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561000
摘 要:目的:探讨护生开展职业防护相关培训的效果,旨在为做好职业防护相关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医院实习的12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职业防护情况及防范等信息的基线调查,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人;对照组护生实行常规实习培训,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护生职业防护的培训活动,3个月后评价两组对象的职业暴露情况、职业暴露防范以及紧急处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组职业暴露率11.67%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生310.67%(P<0.01);干预组护生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和心理健康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职业防护培训的开展对护生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护生 血源性 职业暴露 职业防护 培训
护生长期处于特殊的环境中,加之我国血源性传染疾病的就诊患者的人数日益增多,导致护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为了解护生的职业防护的现状,降低护生发生率,本研究对我院护生开展职业防护知识培训,以期将暴露后引起感染性的疾病风险降到最低,研究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特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的12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职业防护情况及防范等信息的基线调查,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人。入组条件:①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②均无交流障碍。排除标准:①既往曾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者;②不愿意参加或者自认为不能坚持完成整个培训过程者。
2.调查方法:
(1)基线调查:对120名实习生护生均发放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基本的血源性疾病感染的途径和防护知识、安全性操作知识、有无暴露史及应急处理经验、心理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分析调查结果,总结职业防护的原因和防护技能的薄弱环节,以期制定预防职业防护的干预措施。
(2)培训方法:对照组护生实行常规实习培训;干预组护生在此基础上由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针对护生开展以个人干预和集体讲座相结合、多媒体联合文字、口头结合书面教育、理论联系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护生职业防护的培训活动:①举办以“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为主题的系列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锐器伤的研究现状和合理应对;血源性疾病的职业暴露的防护管理;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方法;感染护理安全管理办法;合法行医和实施护理操作;合理输血及血液传染病防护等知识。每次培训后进行考核。②加强护生的安全操作技能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生需要严格执行标准防护措施,无论患者的体液和血液是否存在传染性都应充分使用各种防护设备进而减少职业性暴露感染的概率。在护生执行操作时应加强安全控制:尽量不要用双手回套针帽;不要徒手接触污染的锐器;不要把锐器面对着他人传递等。并且暴露发生后应当做好紧急处理,并且迅速向主管汇报情况及登记,待进一步的检测处理。③加强网络系统支持。利用院内的网络资源搭建一个信息平台,以方便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资料的更新与共享以及护生之间的交流,以达到线上培训、线下共享的学习效果。④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治疗师为护生人员提供防护知识咨询和心理疏导等心理干预,以缓解护生发生不良事件后的不良情绪反应,减轻心理反应。
3.评价指标:
(1)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护生是否发生职业防护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血液性疾病的种类和常见传染途径、正确洗手的方法和暴露后的处理方法等知识。 (2)职业暴露防范及紧急处理知识的掌握。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护生均发送考卷,满分为100分,85-100分为优秀,75分-85为良好,60-75分为及格,其余为不及格。(3)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发生职业防护后两组护生的焦虑和抑郁状况。SAS和SDS主要用于衡量焦虑/抑郁状态的严重程度和治疗中的变化。
4.统计分析: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和u检验。
二、结果
1.两组护生职业暴露率:干预组的职业暴露情况7人暴露率11.67%,对照组的职业暴露情况19人暴露率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两组护生职业暴露防范及紧急处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干预组护生的职业暴露防范及紧急处理掌握的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人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暴露后心理健康状况:在发生职业防护后干预组护生的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均较对照组程度轻(P<0.05),提示干预组护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优于常规对照组。
三、小结
职业防护虽然说是难以根除,但是大多可以预防。加强职业安全防护与健康教育可已大大降低护生的职业危害性,通过专业培训可以使她们提高防护的意识、增加防护设备的使用率、采取争取的防护措施,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对她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心理应激能力,合理对待压力和应激事件,有利于维护护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姜永梅 许永进 商玲 等 急诊护生职业防护状况及风险防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11),2714-2716。
论文作者:王军 李海燕 曹世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职业论文; 防护论文; 对照组论文; 知识论文; 心理论文; 情况论文; 方法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