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飞 鹤山市博物馆 广东 鹤山 529700
云宿山位于广东省鹤山市西部,宅梧、双合两镇之间,最高海拔637.2米,东南与皂幕山对峙,西北与高明老香山相望。山之周围较空旷,据县志载:“登高(山顶)眺远,北望端州(肇庆),东瞻佗城(广州),南见厓海(厓门一带海域),西睇高凉(恩平及以西一带),历历在目。”故“云宿大观”为鹤山旧八景之一[1]。关于云宿山及山上的古石城,各种文献记载或过于简略,或含糊不清,未能解开这一个个疑问。因而对于古石城的建造有各种说法,兹陈述如下:
一、瑶族人山寨说。这一说法得到较广泛认同,但未有作深入调查研究。其主要根椐是县志记载:“曹幕山……中有徭丁垦山为畬。”[2] “皂幕山向多化外猺人居之,长技在竹弩药箭,发即奇中,盗起足备战守,永乐十三年敕为良猺。后岁荒思乱……”“界新(会)、开(平)两邑之间,为猺蛮土寇藏集之所。”“封水出云粟山,南中风土惟稻无粟,此山种粟即成,故名。”[3]等内容,认为皂幕山——云宿山一带在明代之前仍有瑶族人居住,他们在云宿山垦山为畬,种粟为生。
二、四合人叠石为寨避寇说。据四合《麦氏族谱》记载:“成化元年(1465)乙酉二月初六日,有广西流寇尧荣民统四千余徒沿乡劫踞,本境乡村各被其害,老稚惶惧,各各逃奔。我四合村探知流贼将至,乃合乡投云宿山顶,叠石为寨,避居一载,得免劫掠之祸……”[4]接着说贼寇占据了村庄不走,后来有个叫麦赈的人去请新会县丞陶鲁带兵前来剿捕。
三、兵寨说。据《粤大记》:“新兴县四合巡检司,在县东八十里双桥都四合村,洪武元年(1368)建。”“新兴县平安冈营,在县治东南八十五里双桥村,嘉靖四年(1525)设”。四合村就在云宿山下,双桥村在云宿山南,相距7千米。山顶“平正若棋盘”的大石可能是一个了望台的基础,石面刻有 “广州知府”等字符。有人据此推测云宿山顶可能是一个古兵寨。
四、社贼山寨说。据《双溪李氏族谱》记载:“明季隆武二年(1646,即清顺治三年),各处社贼乘机生乱,霸主田,占主屋,夺主妻,奴杀主,甲杀里……靖村、荷村、堂马、罗村、四合立为大营五处,另立子营三十为小寨……四合寨贼首林兴九,统党数百,兼同罗晚部党罗伯虎统党千余盘居,现在修筑围墙城,抚之必不应,不可不剿。”[5]
五、古越人遗址或秦军据点说。持此说的人认为:①从春秋到汉唐一千多年间,越人留下的东西不会少。②越人水行而山处,各部落占据溪峒,部落之间常常发生战争。③秦军数10万征战岭南,这场战争打得很激烈,那些古代的营堡,有不少是那个时期的构筑。
六、祭天遗址说。据《山海经》等文献所示,人们以为某些神山比平地更接近于天,是巫觋登天的必由之路。泰山就是古代帝王祭天之所。特别是上古时代,祭天、祭地、祭海、祭山、祭祖、祭神是某些部落极隆重的典礼。云宿山高陡而独立,山顶无水源不宜生活,山石裸露不宜耕种;最高处平坦而宽大,有“顽石佛”,有大石平正若棋盘(现在就似一个祭坛),故可能是某一部落或政权祭天之所。因这些古人迷信云宿山是神山,不容有失,故在接近山顶的四周山坡筑石墙以固水土,保护山貌,同时,筑石墙后,神山显得更庄严雄伟。
为揭开其中之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笔者先后10多次登上云宿山调查,并一直致力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在展开探讨之前,这里先介绍一下调查所得的基本情况。
一、云宿山顶呈南北走向,长约500米,宽约100米。石城墙建筑在临近山顶的山坡上,除了几处陡峭的地方和西面的一段悬崖绝壁、无须也不可能筑墙外,石墙基本环绕山顶。现存东、西南、西北、北城墙各一段,总长数百米,宽1~2米,残高1~4米,用砂岩稍加工成不规整长条形垒砌而成,每隔数米砌一方形排水孔(也可能是射击孔);垒墙的石头每块长0.3~1米多,厚一般0.3米左右,有的厚达0.6米。石块虽不规则,但其接缝非常吻合巧妙。可见东面和西北面各有1门,西北门已塌,东门保存较好。
二、山顶有不少遗迹,我们发现,石城墙石质与满山裸露的岩石相同,表明石城墙是就地采山上地表的砂岩砌筑的。
三、上述“大可方丈,平正若棋盘”的大石,位于山顶,县志说“平正若棋盘”,棋盘当为方形,今裸露部分呈圆形,十分平整,直径6米,如一块巨镜直照苍穹,周边筑有约半米高的石墙,石面粗刻有字,隐约可辨“广州知府”“上”“十”等字符。这块大石当是经人工打凿的一处重要遗址,是祭坛?指挥台?还是其他特殊建筑(如了望台)的基础呢?还是一个待解之谜。大石旁边斜躺的一块石上,凿有一小杵臼,可用来加工粮食、药材或火药等。
四、山的西南面石墙之内筑有大平台,西北面的山坡上,筑有不少小平台,可能是房屋遗址。西北面还发现一个口径约4米的圆形人工坑池,边以石砌筑,大部分已下塌,原深度不明,可见上方有两个进水孔连通坑内,推测用来蓄水。此外还有一些石刻等遗物,有的似是石柱础。这些发现表明这里曾经有人居住。
五、寨内有多座明中期之后的墓葬,说明山寨早于明中期且在明中期已荒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石墙之内采集到一些酱釉陶片和青花瓷片,经鉴定为明代遗物。砌筑寨墙的石料和其他石雕均为砂岩,除了一些清代之后建或重修的墓葬外,寨内不见花岗岩等硬石……由此推测寨内最迟在明代就有人类活动。
综合分析,笔者认同这是一个瑶寨之说,理由如下:
一、云宿山一带自古是瑶族人聚居之地。
明代之前,云宿山隶属肇庆府新兴县。地方文献有不少关于瑶族人在这一带活动的记载:
“大德八年(1304),瑶贼李宗起寇新州(新兴),宣慰使都元帅阿里讨平之” [6]。
“仁宗延祐六年(1319)己未春正月,南恩(恩平一带)、新州瑶龙郎庚等寇郡县,命江西行省捕之”。
“新兴并无黎壮等类,惟有瑶人一种,宋元时亦皆不甚安静,明初设有瑶官四人,率众捍御浪贼有功,世其职,瑶皆听约束,无生事患” 。
至明嘉靖年间,广东的广州府、韶州府、肇庆府、高州府、廉州府的33个州县,共有900多个瑶族山寨,其中以肇庆府最多,约有540多处,占总数60%左右[7]。其中“新兴县瑶山凡五十五” 。
二、瑶族人习居山上,“云宿山”之名与瑶族人有关。
“云,瑶语村也。瑶语多用倒装文法,故有云盏、云稠等村名。盖云云盏即盏村、云稠即稠村也” [8] 。明嘉靖年间,新兴县的55个瑶山(村)的名称多带“云”字,称“云×”或“云×山”。不少学者认为,这一带带“云”字的山(村)名跟瑶族人有关。
三、除瑶寨说外,其他假说均不能成立。
1、四合人叠石为寨避寇说源于乡间传说,显然带有传奇色彩。广西流寇劫掠或有其事,但其细节不足为据,四合人叠石为寨之说不排除是根据山上既有的山寨牵强附会的。建筑如此规模的石城并非易事,即使有四合村人上山避寇一事,有可能只是利用山上既有的山寨修葺一下用作暂避之所。
2、兵寨说也不能成立。①设巡检司和营堡的作用是巡逻辑盗及盘诘奸细、贩卖私盐者、逃军、逃囚、可疑之人等,一般设在要冲去处;不会设在山上。②《粤大记》成书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左右,当时四合巡检司和平安冈营仍在,而云宿山古寨经已荒废(寨内发现多座明中后期的墓葬,可证当时古寨已荒废)。故云宿山古寨绝不会是四合巡检司或平安冈营。
至此,兹将上文的论述归纳为如下推论:
一、文献记载了瑶族人曾在云宿山立寨,目前找不到在瑶族人立寨之前有其他人建城寨的证据。推论——云宿山上的石城及寨内其他建筑是瑶族人所筑。
二、云宿山古寨的防御特点十分明显;要建立一个这样规模的山寨,必须要有相当规模的组织和人力。推论——云宿山古寨主体建筑建于元代之后。建造石城墙的石材是就地取地表砂岩加工而成。古寨的形制、石材、构筑方法等符合元代至明初瑶寨风格。
三、这样的规模,明显地不是一个普通的瑶山。推想——当时的云宿山极有可能是某个部族或某个区域瑶族人的首领或部落组织所在地(如上述“瑶镇”之类)。
四、寨内有多座明中期之后的墓葬;明·嘉靖戴璟《广东通志初稿》所记的新兴县55个瑶山之中已不见有“云宿山”。 推论——云宿山古寨在明嘉靖戴璟编《广东通志初稿》时已荒废。
五、那么,是什么原因令瑶族先民离弃他们用血汗筑就的山寨呢?笔者推测,可能是官军围剿,无法守御。粤西瑶族人多次举行起义,其中较大规模的一次就发生在新宁、新会、新兴(当时鹤山未立县,分属新会、新兴)、恩平之间 [9]。
综上所述,云宿山上的古寨遗址是一个瑶族人山寨;主体建筑建于元至明初;明嘉靖年或之前已荒废。云宿山古寨古拙雄伟,布局严整,神秘莫测,又能较好地保存至今,这样的石城古寨,在广东并不多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更是绝无仅有。她是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她是历史的见证,对研究广东瑶族历史以及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和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清·乾隆刘继《鹤山县志》。
[2] 明·万历黄淳《新会县志》。
[3] 清·道光吴应逵《鹤山县志》引《太平寰宇记》。
[4] 明·万历郭棐《粤大记》卷二十八·弓兵营堡。
[5] 鹤山双合双桥村《双溪李氏族谱》。
[6] 清·乾隆刘芳《新兴县志》。
[7] 《简明广东通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8] 民国关景超《新兴县志稿》。
[9] 明·万历郭棐《粤大记》卷三·山箐聚啸;清·康熙二十七年佟世男《恩平县志》;《简明广东通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论文作者:李锦飞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瑶族论文; 石城论文; 新兴县论文; 县志论文; 鹤山论文; 广东论文; 山顶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