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降息的比较分析_银行论文

七次降息的比较分析_银行论文

七次降息的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利率杠杆是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货币政策工具。从1996年5月至今,央行已经七次调低利率。 中国近几年来连续七次降息有其共同点,都是因为物价水平不断降低,使银行实际利率居高不下,为适应物价下降的变化而宣布降息。但因降息的经济背景不同,不同时期利率调整的重点及其目的都有所不同。

第一次降息:1996年5月1日,各种贷款利率平均下调0.75%,存款利率平均下调0.98%。此次降息政策是在通货膨胀得到进一步抑制,市场物价明显回落情况下出台的。在此之前我国刚刚经历了一次严重的通货膨胀,1993年和1994年的零售物价指数分别为13.2%和21.7%,实际利率水平成为负值。为抑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在1993年5月和7月以及1995年1月和7月四次上调利率,这有效地抑制了当时过高的物价水平。但从1995年10月开始到1996年3月, 零售物价水平上涨幅度已经连续半年低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1996年一季度零售物价涨幅为7.7%, 比一年期存款利率低3.28个百分点,实际利率水平已经由负变正,此时降息有利于减轻借款企业的利息负担。此次降息,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平均降低0.75个百分点),缩小贷款利率上浮幅度(除农村信用社为40%外,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城市信用社均降为10%),并降低罚息水平(由日利率万分之四至六降为日利率万分之四),大大减轻了企业的实际利息负担。另外,当时M1增长速度为13.7%,M2增长速度为28.3%。M1增长速度大大低于M2的增长速度,主要是因为企业活期存款下降,而定期存款增加较多,企业资金分布结构不够合理,资金短缺的某些行业和企业活期存款下降,支付能力不足,而资金相对宽松的某些行业和企业的定期存款又大量增加,这不利于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所以此次降息,定期存款利率下降幅度大大高于活期存款利率下降幅度,主要是想通过利率杠杆调整M1和M2的结构,从而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动。但中央银行指出,此次降息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将放松银根。

第二次降息:1996年8月23日,各种贷款利率平均下调1.2个百分点,存款利率平均下调1.5个百分点。 第二次降息实际上是对第一次的补充调整。第一次降息之后,物价水平继续走低,1996年7 月零售物价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分别降为5.8%和8.3%。物价水平的降幅大大超过利率的降幅,导致实际利率继续上升。降息后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不降反升,表明利率下调幅度不够,因而适应物价下降,为进一步减轻企业利息负担,同时为促进企业增强技术改造能力,中央银行宣布继续下调利率,并再次声明降息不代表银根放松。

第三次降息:1997年10月23日,各种贷款利率平均下调1.5 个百分点,存款利率平均下调1.1个百分点。 前两次降息都是存款利率降幅大于贷款利率降幅,而第三次降息则是贷款利率降幅大于存款利率降幅。当时物价涨幅继续回落,1997年9 月零售物价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分别为1.3%和3.4%,实际利率水平高于同期美元利率2%左右;GDP增长水平开始下滑。此时降息,一方面是进一步减轻企业利息负担,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利息负担,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另一方面是鼓励企业从金融机构贷款用于投资,防止GDP增长水平进一步下滑。 但为防止经济再度过热,央行重申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变。

第四次降息:1998年3月25日,各种贷款利率平均下降0.6%,存款利率平均下调0.16%。第四次降息政策是针对当时物价大幅下降,贷款利率相对偏高而出台的。此次降息存款利率下降幅度比较小,平均降幅仅为0.16个百分点,充分维护了存款人的利益;贷款利率下降幅度高于存款利率下降幅度,平均降幅为0.6个百分点, 有利于减轻企业利息支出。此次降息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改革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将现行各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帐户和备付金帐户合并为准备金存款帐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13%下调为8%。 法定存款准备金帐户和备付金帐户合并为准备金存款帐户,规范了准备金制度,恢复了存款准备金支付、清算和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功能;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改变了商业银行一边过多向央行存款,一边又过多向央行借款的情况,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利息支出;同时金融机构可用资金数量扩大,有助于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此次降息央行没再重申货币政策继续从紧。

第五次降息:1998年7月1日,与上次降息仅仅相隔3 个月零几天之后,央行宣布各种贷款利率再次平均下调1.12%,存款利率平均下调0.49%。与前几次降息不同,央行开始放弃从紧的货币政策,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此次降息是针对本年以来物价持续下跌,实际利率持续升高,而市场需求增长乏力,企业效益并无好转,为有效扩大内需,支持国民经济发展而采取的重要决策。为适当增加贷款,支持今年8 %的经济增长目标,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利率由6.03%下调为4.32%,下调1.71%;贷款平均利率由现行的7.43%下调到5.61%,下调1.82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存、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均大于短期存、贷款利率下调幅度,中长期贷款利率下调幅度达到或超过2个百分点。很显然, 这一调整对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一个有力支持,同时也将刺激居民住房消费,推动住房制度改革的加快。此外,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存款利率也进行了调整,由现行的5.22%下调为3.51%,下调1.71个百分点,向商业银行作了必要的让利,以尽可能地减少商业银行的利益损失,这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加贷款。

第六次降息:1998年12月7日,一年内的第三次降息消息宣布, 各种存贷款利率又平均下调了0.5%。 这次下调利率的大背景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处于最严峻的时刻,部分欧美金融市场也动荡不安。为缓冲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影响,9月份以来西方各国纷纷降息, 这为我国降低利率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我国物价跌势趋缓,但仍为负增长,银行实际利率水平仍然偏高;降息虽使企业效益有所改善,但并未根本好转。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决定再次降息。在银行中定期存款占相当比例的背景下,此次利率调整活期和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不变,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4.77%降为3.78%,这将有利于提高货币的流动性,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优化存、贷款利率结构。调整后,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仍高于国内美元同期存款名义利率,综合考虑物价因素,人民币存款实际利率明显高于美元实际利率,这将有利于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第七次降息:1999年6月10日,存款利率平均下调1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下调0.75个百分点。目前消费需求疲软,物价加速下跌,实际利率进一步提高,投资增幅回落。为促进居民消费、提高企业投资积极性,改善商业银行效益,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央行决定再次降息。此次存款利率降幅大于贷款利率,致使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扩大;而央行对金融机构再贷款利率的大幅降低(平均下调1.35个百分点)将降低商业银行的借贷成本,有利于提高银行盈利水平。存款利率与前六次相比降幅较大,从绝对降幅来看,仅次于1996年8月和1997年10月那两次, 体现了分流居民储蓄存款、刺激消费和投资的明显政策意图。贷款利率与前六次相比降幅较小,从绝对降幅来看,仅高于1998年3月和1998 年12月那两次,但由于大幅下调了逾期贷款利率,因此实际受惠范围扩大了,不仅新贷款企业利息负担减轻,而且原拖欠债务企业的利息负担亦大大减轻。鉴于目前国内大部分国有企业负债较重,此项举措无疑将改善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国有企业偿债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银行盈利水平。

总而言之,几次降息政策都是针对物价持续下跌,实际利率持续升高而出台的。每次降息的最大受益者都是企业,尤其是负债累累的国有企业;其次的受益者是商业银行,但其经营压力将加大,而银行的存款所有者将不断的在继续存款或取款,在消费和投资之间进行选择。

标签:;  ;  ;  ;  ;  ;  ;  ;  ;  ;  ;  ;  ;  

七次降息的比较分析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