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论文_周丹,黄功利

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434001

摘要: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接受循证护理,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 缺氧缺血 效果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是由于妊娠期新生儿缺氧缺血造成的脑损伤,同时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对新生儿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1]。此次研究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00例作为对象,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50例。所选取的患儿全部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诊断标准。观察组5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23例,患儿年龄各不相同,其中时间最长为41周,时间最短为35,平均年龄36.8±2.6周,另外轻度患儿有18例,中度患儿有25例,重度患儿有7例;对照组5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2例,患儿年龄各不相同,其中时间最长为42周,时间最短为36,平均年龄36.9±2.8周,另外轻度患儿有17例,中度患儿有26例,重度患儿有7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50例观察组患儿则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常规护理主要涵盖保暖、营养以及吸氧、高颅压等相关护理干预。而循证护理则是在所有护理环节中全部采取循证模式,所有细节均依据患儿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属于患儿自身实际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法,同时在护理过程中不间断的对护理方案实施评估,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调整,比如在实施幼儿氧舱时,要注意对患儿的心理、体位等实施护理,同时严格观察患儿病情,最大限度的保证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最安全有效的护理保护。

1.3治疗效果判断

治疗显效:患儿意识障碍、肌张力以及脑水肿等相关异常症状全部恢复正常;治疗有效:患儿通过治疗之后,其意识障碍、肌张力以及脑水肿等临床症状有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无效:患儿意识障碍、肌张力以及脑水肿等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治疗显效的患儿有26例,治疗有效的为22例,治疗无效的有2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对照组治疗显效的患儿有19例,治疗有效的为23例,治疗无效的有8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4%。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既是造成新生儿患者发育生长落后以及智力低下等重要原因,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疾病[2]。新生儿HIE疾病的发生主要指的是围生期新生儿患者因为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部病变,最常见的原因是胎儿宫内窘迫,常见于出生后的窒息缺氧以及分娩过程中的窒息缺氧[3]。HIE既发生于早产儿,也发生于足月儿,在分娩的过程中出现第二产程延长以及羊水被胎粪污染的情况,新生儿HIE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比较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过程,但是基于何种因素造成的脑组织损伤目前来看仍不完全清楚[4]。

实际上新生儿缺氧缺血主要是由于缺氧和缺血诱发胎儿和新生儿出现脑神经损伤,最终诱发神经发育的后遗症。在某种程度上说该病的诱发和患儿在母体内时有一定的关系,该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首先是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在胎儿还在子宫内时就出现过缺氧或新生儿还处在缺氧的情况下,为了充分保障脑组织血液能够有足够的氧供应其血液的动力学就会出现变化,这样就会使得患儿全身的血流再次进行分布[5]。在患儿脑组织极度缺氧的情况下血流可能会再次分布而诱发脑组织损伤,另外缺氧会直接使得脑血管的调解功能出现阻碍,此时毛细血管会直接诱发破裂出血,直接或者间接性的加重患者缺血性损伤,因此,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研究观察组患儿通过接受循证护理,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6%,而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循证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玉梅,张静.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道管理的循证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6):36-37.

[2] 刘迎春,孙晓红,金立民等.从循证护理角度探讨新生儿手术对母亲的影响及其护理干预[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665-2666.

[3] 陈英,张谷雨,黄丽等.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J].西部中医药,2014,23(12):121-123.

[4] 瞿永凤,杨素芹.循证护理在预防和控制新生儿脐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1230-1231.

[5] 安艳梅.循证护理在预防和控制新生儿脐部感染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669.

论文作者:周丹,黄功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论文_周丹,黄功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