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探讨论文_袁启明

(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湖北 襄阳 441500)

【摘要】 目的:探究婴幼儿腹泻病病原微生物的具体种类,并为预防婴幼儿感染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以2015年月2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腹泻病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通过数据来确定微生物的类型与发病年龄等特征。结果:本次112例患儿中,共检出阳性例数为71例,总体阳性率达到了63.4%,而通过年龄划分,可以看出不同年龄阶段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说明病原微生物与患儿年龄有明确的关系。而通过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数据也可以发现,轮状病毒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而各种病毒数据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说明今后的治疗要有针对性。结论:利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可以有效确定婴幼儿腹泻病的致病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方案。该研究结果临床价值显著,可以在今后的治疗中被推广使用。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病;微生物;检验结果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247-02

婴幼儿腹泻病是婴幼儿中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的紊乱,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排稀便等。该病如果不得到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1]。因而寻找出致病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也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月2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腹泻病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112例患儿中男64例,女48例,年龄为1个月~5岁,平均年龄(2.4±0.9)岁。所有患儿都无畸形、遗传病、传染病等,取自然排便的腹泻粪便,制作112例样本,制作成为送检标本。

1.2 方法

检验人员利用蛋白胨水、麦康凯等作为培养基,并利用试剂对样本进行鉴定。在样本采集完成的1小时内,进行检验工作,并将所有样本置于培养基中,按照临床检验的相关操作标准分离病原菌。采用玻璃凝集法确定最终的样本郡主,对病毒进行规范化的检测工作。

1.3 比较标准

医护人员将患儿分为了不同的年龄段:1~5个月、6~12个月、1~3岁、3~5岁,通过不同年龄段的检验结果,分析阳性例数,从而判断为病原微生物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组间结果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112例患儿中,共检出阳性例数为71例,总体阳性率达到了63.4%,而通过年龄划分,可以看出不同年龄阶段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说明病原微生物与患儿年龄有明确的关系。而通过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数据也可以发现,轮状病毒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而各种病毒数据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说明今后的治疗要有针对性。详情见下表1、表2所示。

3.讨论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尽管该疾病非常普遍,及时治疗也能效果显著,但婴幼儿本身缺乏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很多患儿在出现疾病症状时,家长往往没有意识到,导致各种误诊、漏诊情况的产生,对于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2]。所以,现阶段的临床工作也将婴幼儿腹泻作为重点工作。该疾病的诱因有很多方面,主要集中在病原微生物的感染[3]。而病原微生物中有多累菌体,所以医护人员的准确诊断是至关重要的。而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会给治疗工作带来巨大的便利。

本次112例患儿中,共检出阳性例数为71例,总体阳性率达到了63.4%,而通过年龄划分,可以看出不同年龄阶段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说明病原微生物与患儿年龄有明确的关系。而通过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数据也可以发现,轮状病毒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而各种病毒数据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说明今后的治疗要有针对性。而本次的研究数据也为医护人员的诊断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数据。

在对所有腹泻患儿进行收治后,根据患儿的年龄来初步判断是否为病原微生物致病,并进行取样和送检,最终得出精确的结果,成为具体的诊断标准。而取样的样本为患儿的稀便,医护人员可以进行初步判断。例如病毒感染的患儿,其粪便是色黄、呈水样、细菌感染的患儿粪便是黏液状居多等[4]。而通过年龄分布的差异,也可以看出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该病毒通常多发于寒冷季节中的婴幼儿流行性疾病中,且患儿的致病年龄通常分布于6个月~2岁。该年龄段中患儿体内的抗体由于逐渐消失,对于病原微生物的抗感染能力不足,导致了各种病症的发生。所以医护人员同样要从细菌检测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从而进行诊断治疗,提升诊断的精确度,让治疗过程能更有针对性[5]。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利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可以有效确定婴幼儿腹泻病的致病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方案。该研究结果临床价值显著,可以在今后的治疗中被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淑华,徐秀娥.对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4,03(12):34-35.

[2]覃超,刘春兰.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0(51):77.

[3]李积伟.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和感染特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9(12):137.

[4]张国良,魏红波.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04(06):66.

[5]管惠彬.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四川医学, 2012,33(07):1275-1277.

论文作者:袁启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对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探讨论文_袁启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