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目前新课改在教育行业不断推进,学校的各个管理部门也都在为适应新课改不断做出改革,学校管理机制也不断更新发展,总体呈现出一派有条不紊、春意盎然的景象。但是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还存在着某些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究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教育管理 问题 对策
只有不断地加强管理,明确新时期的任务及要求,理顺新的发展思路,制定新的发展措施,切实解决教育管理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受教师教学观念和个人素质因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教学管理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因而致力于教学管理的思考及改革应该是学校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小学学校的管理现状
从当前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上来看,主要内容是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考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对教师教学工作量化检查的制度,是进行过程性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和检查的内容,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都对此制定了具体要求和检评办法。
二、小学学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制度,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于是各学校便主要依靠制度管理强制推进。这种强制推进的办法,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造成了被检查与检查者的对立,致使学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缺失,导致教师能动性的丧失与教研创新精神的淡化。教师教学工作就成了追求学生考试高分,参加教研活动也仅仅是为了不受制度的处罚,而不是主观的需要。这些强制性的制度要求主要有:备课则要求书写认真与否、环节完备与否以及量的要求;上课是否讲普通话,学生是否发言积极,教学效果是否好,回答问题正确率是否高,作业次数是否达标和是否有批有改,每个单元是否进行考测、讲评小结;组织教研活动要有多少次等都写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中,且与津贴、评优、推先等利益挂钩。显然,过分依赖制度管理,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2.教学管理常停留于形式,没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具体工作包括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情的分析、教学预案的制定等,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从课堂中了解的情况看:一是个别教师上课不带教案,说教案放在家里没带来;二是个别教师仍有抄书的现象;三是个别教师还有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的现象;四是教师用书“保存完好”,没有一点阅后勾划的痕迹,更谈不上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五是教案上体现用教具和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非常少。
(2)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途径,但是学校对课堂管理却有明显的漏洞。对教师课堂教学评定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一是由院、系及教研室组织对教师进行听课和检查教案的方式笼统地为课堂教学给分评定;二是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不能很好地反馈,也没有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因此导致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极为普遍,教师讲的多,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
(3)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过程,但是作业却面临很多问题。如作业不分层次,学生只能“被接受”作业;很多教师为了应付学校和上级检查,只注重作业的次数,而完全忽略了作业训练的面,更不会体现作业训练的梯度;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大多数都只是巩固性的书面作业,缺乏锻炼学生实践性、活动性和探究性的作业。另外,很多教师为了提高课堂利用率将大部分的作业留给学生去课后完成,挤占了学生自习和课外活动的时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在检查时要检查规定的教研活动记录,但这些并未成为教师自觉的需要,并未成为指导和帮助教师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在制度的组织实施上存在的问题:①还存在见分不见人、见章不见人的现象,好象在实施这些制度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完成赋分或者不被扣分,缺乏制度的制定者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指导。②制度的组织制定者都是学校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实施的对象就是处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这就使两者形成对立关系,从而产生了矛盾;同样这也是一种权力行为,与如今的社会民主化政策相背离,也与我们对教师实行民主化管理的要求不相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已是大势所趋。
三、加强小学学校管理的对策
1.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首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前提是热爱教育事业,能够用爱去感染学生。教师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发自内心地关怀学生,全心全意地爱护学生。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最纯洁无利益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学生的发展。只有让老师言传身教地奉献,才能够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无私的爱。 其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据调查显示,最能吸引学生的教师特征是学识丰富、幽默风趣、具有崇高的人格,除了能够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还能成为他们钦佩和效仿的楷模。作为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学识的深度与广度,用幽默机智的话语改变传统课堂的沉闷,感染学生并给学生以极强的示范和影响。班主任要做到与时俱进,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学习新思想、新方法,并且从传统的领导位置走下来,让每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提高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2.重视小学生心理、情感教育。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所以对小学生的心理、情感教育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班主任平时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倾心交流。要促进小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培养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懂得维护班集体的荣誉,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
3.以人为本,实行平等民主的管理模式。优化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将“以人为本”、“和平、民主”纳入到小学班级管理之中,这是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两个突出特点。比如鼓励学生组织举办不同类型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为大家树立榜样,号召大家学习榜样精神;在评选班干部时,采取自我推荐、公开竞选和演讲多种方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班级民主意识的形成,也为每个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
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班级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增加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最好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最佳方式。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迅速成长起来,逐渐有自我辨析的能力。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主题班会,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5.与学生家庭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文化思想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家长对于学生的教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为班主任,应主动向家长讲解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并针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与家长做及时沟通,充分调动家长对学生教育的积极性。具体方法如召开家长会、展开问卷调查、个别问题学生个别讨论等方式。只有通过家长与教师的全力合作,才能确保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发展。
四、结语
我国的小学教育当中确实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面对和解决,需要我们全民族、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共同改变。我们要针对当前的问题进行改革、处理,并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逐步完善教学体制。要用长远的打算来进行完善,从而使这一关系国家未来命运和民族使命的伟大工程能够顺利地完成。
参考文献
[1]杨兆山 张海波 整体性视角下的教育改革与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陈学军 教育学立场的教育管理学:论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论文作者:简永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8月总第16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9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作业论文; 学校论文; 制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班主任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8月总第16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