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 汪阳, 蒋丽萍, 高子云, 辜斌[1]2005年在《缝隙连接阻断剂1-庚醇对脑血管痉挛的抑制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缝隙连接在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及观察其阻断剂在动物实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兔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通过脑血管造影观察经动脉或池内注入缝隙连接阻断剂heptanol,对脑血管痉挛的抑制和治疗作用,并观察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枕大池注血后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出现痉挛。在脑血管痉挛后,动脉给予heptanol对急、慢性脑血管痉挛有显着的治疗作用。预先枕大池注入heptanol再注血,造影显示基底动脉痉挛不明显(P>0.05),heptanol枕大池预处理后能显着抑制急、慢性期脑血管痉挛的形成。形态学检查发现,对照组第7d的基底动脉光镜见内皮细胞核染色质聚集,内弹力膜波纹状,平滑肌细胞分布稀疏等。动脉给药组和池内给药组也有类似变化,但范围局限、程度轻。结论缝隙连接阻断剂heptanol能有效抑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和慢性脑血管痉挛,体内试验表明缝隙连接在脑血管痉挛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其阻断剂heptanol具有显着的治疗作用。
洪涛, 汪阳, 蒋丽萍, 高子云, 韩晓建[2]2003年在《缝隙连接阻断剂1-庚醇对血红蛋白诱导兔离体基底动脉环痉挛的抑制作用》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在脑血管痉挛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通过兔离体基底动脉环试验,观察缝隙连接阻断剂1-庚醇(heptanol)对氧合血红蛋白(OxyHb)和高K+引起血管收缩的影响。结果10~(-4)mol/L OxyHb和60 mmol/L K+引起动脉环收缩后,累积加入10~(-4)-10~(-2)mol/Lheptanol可以显着降低其收缩程度,并呈浓度依赖关系。当浓度为500μmol/L时,OxyHb引起的血管收缩幅度下降60%,1 mmol/L时几乎完全抑制OxyHb引起的持续收缩。同浓度的heptanol对OxyHb致痉的抑制作用比对K+致痉的抑制作用强。heptanol(≥3×10~(-4)moL/L)预处理动脉环后,能有效抑制OxyHb引起的血管收缩(P<0.01)。结论 缝隙连接阻断剂heptanol能显着抑制OxyHb对脑血管的致痉作用,缝隙连接在脑血管痉挛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汪阳[3]2003年在《缝隙连接阻断剂1-庚醇对脑血管痉挛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在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及观察其阻断剂在实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1、体外实验: 通过兔离体基底动脉环试验,观察缝隙连接阻断剂1-庚醇(heptanol)对氧合血红蛋白(OxyHb)和高K+ 引起脑血管持续收缩的影响; 2、体内实验: 建立兔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通过脑血管造影观察动脉或池内注入heptanol,对脑血管痉挛的抑制和治疗作用,并观察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1、体外实验: 10-4 mol/L OxyHb可以引起基底动脉环持续收缩30 min以上, 60 mmol/L K+ 的作用更强烈、迅速。10-4 mol/L OxyHb和60 mmol/L K+ 引起动脉环收缩后,累积加入10-4(10-2 mol/L heptanol可以显着降低其收缩程度,并呈浓度依赖关系。当浓度为500 μmol/L时, OxyHb引起的血管收缩幅度下降60%, 1 mmol/L时几乎完全抑制OxyHb引起的持续收缩。同浓度的heptanol 对OxyHb致痉的抑制作用比对K+ 的抑制作用强。Heptanol (≥3×10-4 mol/L)预处理动脉环后,能有效抑制OxyHb 引起的血管收缩(P <0.01);当3×10-4 mol/L heptanol预处理后,使OxyHb引起的血管环收缩下降40%,但不影响其收缩时相。该浓度对K+引起的血管环收缩无抑制作用。 2、体内实验: 枕大池注血0.5 ml/kg, 30min 后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出现痉挛(急性期),经二次注血,第7天痉挛更明显(慢性期)。在脑血管痉挛急性期,动脉给予heptanol 0.2 mmol/kg ,10 min 后造影显示基底动脉痉挛减轻(P <0.001);次日二次注血后,再动脉给等量药物,测定第7天基底动脉直径,与注血前比较无显着差异(P >0.05),heptanol<WP=4>对急、慢性脑血管痉挛有显着的治疗作用。预先枕大池注入heptanol 0.02 mmol/kg 后10 min 再注血,30 min 后测定基底动脉直径,与注血前比较无显着差异(P >0.05);次日同法给药、注血,第7天 造影显示,基底动脉痉挛不明显(P >0.05), heptanol 枕大池预处理后能显着抑制急、慢性期脑血管痉挛的形成。形态学检查发现,SAH模型的蛛网膜下腔有凝血块,并包绕基底动脉。对照组第7天的基底动脉光镜见内皮细胞核染色质聚集,内弹力膜波纹状,平滑肌细胞分布稀疏等。动脉给药组和池内给药组也有类似变化,但范围局限、程度轻。 结论 1、OxyHb是一种重要的致痉物质; 2、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临床急、慢性脑血管痉挛; 3、heptanol通过特异阻断缝隙连接,抑制血红蛋白引起的动脉环持续收缩; 4、动脉注入heptanol可以缓解急、慢性脑血管痉挛,预先池内注入heptanol可以抑制脑血管痉挛的形成; 5、体内外试验表明缝隙连接在脑血管痉挛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其阻断剂heptanol能有效抑制急性和慢性脑血管痉挛,对实验性脑血管痉挛有显着的治疗作用。
段剑[4]2006年在《血管外壁缝隙连接信息通道在脑血管痉挛中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本实验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在体外模拟血管外壁组织结构,利用外膜成纤维细胞(AFB)和平滑肌细胞(SMC)在微孔多聚碳酸酯膜(Polyethylene terephalate,PET膜)上共培养,对血管外壁的缝隙连接信息通道进行研究;模拟体内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环境,从外膜层加入不能透过PET膜的氧合血红蛋白(oxygenated hemoglobin,OxyHb),观察共培养体系中未接触氧合血红蛋白的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及缝隙连接蛋白Cx43mRNA的改变;并应用RNA干扰技术,特异性Cx43 siRNA沉默外膜成纤维细胞的Cx43后,观察外膜层加入氧合血红蛋白后对侧未接触氧合血红蛋白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及缝隙连接蛋白的改变。为进一步研究血管外壁缝隙连接通道与SAH后的脑血管痉挛关系奠定基础。 方法: 1.原代培养兔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兔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并鉴定。分别取兔基底动脉中层、兔胸主动脉外层,应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平滑肌细胞和外膜成纤维细胞,用光学相差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 2.以微孔多聚碳酸酯膜(PET膜)作为载体,模拟血管壁外弹力层,将血管壁外膜成纤维细胞(AFB)和平滑肌细胞(SMC)分别接种于PET膜的两侧,建立AFB-PET-SMC血管外壁重构模型。 3.在PET膜两侧分别接种AFB和SMC,在AFB侧加入10~(-6)M浓度OxyHb的培养液,而另一侧的SMC培养液中无OxyHb,共培养24h后,利用分光光度仪分别检测PET膜AFB、SMC侧培养液中OxyHb的吸光度。 4.透射电镜观察共培养模型中外膜成纤维细胞和对侧平滑肌细胞形成的缝隙连接,划痕染料传输实验检测该缝隙连接通道功能,RT-PCR检测外膜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 mRNA的表达。 5.在PET膜一侧接种AFB并加入含10~(-6)M浓度OxyHb的培养液,而另一侧
冯九庚[5]2006年在《缝隙连接参与脑血管痉挛的体外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实验在前期体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体外研究缝隙连接在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首先建立OxyHb诱导的脑血管痉挛细胞模型,并检测模型中细胞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改变;再应用RNA干扰技术,特异阻断兔脑血管平滑肌细胞Cx43基因,观察其对OxyHb诱导的脑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持续收缩的影响。通过上述研究为开展脑血管痉挛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材料与方法:一、兔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开颅取兔脑基底动脉,去除结缔组织和内膜,中膜应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平滑肌细胞,用光学相差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二、脑血管痉挛细胞模型的建立:平滑肌细胞加入10~(-6)M OxyHb孵育24h、48h、72h建立脑血管痉挛不同时段的细胞模型,应用电镜测定平滑肌细胞的长度。叁、测定脑血管痉挛细胞模型不同时段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改变:平滑肌细胞加入10~(-6)M OxyHb孵育24h、48h、72h后,提取总RNA行半定量RT-PCR分析,以正常组兔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mRNA平均相对含量作正常对照,β-actin引物为扩增时提供内参对照,扩增产物凝胶电泳,对电泳结果进行图像分析,以目的产物和β-actin产物条带灰度值之比作为该种蛋白mRNA在血管组织中的相对含量,记录结果,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四、设计并化学合成针对兔Cx43基因的特异性siRNA:按照Elbashir SM,Tuschl T RNAi的siRNA序列选择原则,设计并化学合成针对兔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的特异性siRNA 3对及非特异性siRNA 1对。五、脂质体转染平滑肌细胞并筛选siRNA:脂质体siPORT NeoFX转染不同siRNA,应用半定量RT-PCR和MTT法检测转染24h、48h、72h后不同浓度siRNA对细胞Cx43 mRNA表达和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筛选抑制效应最好的siRNA及作用浓度。六、脂质体转染siRNA对平滑肌细胞GJIC功能的影响:脂质体siPORT NeoFX转染筛选的siRNA及其浓度,染料传输实验检测siRNA对细胞间缝隙连接介导的通
佚名[6]2003年在《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年第36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说明(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A阿尔茨海默病 卡巴拉汀治疗轻中重度及不同缺血指数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比较 (王清华 ,张振馨 ,许贤豪等 ) (1) :44 老年期痴呆的诊断 (许贤豪 ) (1) :70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的早老素 1基因突变叁例报告 (贾
参考文献:
[1]. 缝隙连接阻断剂1-庚醇对脑血管痉挛的抑制作用[J]. 洪涛, 汪阳, 蒋丽萍, 高子云, 辜斌.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5
[2]. 缝隙连接阻断剂1-庚醇对血红蛋白诱导兔离体基底动脉环痉挛的抑制作用[J]. 洪涛, 汪阳, 蒋丽萍, 高子云, 韩晓建.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3
[3]. 缝隙连接阻断剂1-庚醇对脑血管痉挛的抑制作用[D]. 汪阳. 江西医学院. 2003
[4]. 血管外壁缝隙连接信息通道在脑血管痉挛中作用的研究[D]. 段剑. 南昌大学. 2006
[5]. 缝隙连接参与脑血管痉挛的体外研究[D]. 冯九庚. 南昌大学. 2006
[6].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年第36卷主题词索引[J]. 佚名.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