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后的应用论文_张莉

张莉(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221300)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15 例腹腔镜下行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 例采用术后循证护理方式,对照组55 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3 例,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6%的发生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护理活动专业、科学,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循证护理,直肠癌切除术,腹腔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185-02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顾名思义即遵循证据的护理科学,它将护理实践与护理研究有机结合,是循证医学在护理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资料提出,循证护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实践方式[1]。本研究选取60 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并与55 例采取传统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循证护理方式应用于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12 月-2014 年12 月间在我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15 例,按照术后采取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 例,男34 例,女26 例,年龄38-76 岁,平均(61.2±5.3)岁;对照组55 例,男29 例,女26 例,年龄37-78 岁,平均(61.0±5.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方法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传统护理方式参照文献[2]。针对观察组患者,护士首先通过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循证,了解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其护理方法,并分析资料的实用性,然后与患者的实际需要、临床护理经验、护理专业技能相结合,制定并实施护理措施。详细如下。

1.2.1 预防术后尿潴留 (1)循证支持。术中麻醉药物以及肛门部刺激会引起膀胱括约肌反射性收缩,引发神经性膀胱麻痹,同时,患者由于留置尿管时间较长,会导致其膀胱张力消失,使得其排尿反射出现暂时性丧失,而且患者会伴有前列腺肥大或不习惯床上排尿,均会导致术后发生尿潴留。(2)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在术前进行床上排尿训练的同时,术后对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同时,指导病人体位前倾,并指导其进行膀胱区按摩和腹式呼吸,增强尿道括约肌的收缩能力,从而促进患者自主排尿。此外,导尿管留置3 至5 天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膀胱充盈度或其尿意来安排尿时间,并指导患者积极参与排尿,提高其尽快恢复排尿反射的能力。

1.2.2 预防术后肺部感染。(1)循证支持。患者全身气管插管会对气管黏膜有所损伤,全麻后患者不清醒,其咳嗽反射较弱。同时,术前患者肺功能低下、有长期吸烟史者,其清除痰液及分泌物的能力降低。此外,患者术前有慢性气管疾病或口腔感染会导致呼吸道的常寄菌与致病菌过度生长并被持续吸入肺部。患者术后长期卧床等因素均易导致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护理干预。①针对有吸烟使者,术前2 周劝其戒烟并指导其进行深呼吸练习;②对有上呼吸道感染者,要对其炎症进行控制后再行手术;③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病人麻醉清醒后,要指导其进行有效的咳嗽和呼吸训练;④持续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鼓励并帮助其咳痰、拍背,促进患者有效咳嗽和呼吸,利于痰液的排出;⑤视情况进行体位引流和吸痰,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促进体内CO2 排出;⑥根据患者病情,协助其早期下床活动,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防止发生肺部感染;⑦术后动态监测患者的血象及其体温变化情况,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及时发现感染征兆。

1.2.3 预防术后吻合口出血。(1)循证支持。直肠癌手术后,引流物中突然出现大量血性液体或引流管内流出大量鲜红色血性液体,即提示发生活动性出血。引起术后吻合口出血有以下原因:患者伴有心血管病或高血压,其血管弹性较差;发生剧烈的咳嗽和呕吐;患者肝功能异常,其凝血机制有障碍;小血管出血以及创面渗血。(2)护理干预。①术后24~48 h 是出血多发时段,此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无腹部压痛、腹胀、反跳痛,患者是否血压下降、脉速、面色苍白等,观察患者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②胃肠减压管及引流管要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畅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变化。③指导患者床上及下地活动时防止用力过猛,如患者出现出血征兆,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做好再次手术准备。

1.2.4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1)循证支持。患者术前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身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术中对静脉壁的创伤、刺激等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术后患者伤口疼痛、精神较差,一般体力较弱,不愿下床活动、止血药使用不当、床上活动量较少等因素均会导致血流缓慢,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护理干预。术后鼓励患者在床上多翻身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被动或主动活动,适当抬高患肢,尽量减少卧床时间,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止血药。

1.3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9.0 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组间计数资料进行X?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观察组发生1 例尿潴留,1 例肺部感染,1 例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共24 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研究资料显示,直肠癌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多[4]。循证护理要求普外科护理工作要针对患者的个体特点,在术前进行科学评估,并依据科学文献对可能发生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前瞻性的护理干预,不但将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而且减少了护理的盲目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采取传统护理方法护理的对照组43.6%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同时本研究发现,循证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术前查找资料、研究相关文献,以此做出科学性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护理人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护理活动专业、科学,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 叶向柳,李桂珍.循证护理在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1,33(8):1064-1065.[2] 韩慧敏.循证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184-185.[3] 叶明春.经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全科护理,2011,9(9):2401-2402.[4] 吴政鸿,于美华,谢玮娜.循证护理在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5):1327-1328.

论文作者:张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1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在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后的应用论文_张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