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书目信息集成策略研究_图书馆论文

网络环境下书目信息集成策略研究_图书馆论文

网络环境下书目信息整合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书目论文,策略论文,环境论文,网络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对书目信息整合的理解与认识

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使整个世界朝着信息化社会加速迈进。信息社会要求加强信息的标准化,使越来越多的信息能为人们共享。但我国书目信息的编制,是图书馆计算机编目、出版社在版编目(CIP)和书店系统征订目录分别进行, 各有一套报导体系和报导方法,彼此之间编目条例、著录格式等存在一定差异,产生的书目信息仅局限在本系统使用,使得书目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对书目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出版发行部门等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制约了我国书目信息的统一与规范,影响了我国信息化组织与服务的质量与水平,造成时间、资金和人力的极大浪费。

书目信息的整合,就是将原来由图书馆、出版社、书店各自为政、分散编目的做法,改为由国家书目信息中心按照一定的标准编制规范的书目信息,然后通过网络共享。这种书目编制工作的统一和书目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书目信息,减少重复、浪费,实现书目信息资源共享,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

2 网络环境下实现书目信息整合的条件

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已使编目、检索方面的网络化在地域范围上由某些国家、洲际之间的网络发展到全球网络。发达国家文献记录的书目控制和文献检索的书目控制早已一体化。美国三大联机书目网络OCLC、RLIN、WLN已与国会图书馆实施了系统互联计划(LSP),继名称标准协作(LSPAI)实施后,已开始国家总目录协作规则(NCCP )的制定与实施。与此同时,国家书目情报系统向国际书目情报系统发展,一国书目数据库向多国国家数据库扩展,如英国国家书目情报中心与法国国家书目中心共同生产包括两国图书馆所藏文献的光盘型书目;欧洲七国(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英国)已形成书目情报交换的合作网络。这种形势要求我们对图书馆、出版社、书店三者编制书目信息的工作进行统一,以推动我国各类图书目录编制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促进书目信息工作向国际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出版发行部门信息交换的网络化,编目标准、条例的健全,以及社会对准确、规范书目信息的需求,使得我们有条件实现书目信息的整合。

2.1 社会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知识信息急剧增加,文献情报呈几何级数增长。据《中国出版年鉴(1998)》统计,1997年,我国565 家出版社共出版图书120106种,比上年增长6.5%,其中初版66585种。同时,1985年以来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出版社所出图书,平均每年以5000种的速度递增。这样的增长速度,对广大读者而言,既是福音,也是烦恼。读者们不再为买书苦恼时,却为挑书费神了。

然而,目前我国图书馆、出版社、书店分别组织人员,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出版物编目工作的现状,却无法将文献信息规范、准确地传递给读者,有时同一种类的图书、甚至同一种书名的图书却有不同的书目信息,使读者产生误解。更主要的是三家分别编目,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由于编目的目的不同、用途不一,加上编目的质量不高,使得书目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从而造成极大的浪费。这样的状况要求我们统一规范、进行书目信息的整合,以准确、规范的书目信息为读者和用户揭示有关的文献资源。

社会对准确、规范的书目信息的需求是书目信息实行规范化的前提条件,推动了书目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开展。

2.2 标准和规则

书目信息的整合,需要有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标准。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编目规则和国家标准,如《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普通图书著录规则》、《汉语主题词表》和GB2901-82《文献目录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GB3792-83《文献著录总则》、GB3860-83《文献主题标引规则》、GB3468-83《检索刊物编辑总则》等。这些编目规则和国家标准为我们进行书目信息的整合提供了法律保证,是书目信息整合的必要条件。

现在的问题是标准和规则有了,而且关于编目的规则还比较齐全,但执行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在实际编目工作中,图书馆、出版社、书店都没能严格按照规则行事,各自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适用于本行业的规则来进行编目,而没有考虑相互之间的协调和共享。书业书目中大多数征订目录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或者按照《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在进行分类,按照《征订目录编排格式》在进行编目;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的基本款目, 是按照《普通图书著录规则》著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类、《文献主题标引规则》进行主题标引;图书馆的编目,是按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在进行。如果书店、出版社和图书馆都能够切实地按照国家标准来进行编目,编制出来的书目信息应该说是可以互换和共享的。

2.3 编目技术

现代化技术在编目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图书馆系统,实行计算机编目,是20世纪60年代图书情报工作在自动化方面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美国1961年首先研制出只用一个大写字母的最初形式的MARC机读目录,1967年又提出MARCⅡ,到198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将馆藏全部文献的目录记录转化为机读目录形式。机读目录MARCⅡ的出现是书目工作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对全世界图书情报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之后,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国都不断引进别国机读目录,并相继研究计算机编目,建立起自己的机读目录系统。我国自1982年国家标准《文献目录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GB2901-82)和1986年《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初稿)发表以来,国内机读目录的格式已基本趋于一致。已经运行和正在研制的自动化系统都采用了CNMARC和LCMARC作为中文和西文的书目数据格式。高校系统“中文书目合作回溯建库研究”的书目数据库也采用了CNMARC格式。可以说,现代化技术在编目工作中的应用,是书目信息的编制实行标准化的关键条件,为书目信息的整合提供了技术基础。

2.4 网络环境

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已使得我国一些地区的图书馆系统和出版发行系统实现了互联和网络化。中国教育与科研示范网(NCFC)已连接了北京中关村地区的100多个局域网。筹建于1994年的CERNET 是国家有关部门实施的“211工程”中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Internet连网,为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能力的提高创造了一个优越的环境。邮电部推出的CHINANET是一个面向全国所有地区、所有部门、所有行业的公用Internet骨干网,能满足社会各界对信息开发、全球信息交流等需求。近期文化部图书馆司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以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建设“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CLINET),即金图“工程”。出版发行系统的网络建设始于1995年。由新华书店总店牵头,联合全国八个省级新华书店(包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四川、陕西)于1995年开始组建“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该网络于1998年底建成并试运行,新华书店总店是总中心,八个省级店是分中心,现在全国大部分新华书店都已入网,但到目前为止只有30多家出版社入网。其主要作用是发布新书信息和出版物现货信息、负责书店系统的网上订购和网上调剂。据报道,“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不久将与Internet相联,如果我国所有或者绝大多数新华书店和出版社都能加入“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并都提供规范的书目信息,那么我国所有实现了计算机管理的图书馆就能通过在本地入网,而在Internet上看到并利用规范的书目信息了。这样,一个实现书目信息整合的网络环境就呼之欲出了。

3 网络环境下书目信息整合的策略

3.1 树立效益观念,提高对书目信息整合的认识, 提高编目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单就图书馆、出版社、书店三家分别编制书目信息这一点而言,就既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和严重的浪费,也影响了文献传递和利用的效益。书店系统为了及时报道和通报出版信息,帮助单位和读者选择订购购买新书,一般通过全国性的如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主办的《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标准新书目》和各省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或新华书店编发的新书目或新书报等来报道书目信息,在书店系统使用。现在新华书店总店、八个省级店和30多家出版社通过“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发布新书信息。总体上看,书店系统虽然有各种类型的书目存在,但由于编制者不同,编制目的不同,各部门之间较少合作,不同类型的书目之间也较少协调,因此导致整个书业书目混乱无序,发挥不出系统的整体效益。同时由于书业书目报道范围的不完整性、著录的不规范性和编制出版的不稳定性,使得依靠书目为读者在书海里导航的图书馆不敢直接“移植”书业书目在本系统使用,这也说明现在的书业书目在图书馆系统不可能发挥很大作用。出版社是在国家标准GB12451-90《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公布后,1993年开始实施图书在版编目(CIP)工作的。实施CIP国家标准本是出版界、图书馆界、文献工作者们盼望已久的大好事,它实施的本意是推动图书编目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保证书目信息与图书出版同步传递;为文献信息自动化管理创造条件,以便实现资源共享。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CIP 数据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著录标识符不标准,主题标引、分类标引不规范,或者出现印刷错误,使得CIP数据出来后,图书馆系统不敢使用。 因为下载或摘录其中几项既费力,又不实用,还不如另起炉灶再编一套适合自己图书馆使用的数据。既然书业书目、CIP数据, 图书馆采购部门和编目部门都不能“拿”来就用,那么,我国各图书馆就只好再根据自己的需要编制各种书目了。

由于出版、发行和图书馆在编目工作上没有统一规划和采用统一的编目规则,因而导致书目数据互不兼容,各种书目间缺乏互换性,并且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劳动。为了解决图书馆、出版社、书店三家编目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应该树立效益观念,提高对书目信息整合的认识,开展书目编制的联合、协调工作,减少重复劳动,加强出版、发行、图书馆的联系与合作,提高编目效率,减轻图书馆的编目负担,使图书发行渠道更加通畅,使书目信息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3.2 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实现编目工作的自动化和标准化

标准和规范是实行编目工作自动化的基础,这一点早已被人们所认识。我国的图书馆、出版社、书店等虽然各成系统,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目的和方法是大体一致的。书目工作作为各部门开展文献服务的共同基础,没有任何区别,并且随着现代技术在书目工作中的应用,任何名词术语和枝节上的差异都会自动消除,所以书目工作标准的制定应该全国各部门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图书馆、出版社、书店等部门在书目工作方面的全面合作,共享书目情报成果,加强书目信息的交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书目工作的标准化。

目前在书目编制方面,我国已经制定、通过了相应的规则和标准,但由于行业不同,选定的规则不一,又由于编目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要进行书目信息的整合,首先要做到的是统一标准,注意已经制定的规则之间的协调,然后提高编目人员的素质,提高编目工作的质量,特别注意提高图书出版编校、印刷的质量,避免出现同一种书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分类号或不同的主题标引。目前,现代化编目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系统,数据库服务、联网服务也普遍开展起来,这就对标准的统一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如联网服务要求机器类型、网络要求、操作指令、数据字段设置与格式要求、检索语言兼容性方面达到标准化。否则,实现书目信息资源的互换、共享将是一句空话。

3.3 以CIP数据为基础,建立国家书目信息中心和地区书目信息中心,通过中心组织各种协作协调活动

进行书目信息的整合工作,可以以现存的某种书目信息为基础。考虑到有关出版物的书目信息来源于出版物的出版,我国又颁布有国家标准GB12451-90《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因此,笔者以为可以以CIP数据作为整合的基础,建立国家书目信息中心和地区书目信息中心,通过中心来组织各种协作协调活动。

根据现有的基础,我们可以先建立国家中心,即中国国家书目信息中心。由于整合以后的书目信息由出版发行部门和图书馆共同使用,而出版部门现在还不重视CIP数据的编制,使得CIP数据编制的质量比较低,因此,该书目信息中心最好由新闻出版署发文委托某个富有编目经验的图书情报部门牵头组建,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出版发行部门编制规范、标准的CIP数据,然后图书馆“移植”CIP数据做好编目工作,并由该中心促进CIP与国家书目的协调,带动各地区图书馆、 出版发行部门的书目编制工作。同时,各地区可建立地区书目信息中心,省级新华书店或省图书馆或有条件、有力量的其它图书情报机构可在各地担当组织者的角色,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其它出版发行部门和图书情报机构参加,逐步形成地区网络。这样地区与地区之间加强协作,一个遵循同一标准、书目信息可以互换、共享的遍及全国的网络 就会形成。当然在制定标准时应注意与国际标准的协调和与国际网络的融合,注意提高国家书目信息整合中心编目的质量,走国际标准化的道路。

3.4 书目信息中心采用企业化管理, 实行书目信息编制出版发行的产业化

书目信息中心要在书目信息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依照传统的的事业管理方式,要走企业化管理之路。世界上出版业、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其出版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往往离不开完善的书目信息系统的支持,而书目信息系统具有鲜明的商业色彩,如美国鲍克公司、英国惠特克公司均为著名的书目出版商,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有较大的影响,管理和控制着书目信息,为出版部门、销售部门、文献信息管理部门业务工作的开展,个人出版物的购买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国在这方面已有所发展,如北京图书馆图新技术开发公司成立了以机读目录数据生产发行为目的的图新书目数据中心,从1990年开始向全国图书馆发行机读目录数据。1991年北京图书馆将中文采编部的标引组和国家书目组划归公司,并入图新数据中心,建立了经理负责制的数据制作、生产、销售一体化企业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大大改变了国家书目工作,减少了重复劳动和中间环节,保证了国家书目和集中编目的质量。《中国在版书目(CIP)数据》的编制,加强了出版、 发行部门和图书馆的联系与合作,既减轻了图书馆的编目负担,又使出版商的图书发行渠道更加畅通,并且使文献书目情报和文献同步,为编制各种书目文献与数据库提供了最佳的“原料”。同样,“全国美术出版社联合发行集团”与北京科文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计划在近期内推出的《中国美术图书可供目录》,在数据采集、产品开发、产品形式等各个环节上与国际同行采用相同的标准,开发符合国际出版物信息标准的可供书目,这对进一步促进我国书业书目的标准化,进一步建立全国性的书目信息网络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新组建的国家书目信息中心应采用企业化管理的方式,实行书目信息编制出版发行的产业化。

3.5 加强计算机的应用,推进书目工作的现代化

书目报道出版物信息的及时性,出版信息的频繁变动性,要求及时更改、出版和发布书目数据。而文献数量、文献类型的激增,文献语种的复杂和内容的交叉,文献的重复和分散,既扩大了文献的报道量,也要求对文献的报道周期更短、速度更快,对文献的搜集和选择更加准确。这就要求在书目编制、报道方面要加强计算机的应用,改进传统书目工作的方法和技术,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去武装书目工作,推进书目工作的现代化。只有加强了计算机的应用,才可能谈到网络环境,也才可能论及书目信息的整合。

收稿日期:1999—10—18

标签:;  ;  ;  

网络环境下书目信息集成策略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