高3倍。由此可见,英国科研评价的财政服务管理与科研成果评定等级相关性很高。 四、英国人文社科效益性评价制度与方法 (一)评价制度 人文社科的效益性主要是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是将现实效益和潜在效益相比较,以此来度量人文社科成果的价值。 英国对RAE评价体系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核心是绩效评价指标和方式,由于评价结果和经费拨付密切相关,以及这个评价制度自身存在一些缺陷,招致有关教育部门的反对,因此新建立了REF评价制度体系。该评价制度主要针对社会经济效益制度做出了改变。REF的一个最显著变化就是把科研的效益影响分离出来作为科研评价的一个重要要素来对待,包括人文社科成果对建制单位的作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评价。研究影响力评价权重占25%左右。具体制度如下:①用引用率等定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定性分析以评价影响力。②分为5个级别,最末一个级别效益低下,将没有科研经费资助。③科研影响评价的比重增加,占25%以上。效益评价是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最终评价指标之间的计算结果为基础做出判定。 (二)评价方法 英国对效益性评价采用的评价方式与学术性评价的定性评价方式不同,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社会经济效益主要指科研成果影响水平和教育质量研究。由于科研成果具有主体性、价值判断和其他特征,科研成果评价变得非常复杂,多层次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使科学研究中的困难变大。 新的REF体系着重强调了绩效在科研评价的重要性:“高等教育研究部门既要关注科研成果对建制单位的效益贡献,又要关注科研成果对社会经济的运用效益。”[3]体系还对科研效率的指标做了详细的解释。因为REF是新的评价体系,对人文社科评价有部分改进,特别是效益性这一部分,英国在2014年正式实施之前以人文社科类的社会工作、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语言文学这几个学科为试点做了尝试。英国人文社科效益性评价方法的测量方式为:①效用,有以下测量指标:毕业学生和科研人员从社会外部机构得到的私营收入、科研成果的专利数量和国内外教育机构颁发的证明;②影响力,用文献被引率表示;③报酬,主要指科研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年收入;④质量水平,按照英国高等教育的指示,科研成果的效益性由建制单位科研人员数量、科研经费资助和经济报酬比等方面构成。 五、英国科研评价制度体系与评价方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英国已经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比较完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对于激励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研究效率,促进高水平成果的产出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以科研成果的质量为核心对人文社科科研人员进行考核 目前,我国在人文社科科研人员聘任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科研成果的数量,在人员晋升的指标中有很多数量上的硬性规定。如,论文发表的篇数、科研课题的数量、出版书的数量和获得奖状和证书的数量等。虽然在注重数量的同时也看重发表的期刊的等级,如C刊,但是期刊等级高并不一定代表论文质量就高,用于核心期刊评定的引用率和影响因子受到恶意引用以及所研究的课题属社会热点性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人文社科课题评价一般都有一年期的限制或中期检查,规定论文数量,导致科研项目组必须多出成果、快出成果。这样的硬性规定难以让科研人员真正静心仔细研究问题,发表的成果也难以真正体现科研人员的水平。教授、副教授等职称考核晋升中与科研数量直接挂钩,甚至导致有些科研人员为出版更多作品,得到更多资金而抄袭他人学术成果。 在英国2014新体系REF对人文社科的评价中,虽然科研的成果形式也可以为发表的期刊论文、出版的书籍、录音材料等,但是评价委员会注重的是研究成果的质量而非数量。不在数量上做过多的要求,每4年评价一次,只要提交不超过3项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就可以了,这样把短期目标变为长期目标,具有长效性,更适合对人文社科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因此,需要综合完善科研人员考核晋升的依据,改变其考核方式,既要注重科研成果发表数量,又要注重科研质量,如增加H指数、A+指数等指标综合计算科研人员的贡献,改善我国以“简单计数”方法作为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基本依据的现状。 (二)改革事前评价为事后评价 当前,我国人文社科科研项目一般采用课题制的形式,先由科研人员提交研究申报书,然后按照科研项目的级别(国家级、部级、省级、校级)来拨付资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吃大锅饭,对科研质量高的人文社科科研项目造成实质上的不公平,而且级别高的人文社科课题并不代表科研质量就高,以行政级别来拨付经费造成了课题之间位格的不平等[9]。 英国人文社科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评价特点是评价结果与经费拨款相联系,这既使资源进行了有效配置,又促使科研人员多出优秀成果。科研评价结果被定为五级,科研成果评价将科研质量水平与经费正相关,并通过公开透明的专业评价进行,这种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英国科研成果的水平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课题制的拨款方式实际上也可以借鉴英国的方式,将评价指标量化,资金与科研水平挂钩。并且,英国实行科研人员责任制,对碌碌无为的科研人员实行降低职位职称处理。同时,设立阶段性考核措施,加强对科研过程的管理,对考核优秀的给予荣誉称号和一定科研经费奖励,对连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降职辞退。这种重视质量并将质量等级与科研经费挂钩的科研成果考核评价方式,使考核评价更具有激励效能,能够促进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的成果。 (三)评价方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我国在人文社科成果评价时在定性与定量之间的平衡上一直难以把握。我国的科研成果评价主要是“简单化的定量评价”,远没有达到科学计量评价的水平。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建立“简单量化”的指标评价体系,主要看核心期刊、国家期刊、三大引文索引的引用率,这样的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符合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特点,特别是在评价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方面,并不完全适用,不具有长效性。 英国人文社科成果评价方法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这在英国新的科研评价制度REF中较为明显,其学术性评价方面主要是采用定性评价为主,文献计量为辅的评价方式,一般采用同行专家学者评议的方式进行。同行评议专家主要是由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教授担任,虽然委员会教授也可以制定一些指标来定量评价,但是委员会的评价意见起主要作用。而在效益性评价中主要是定量分析方法为主,评价指标由引用率、建制单位科研人员数量、科研经费资助、经济报酬比和产出量与引文量的比例等方面构成。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的这种人文社科评价方式,尊重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特点,反对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在学术质量方面主要采用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方式,而在研究成果效益性评价方面采用定量评价方法,科学计量其投入产出比,评价其经济社会价值。 (四)人文社科科研成果评价也要重视效益性 目前,我国人文社科科研成果评价主要内容是课题最后发表的论文数量、出版书数量、在国内外的获奖情况、引用率等,这表明我国目前对人文社科科研成果评价主要停留在对科研成果发表的数量的重视上,很多科研机构甚至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论文被引情况等基本的量化指标都没有纳入考评体系。仅仅简单的“计数”,只重视投入而不重视产出,更没有结合人文社科科研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难以真正实现从整体上衡量研究成果的价值等级,这样就造成了目前我国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而在英国的REF体系当中,针对评价只注重论文发表期刊影响力的情况做出改进,特别增加了科研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占25%的效益性评价是其三大评价要素之一。英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及其借鉴_科研评价论文
英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及其借鉴_科研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