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发展的障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日关系论文,障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总的来说是好的,尤其在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形成了扎实的基础。但是,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日关系中的几个主要障碍性因素被突出起来,致使“一直以经济为中心发展的中日关系目前却已陷入难以确定走向的境地”。[①a]本文拟对此加以分析。
障碍性因素之一:关于日方对侵华历史罪责认识问题
1995年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但中国人民从日本那里听到的不是侵略者的反省、道歉、谢罪的声音,而是掩饰侵略、否认暴行、美化战争的喧嚣,这不得不令人感到遗憾和愤慨。所以,有人认为,1995年“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50周年,也是迎接第二次战败的开始。如果说1945年的失败是战争的失败,那么1995年则是要在精神上摆脱战败的尝试的又一次失败。”[②a]
其实,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学者和政界人士一直都在否认、歪曲、美化侵略战争。他们胡说亚洲太平洋战争是为了捍卫日本生存而不得不进行的“自卫战争”,是针对西方列强而进行的“解放亚洲的战争”,诡称“没有大东亚战争,就没有亚洲国家的解放和独立”,极力把侵略战争描绘成“自存自卫”和“解放殖民地”的行动,说什么日本战时的行为不是由扩张野心引起的,而是由解放亚洲使之摆脱西方帝国主义的愿望引起的。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不能不为这种信口雌黄的弥天大谎感到惊愕和气愤。
历史早有定论,日本所发动的战争,是不折不扣的对亚洲各国人民的侵略战争,这是不可辩驳的铁的事实。但在这一铁的事实面前,某些日本人不但不认真地反省、道歉、谢罪,反而一再发表否认历史事实的言论,这完全是别有用心的。
靖国神社历来是日本右翼势力代表人物粉墨登场的舞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每一天几乎都有人去参拜,在那里祭奠战争罪犯的亡灵。尤其是每年的8月15日来这里参拜的人更多,某些政界要员也示威性地参与其中。那些军国主义的遗老遣少络绎不绝向死于二战中的所谓民族英雄顶礼膜拜,极右势力则穿上二战时的日本军服,打着军旗,在这里招摇过市,气焰极为嚣张。今年则演出了更为 严重的一出,自民党的6名内阁成员前往参拜,其中4人还公开表示以公职身份参拜。首相桥本于7月29日提前参拜了靖国神社。这是自1985年8月中曾根康弘首相之后的又一次突破政治警戒线。这些情况表明:日本美化战争和美化战犯的事态没有变化,日本鼓吹侵略战争的人还大有人在。
一些日本人还在教科书上大做文章,借以否定侵华史实。他们先是篡改教科书的内容,后又对教科书中的正确论述提出质疑,发出一阵又一阵的聒噪。1996年7月2日,在自民党总务会议上,浦田胜也竟然质问“教科书为什么非记述随军慰安妇问题不可呢?”原法相奥野诚亮反复叫嚷说:“随军慰安妇是一种商业行为。”同年8月25日,自民党总务会成员在谈教科书问题时则更为恶劣和嚣张,竟声称南京大屠杀事件受害人数是“虚构”的,殖民地妇女(教科书中称之为随军慰安妇)是“自愿”的,并没有对她们进行绑架和强迫。[①b]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充分说明这些日本人在否认战争罪行方面多么狂妄。
对日本政情的这种“右倾化”,深受其害的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理所当然要提高警惕。然而在日本由于歪曲历史的历史观教育,许多年轻人并不知道1995年是战后50年,也不了解从日本获胜的中日战争结束算起,1995年刚好是100年。《日本经济新闻》1996年8月15日文章《使今天成为超越“历史包袱”,进行自我改革的日子》指出,当日通过电视台的街头采访获悉,不确切知道这一天是什么日子的年轻人非常多,令人感到吃惊。日本一直在自欺欺人,致使许多青少年受影响颇深。一位中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谈历史课的感想写道:“日本军挽救了亚洲,他们是英雄。”这样欺骗青年人的结果,将会使日本今后有重蹈复辙的危险。
关于对侵华历史的认识问题,可以说已成为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持久而极为重要的因素。由日方在这个问题上引起的旷日持久的摩擦和冲突,使两国关系发展道路的上空阴霾不散。1996年9月4日江泽民主席会见日本前首相羽田孜时针对日本对侵略战争的错误认识表示了不满。世界舆论和有识之士都强调,日本人应鼓足勇气认识战争罪责,从而尽快结束中日在此问题上的相互憎恶、不信任和历史怨恨,建立相互依赖、永久性的合作关系。
障碍性因素之二:关于日方诬指中国军事威胁问题
现实情况已经证明,日本加快了走向军事大国的步伐。这从日本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和防卫白皮书中可以看到。然而,日本却反诬中国进一步向军事大国迈进。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对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表示所谓担心和不安,认为中国急剧增加国防预算,进行核试验、举行导弹演习是对周围国家的军事威胁。然而日本对军费开支高出中国几十倍的美国从不置一词,好像美国这样做就是天经地义的。对自己远远高出中国的军费开支也讳莫如深。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诺尔丁·索比指出,所谓“中国威胁论”,是一种“不公正的状词”。“中国军事实力在许多方面,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大大落后于其周围国家。”[②b]可见日方对此耿耿于怀是居心叵测。
对中国进行核试验,日本方面也表示强烈的不满和抗议。声称中国的行为不可理解,与国际上为裁减核军备所作出的努力背道而驰。日方还危言耸听,说中国的核武器战略不透明,随着其核战略地位不明确性的增强,周边国家的忧虑也不断扩大云云。
中国是核国家中拥有核武器最少的国家,中国的核试验次数在5个核国家中也是最少的,并且技术水平低。特别是中国已经宣布,在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或无核地区使用核武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而其他核国家并没有作出这样的承诺。应该说中国也是受到威胁的。中国没有象日本那样进入大国核保护伞下。进行核试验的目的也不是用来攻击他国,而是为了自卫逐步进行的,纯粹是从军事上加以必要的改进,并没有核威慑这一政治上的意图。
日本不对自己过去发动的侵略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却把中国说成是威胁,反对中国进行核试验,这是日本为了混淆战争责任掩护自己扩军的一种偷梁换柱的手法。它自身处在美国强大的核保护伞下,却反对中国发展核武器,美国从事核试验已多达1000次以上,而中国才进行45次。日本在反对中国的核试验之前,应该先反对美国发展核武器。可见,日本的聒噪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把戏。特别是日美安全保障体制在1996年4月日美首脑会谈之后变得更加巩固,日本已不能再兜售“核保护伞”的“效用完结论”。因此,日本没有资格对别人评头论足。
日本指责中国“军事威胁”,说穿了是因为日本把中国视为其扩张主义的障碍,故意宣传中国威胁,好以此为借口加紧本国走向军事大国的步伐。日本表面上标榜裁军与和平,实际上加紧实现军事大国化,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新防卫计划大纲”中表明的,日本要在近年内实现“自卫队”武装现代化,要拥有与经济大国相适应的军事力量,成为世界性的军事大国。
障碍性因素之三:关于日方染指中国所属岛礁问题。
中日之间由来已久的钓鱼岛争端,近年来趋向白热化。钓鱼岛是台湾省附属岛屿,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早在15世纪就已归中国管辖,这已为大量历史文献所证明。1996年8月11日,纽约《世界日报》上发表曾慧燕的一篇文章:《华裔学者沙学浚父子珍藏慈禧太后诏谕证实钓鱼岛主权属中国由来已久》,是又一个新的历史佐证。而日方却强词夺理,声称钓鱼岛是位于冲绳岛西南的小岛屿。根据当年归还冲绳协定而属于日本,是日本固有领土。还应当指出,日本的一些人所谓在1895年已将该岛“编入日本领土”的说法,实际上是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将其窃取的。日本在1945年投降后,按波茨坦公告,钓鱼岛与台湾已一并归还中国,理所当然是中国领土。
1996年7月14日,东京都内的一个政治团体在钓鱼岛上设置灯塔,其目的是:如果灯塔被承认,那么钓鱼岛作为日本固有领土就会被国际上承认,从而确定日本对该岛的实际管辖权。面对这一挑衅,中国政府坚决要求日方拆除这一灯塔。中国报纸也警告日本不要错误估计了中国保卫其领土的决心,谁要是指望12亿中国人民放弃哪怕是一寸领土,那是痴心忘想;谁要是幻想中国人民会屈服于强权,那是白日做梦。
在1995年,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附近的大陆架中间线问题上发生了分歧。日方认为该大陆架从中国一直延伸到日本,从中间线以东属于日本的权益范围,中国勘探船只一经越过中间线,就侵入了日本领海。而事实上,大陆架在冲绳的西侧就已经断开,中国大陆架当然属于中国的权益范围。
综上所述可见,中日两国发展关系的主要障碍性因素,全部来自于日方。而从事态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到,中日双方都比较强硬,因此,为了有利于双方“面向未来,把握好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使中日关系顺利地进入21世纪,并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下去,”中日两国有识之士应排除中日关系发展的这些障碍,推动双边关系全方位向前发展。
注释:
①a 共同社:1996年8月30日报道。
②a 日本《世界》月刊1996年第9期,梶村太郎:《与暧昧的50年诀别》
①b 日本《产经新闻》1996年8月25日报道:《南京事件是虚构的数字——自民党总务会员谈教科书问题》
②b 日本《读卖新闻》1996年8月26日,诺尔丁·索比:《中国威胁论,不公正的诽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