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肥行业链条式破碎机的改进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于平年[1](2018)在《罗布泊硫酸钾粉料造粒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历来认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我国是个严重缺钾的国家,而钾肥对农业生产不可或缺,尤其是颗粒状钾肥更是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其具有缓施、易储存和利用率高等特点。罗布泊盐湖钾盐资源丰富,但由于硫酸钾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产品基本以粉料输出,硫酸钾造粒难以实现工业化,因此硫酸钾造粒技术是提高钾肥利用率、缓解国内钾肥资源紧张局面的有效手段。本文考察罗布泊硫酸钾物料水分、物料温度、返料比等对硫酸钾造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罗布泊硫酸钾厂适宜的造粒技术参数为:常温干法挤压、无粘结剂、物料水分1.2%,但硫酸钾造粒产品颗粒强度在30N左右。而且研究发现:过细物料的加入会降低硫酸钾颗粒强度,粘结剂对硫酸钾造粒影响不大,提高物料温度并不会明显改善造粒结果。本论文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提高硫酸钾厂粉料挤压颗粒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混合入料、原料棒磨3min再挤压造粒和先喷水再烘干等方式均可以提高硫酸钾挤压颗粒的强度。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挤压-破碎-筛分(不合格粒度产品返回原料或再破碎)-烘干-筛分控制产品粒度(不合格粒度产品返回原料)的工艺流程,经过反复工业化调试,最终粒料产品粒度在2.55.0mm,强度在40N左右的优级硫酸钾造粒产品。通过提高硫酸钾颗粒产品强度的试验,为确保产品质量,须在后期工艺流程设计中增加干燥工段。通过MP280和DH850对辊挤压机的硫酸钾造粒试验研究,以及挤压造粒系统稳定性试验,充分证明罗布泊硫酸钾粉料造粒技术可行。考虑罗布泊自身及环境,以及投资及运行成本等因素,推荐以国产DH850挤压设备为主,开展项目设计及建设工作。本文以罗布泊硫酸钾粉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罗布泊钾盐粉料造粒的适宜工艺参数,成功研制出适宜罗布泊硫酸钾粉料造粒技术,且产品质量、颗粒强度和成型率均满足要求,罗钾公司拟建设30万t/a适合罗布泊硫酸钾粉料造粒的生产装置及生产线,可以创造罗钾自己的粒料品牌产品,进一步开拓公司粒状硫酸钾产品市场,为硫酸钾粉料造粒工业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另外通过本课题可以延伸到工业生产大型化装备及连续生产系统的开发,这也为我国颗粒硫酸钾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良好的借鉴意义。
牛文欢[2](2018)在《一种复合肥用立式链条破碎机的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复合肥原料、大块半成品的破碎过程中易粘结机壳内壁,机内堵塞,停机清理,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研究出了一种复合肥用立式链条破碎机,并从研发背景、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案、构造和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及其应用前景逐一阐述。该设备无论是结构设计上,还是实用性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葛倍辰,李东徽,张敬丽,杜娟[3](2018)在《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中的模糊空间设计初探——以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以创意产业园的主要使用者—创意阶层的心理需求及行为模式为出发点,运用模糊空间理论,对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设计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并通过对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的几个公共空间的实地调研分析,针对现有空间提出了一些改造意见。
杨龙江[4](2014)在《运用当代形式逻辑推理思想探讨大数据背景下贵阳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文中指出当前,贵阳的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形势下贵阳市经济发展面临重大的机遇,是贵阳经济加速发展、全面发展工业的黄金时期,贵阳的经济发展由此进入了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关键阶段。本文以主导产业相关理论和相关学者对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为基础,立足贵阳工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力求科学合理地确定贵阳工业的主导产业构建贵阳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贵阳30个工业行业的13个相关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确定现阶段贵阳市工业主导产业,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充分发挥贵阳工业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
王昆[5](2013)在《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合理性边界研究》文中认为从1986年《矿产资源法》颁布以来,与矿业经济快速发展、矿产开发逐步走上法制轨道相伴相随的是一轮接一轮、接连不断的秩序治理整顿。为了彻底解决历史形成的矿产开发“多、小、散”的状况,铲除“乱”的根源,2006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资源大整合,从2005年到2010年,全国矿山数量从12.67万座减少到11.25万座,净减少11.2%,原矿产量从52亿吨,增长到90亿吨,增长73%。全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从2.81下降到0.75。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明显好转、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环境保护明显加强、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取得显着成效。在欢呼找到了整合这支整治矿业秩序的“利剑”的同时,一个重要的命题摆在我们面前: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可不可以无限制的进行下去?也就是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合理性有没有边界?如果有,边界又在哪里?哪些整合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了科学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在全面梳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历史脉络、推进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系统整理总结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的视角,运用规模效应、交易费用、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外部性、资源规制等经济学理论,分析整合行为的内在机理和动力机制,进而提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得以推进的资源、技术、经济、环境、安全“五大约束条件”和整合的合理性边界,构建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合理性边界的逻辑模型,将现有的矿山纳入关闭淘汰区、保留区、强制整合区、科学引导区四个政策区,在科学引导区中,分析比较整合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确定整合的合理性边界,进一步分出企业主动整合区、政府积极引导区和整合不经济区,针对处于不同区间的矿业权,采取不同的规制政策。在构建合理性边界逻辑模型之后,本研究进一步深入分析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中企业内和企业外获得的收益和付出的成本,以及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和影响因素。结合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在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中,引入资源和制度要素,建立矿业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解释了整合红利主要来源于释放资源红利和制度红利,从理论上阐释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是一个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运用均衡分析工具,对整合行为内在机理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指出了整合合理性边界和长期均衡点的关系。同时选取湖南新田岭整合案例,对本文相关模型和理论假设进行了初步验证。对研究不足和下一步工作进行了评价和展望。通过研究得出四点结论:一是整合应当权衡收益与成本,合理确定整合的合理性边界,既要积极引导整合,又要警惕过度整合。二是企业是整合的主体,在整合合理性边界范围之内,政府应当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扩大企业的整合的边际收益,降低边际成本,增强企业参与整合的内生动力。三是整合并非一劳永逸,整合需求将长期存在。今天整合的最优水平,并不代表明天的最优。四是政府角色应当从较为“激进”的强力推动型逐步过渡到较为“保守”的引导促成型,从整合路上的“推车人”转变为“清道夫”。本研究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边界问题,并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在整合相关研究中尚属首次;二是首次对国外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相关的立法实践做了分析,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普遍认为市场经济国家没有促进整合的制度安排的观点;三是构建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合理性边界逻辑模型,对合理性边界给出了理论解释;四是在在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中,引入资源和制度要素,解释了整合的本质是释放资源和制度红利,优化矿业经济增长模式。
李维明[6](2010)在《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为应对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所面临的资源、环境与安全方面的挑战,本文紧紧围绕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策略进行深入研究。首先,从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着手,基于协整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对两者之间的互动规律进行了深入挖掘;随后,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识别出了影响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并就采煤机械化对于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的贡献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运用客观评价方法,研究并给出了煤炭供应侧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最后,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涉及矿业权、财税、价格形成机制、洁净煤技术、环保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可为国家制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斯劲[7](2009)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贵阳市工业结构调整与振兴的政策研究》文中提出2008年以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贵阻市工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使贵阳市工业经济在原有结构缺陷条件下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贵阳市如何进行工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产业振兴,是贵阳市各级政府必须直面并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对贵阳市工业发展现状及问题,金融危机对贵阳市工业发展的影响、金融危机背景下贵阳市工业结构调整、贵阳市五大工业产业振兴等问题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公共管理的角度提出了金融危机背景下贵阳市工业调整与发展的八大政策取向,以期推动相关理论的研究,对贵阳工业经济发展起到决策参考作用。
李双来[8](2009)在《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研究 ——以永靖县金河顺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水泥作为三大基础建材之一,有着使用广、用量大、耐久和具备许多不可取代的性能,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水泥工业生产却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并且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而资源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是危及全球人类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解决水泥生产的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已是水泥工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那就要采取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本文就是在永靖县金河顺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生产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技术,从而使水泥生产能够达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的。本文共分6章,首先在分析了当今世界的资源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水泥工业发展清洁生产的必要性以及必然性;而后进一步的说明了清洁生产和清洁生产审核的理论及意义后,针对具体的水泥企业——金发公司的生产进行了清洁生产潜力分析,然后从公司生产的原辅材料及能源、技术工艺、过程控制、设备、产品、管理、废弃物和员工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清洁生产技术措施,并经公司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效益:最后对水泥工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思路。
武音茜[9](2008)在《云南省铜资源经济与铜产业价值链结构研究》文中指出矿业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和未来的主流,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周期转换处于加速成长或繁荣期,为铜消费的增长展现了光明前景。云南是我国主要铜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铜行业采取的宏观措施见效,云南铜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区位与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应抓住时机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铜产业。因此,深入研究云南铜资源经济与产业价值链结构,为进一步优化云南铜产业格局,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加速云南铜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研究是在先后参加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主持、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负责实施的“我国危机矿山体制、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专题编号:200511044—2)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东川—易门铜矿山深部及外围勘查技术及示范研究”(课题编号:2006BAB01B09)等多个项目基础上开展的。在国际矿业经济与铜业发展趋势研究,及典型铜业大国(智利)与我国铜产业结构分析与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南省典型铜矿山企业和铜矿业集团公司的实证研究,探索研究云南省铜资源经济学与铜产业价值链结构范式。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是:(1)通过对产业组织学在我国铜业发展的应用研究和实证分析,总结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功能相结合的“二元产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实践与内在经济规律,提出产业组织学新政策导向。矿产品市场价格与市场需求对矿产勘探和开发具有直接调节和导向作用,但市场价格过高或过低都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上世纪80年代矿产品市场价格过低和现今价位过高都出现了市场失灵现象。在市场失灵下,政府适度干预和宏观调控是对矿业企业内部-外部运行环境的协调过程,我国政府建立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功能相结合的“二元产业组织结构”对建立符合WTO规则的新矿业经济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省“二元产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实践符合产业经济学规律,对全国矿业产业改革具有产业组织学示范价值。(2)从铜产业价值链角度,新构建铜产业价值链结构研究范式:铜产业价值链以铜产业链(铜资源勘查/铜矿山探矿→铜矿采矿/选矿→铜冶炼→铜加工→铜产品贸易)为基础,其在每一个节点都有相应的产品产出(铜矿业权(采矿权/勘探权)→铜矿石/铜精矿→阴极铜→铜盘条、铜板材等深加工产品),而前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品又是后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料,并且在每一环节都会产生价值增值。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贯穿整条产业价值链的资本市场运作,各节点的投融资活动亦能为该环节带来相应的价值增值。在铜产业价值链中,矿业权和铜精矿是产生最大交易成本(费用)的关键节点,它们直接影响和制约了铜产业价值链整体效益最大化过程。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云南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铜业公司,其产业价值链结构完整,借力中铝延伸其产业价值链至海外市场,挤入国际竞争平台。(3)基于对铜产业价值链涵义、节点划分与可交易产品的界定,对于铜资源经济范式理解为:铜资源经济(铜产业价值链的链式传递效应+倍增效益)=(铜矿地质勘查业+铜生产矿山+铜冶炼厂+铜深加工业)×资本市场中的高效金融工具×难以复制的专利技术×二元产业组织结构。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产业价值链上已经进入矿业经济全球化平台,产业价值链的技术/资本传播与扩散模式为其产业价值链整体效益带来了“倍增效应”。(4)在铜产业价值链中设以铜金属储量为平衡单位,铜产业价值链的平衡关系式为:铜产业价值链平衡系数(CIVBS)=矿山探矿新增铜地质储量:开采矿量:铜矿石选矿量:铜冶炼量:铜产品深加工量。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铜产业价值链平衡系数CIVBS=0.92:1:1.74:1.51:0.012,这种产业价值链不平衡的矛盾,一方面揭示了云南铜业总产值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靠投入要素的增加,即主要靠提高冶炼产品的产量获得,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云南省铜产业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和发展。(5)应用动态SCP和RSOMP等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总结了云南省铜产业的发展现状,探索建立了云南铜资源经济与铜产业价值链结构范式,并提出相关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单锐[10](2008)在《区域固体废物循环链网的构建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带来的固体废物的大量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大自然固有的生态平衡,究其根源是整个系统缺失了“分解者”这一角色,不能及时将产生的废物代谢掉,因此,如何消化固体废物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废物资源化逐渐成为全球的共识,这不仅是缓解环境压力的全新途径,还是扩大资源存量的有效方式。废物资源化的关键是如何构建科学的模式,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为此,本论文以区域固体废物循环链网的构建方法为重点研究内容,综合运用生态产业技术、物质代谢分析、方案优选模型等定性、定量工具,从现状调查、因素识别、指标体系建立、循环链网构建构建几个方面层层深入,建立起区域工业固体废物循环链网的构建方法。然后,选取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具体案例,应用论文建立起来的方法体系,研究建立该区域固体废物的循环链网。在对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区域产生固体废物调查的基础上,深入进行现状调查、物质代谢分析,对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产生的个性固体废物,考虑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模式,构建起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固体废物的循环链网。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提出了区域固体废物循环链网的构建方法,为实现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提供了方法学支持,避免了固体废物循环经济实践的盲目性;进行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具体研究,为本区域行业固体废物的利用寻找到了科学合理的资源化途径,有利于提高该区域的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增强产业系统的稳定性。
二、复肥行业链条式破碎机的改进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肥行业链条式破碎机的改进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罗布泊硫酸钾粉料造粒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钾盐资源概况及特点 |
1.3 我国钾肥生产现状 |
1.4 中国钾肥消费情况 |
1.5 颗粒状化肥生产发展现状 |
1.6 项目背景 |
1.7 研究意义 |
1.8 主要研究内容 |
1.8.1 研究内容 |
1.8.2 研究目标 |
1.8.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9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2章 试验原料、设备及方法 |
2.1 试验目的 |
2.2 试验物料及性质 |
2.2.1 原料化学分析 |
2.2.2 原料粒度组成分析 |
2.2.3 原料其他物理性质 |
2.3 试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2.4 试验研究方法 |
第3章 硫酸钾造粒试验研究 |
3.1 物料粒度组成对挤压效果的影响 |
3.2 物料温度对挤压效果的影响 |
3.3 物料水分对挤压效果的影响 |
3.4 粘结剂对挤压效果的影响 |
3.5 挤压压力对造粒的影响 |
3.6 给料速度对造粒的影响 |
3.7 返料比对挤压效果的影响 |
第4章 提高挤压颗粒强度试验研究 |
4.1 物料混合配比提高挤压颗粒强度 |
4.2 通过磨矿入料提高颗粒强度 |
4.3 成型颗粒喷水后烘干提高挤压颗粒强度 |
4.4 硫酸钾造粒产品高温烘干试验 |
4.5 硫酸钾和钾镁肥成型颗粒强度对比试验 |
第5章 硫酸钾造粒考察调研 |
5.1 考察情况介绍 |
5.1.1 米高(长春)化工有限公司 |
5.1.2 山东沃尔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5.1.3 山东大华宝来机械有限公司 |
5.2 考察结论及建议 |
第6章 挤压造粒系统稳定性试验 |
6.1 试验目的 |
6.2 试验内容 |
6.3 主要验证试验项目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一种复合肥用立式链条破碎机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案 |
2 复合肥用立式链条破碎机的构造及特点 |
2.1 复合肥用立式链条破碎机的构造 |
2.2 复合肥用立式链条破碎机的特点 |
3 工作原理 |
4 技术参数 |
5 应用前景 |
6 结论 |
(3)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中的模糊空间设计初探——以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创意产业园模糊空间设计的背景 |
2 创意产业园模糊空间设计研究 |
2.1 模糊空间的界定 |
2.2 模糊空间设计方法 |
2.2.1 模糊空间界限增强空间流动性 |
2.2.2 强化空间的多义性设计 |
2.2.3 丰富空间体验 |
3 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模糊空间设计分析 |
3.1 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 |
3.2 空间一现状及改进意见 |
3.2.1 空间一现状 |
3.2.2 空间一改进意见 |
3.3 空间二现状及改进意见 |
3.3.1 空间二现状 |
3.3.2 空间二改进意见 |
4 结语 |
(5)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合理性边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内相关研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1.2.3 美国、加拿大等国与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相关的立法实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2.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概述 |
2.1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概念 |
2.1.1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内涵与外延 |
2.1.2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与企业兼并重组的关系 |
2.2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政策的动态解析 |
2.2.1 整合政策的制定 |
2.2.2 整合政策的执行 |
2.2.3 整合政策对企业整合行为的引导 |
2.3 企业对整合政策的反应 |
2.3.1 理想环境下,企业对整合政策的应对 |
2.3.2 现实情况下,企业对整合政策的应对 |
2.3.3 企业差异对企业整合政策反应的影响 |
3.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理论分析 |
3.1 整合是为了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规模效应 |
3.2 整合要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外部性内部化 |
3.3 交易成本影响整合的实现 |
3.4 边际分析有助于认识和评价整合 |
3.4.1 分析矿山企业整合对企业成本和收益影响 |
3.4.2 寻找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边界 |
3.5 整合是一种规制 |
3.5.1 矿业市场失灵需要规制 |
3.5.2 规制理论的发展 |
3.5.3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主要的规制政策手段 |
4.整合的合理性边界分析 |
4.1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合理性边界的界定 |
4.1.1 整合的资源约束条件 |
4.1.2 整合的技术约束条件 |
4.1.3 整合的经济约束条件 |
4.1.4 整合的环保约束条件 |
4.1.5 整合的安全约束条件 |
4.1.6 整合的规模约束条件 |
4.1.7 开发整合合理性边界函数 |
4.2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合理性边界的逻辑模型 |
4.2.1 整合的边界分区 |
4.2.2 科学引导整合区的整合合理性边界 |
4.3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合理性边界的动态解释及其政策内涵 |
4.3.1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合理性边界的动态解释 |
4.3.2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合理性边界的政策内涵 |
5.整合的收益与成本分析 |
5.1 整合的收益 |
5.1.1 整合收益相关主体 |
5.1.2 企业收益 |
5.1.3 企业外收益 |
5.1.4 企业整合边际收益线变动 |
5.2 整合的成本 |
5.2.1 整合成本的主体 |
5.2.2 企业为整合支付的成本 |
5.2.3 企业外部的整合成本 |
5.2.4 企业整合边际成本线的变动 |
5.3 整合成本收益的影响因素 |
5.3.1 政治法律环境 |
5.3.2 整合市场环境 |
5.3.3 整合主体行为 |
5.3.4 目标主体行为 |
5.4 整合成本收益与矿业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
5.4.1 矿业经济增长的新古典模型 |
5.4.2 整合成本收益对矿业经济增长要素的影响 |
5.4.3 整合的本质是矿业经济增长模式的优化 |
6.整合合理性边界的均衡分析 |
6.1 新古典经济学的整合均衡 |
6.1.1 整合的企业均衡 |
6.1.2 整合新古典均衡的批判 |
6.2 新制度经济学的整合均衡 |
6.2.1 整合的企业均衡 |
6.2.2 整合的社会均衡 |
7 整合案例分析 |
7.1 新田岭整合的基本情况 |
7.1.1 整合过程 |
7.1.2 整合前后的矿产资源开发指标对比 |
7.2 新田岭整合的成本收益细分 |
7.2.1 新田岭整合的成本 |
7.2.2 新田岭整合的收益 |
7.3 新田岭整合合理性边界的评价与启示 |
7.3.1 新田岭整合合理性边界分析 |
7.3.2 新田岭整合的启示 |
8 结论 |
8.1 启示与建议 |
8.2 研究局限和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详细摘要 |
Detailed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
1.1.2 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能源(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现状 |
1.2.2 影响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关键因素研究现状 |
1.2.3 煤炭供应侧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
2.1 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双变量协整分析 |
2.1.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1.2 双变量协整分析 |
2.1.3 煤炭经济双变量互动规律及启示 |
2.2 基于煤炭需求的多变量协整分析 |
2.2.1 影响煤炭需求的经济因素分析 |
2.2.2 变量解释 |
2.2.3 多变量协整分析 |
2.2.4 多变量互动规律及启示 |
2.3 基于经济周期视角的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
2.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3.2 不同周期内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
2.3.3 经济周期视角下煤炭经济互动规律及启示 |
2.4 本章小结 |
3 影响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关键因素分析 |
3.1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
3.1.1 研究方法—DEMATEL方法 |
3.1.2 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
3.1.3 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策略 |
3.2 采煤机械化对煤炭资源高效开发的贡献研究 |
3.2.1 我国煤矿开采中的机械化状况及发展趋势 |
3.2.2 不同采煤工艺对煤炭资源高效开发的贡献 |
3.2.3 科技进步及采煤技术水平对煤炭资源高效开发的贡献 |
3.3 采煤机械化对国有重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研究 |
3.3.1 煤矿事故分类及安全考核标准 |
3.3.2 采煤机械化程度对煤矿安全影响研究 |
3.3.3 不同采煤工艺对不同事故类别影响研究 |
3.3.4 主要结论与启示 |
3.4 本章小结 |
4 煤炭供应侧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 |
4.1 提高煤炭企业采煤机械化发展水平的策略 |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1.2 改进熵值法 |
4.1.3 国有重点提高煤矿采煤机械化水平的策略 |
4.2 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策略研究 |
4.2.1 突变理论及突变模型 |
4.2.2 应用突变理论进行系统评价步骤 |
4.2.3 基于突变理论进行洁净煤技术综合评价 |
4.2.4 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优先序 |
4.3 煤炭企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以晋煤集团为例 |
4.3.1 晋煤集团概况 |
4.3.2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 |
4.3.3 评价指标体系及赋值 |
4.3.4 综合评价 |
4.3.5 策略的提出 |
4.4 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研究 |
4.4.1 研究方法—SWOT-QSPM方法 |
4.4.2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
4.5 本章小结 |
5 改善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相关政策保障 |
5.1 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 |
5.1.1 矿业权相关政策方面 |
5.1.2 财税政策方面 |
5.1.3 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方面 |
5.1.4 洁净煤技术相关政策方面 |
5.1.5 环保及综合利用政策方面 |
5.1.6 其他政策方面 |
5.2 国外主产煤国家煤炭资源相关政策经验借鉴 |
5.3 政策建议 |
5.3.1 矿业权相关政策建议 |
5.3.2 财税政策建议 |
5.3.3 价格形成机制建议 |
5.3.4 洁净煤技术政策建议 |
5.3.5 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政策建议 |
5.3.6 其它政策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6.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6.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金融危机背景下贵阳市工业结构调整与振兴的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金融危机对贵阳市工业发展的影响 |
1.1 贵阳市工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
1.1.1 贵阳市工业经济情况 |
1.1.2 贵阳市工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
1.1.3 贵阳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相对缓慢 |
1.2 金融危机对贵阳市工业发展的影响 |
1.2.1 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
1.2.2 金融危机对贵阳市工业发展的影响 |
2. 金融危机背景下贵阳市工业结构调整 |
2.1 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与背景基础 |
2.1.1 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 |
2.1.2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 |
2.1.3 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 |
2.2 贵阳市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
2.2.1 产业结构调整:将“重太重、轻太轻”的产业结构调整为轻重协调结构 |
2.2.2 产品结构调整:将初级产品结构调整为精深产品结构 |
2.2.3 布局结构调整:将分散性布局结构调整为集聚性产业布局结构 |
2.2.4 所有制结构调整:将国有经济占大头的结构调整为非公有制经济占大头结构 |
2.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视角下贵阳市工业振兴产业政策取向 |
2.3.1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2.3.2 基于国家竞争优势创建上的贵阳产业发展劣势分析 |
2.3.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视角下的产业政策取向 |
3. 金融危机背景下贵阳市工业产业振兴 |
3.1 磷煤化工产业振兴 |
3.1.1 产业发展现状 |
3.1.2 发展环境 |
3.1.3 主要任务 |
3.2 铝及铝加工产业振兴 |
3.2.1 产业发展现状 |
3.2.2 发展环境 |
3.2.3 主要任务 |
3.3 烟草和特色食品产业振兴 |
3.3.1 产业发展现状 |
3.3.2 发展环境 |
3.3.3 主要任务 |
3.4 药业振兴 |
3.4.1 产业发展现状 |
3.4.2 发展环境 |
3.4.3 主要任务 |
3.5 装备制造业振兴 |
3.5.1 产业发展现状 |
3.5.2 发展环境 |
3.5.3 主要任务 |
4. 金融危机背景下贵阳市工业结构调整与振兴的政策 |
4.1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业政策,优化资源配置 |
4.2 进一步加大财税、用地、技术进步等政策支持力度 |
4.3 努力扩大工业投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
4.4 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所有制结构 |
4.5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培育发展开放型工业经济 |
4.6 加快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建设,有效改善工业发展条件 |
4.7 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4.8 转变政府职能,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
结束语 |
主要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研究 ——以永靖县金河顺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水泥工业发展出路 |
第二章 清洁生产及其发展 |
2.1 清洁生产的由来 |
2.2 国内外清洁生产实施概况 |
2.3 清洁生产内涵 |
2.4 推行清洁生产的意义 |
第三章 清洁生产审核 |
3.1 清洁生产审核的定义、实施阶段、特点及好处 |
3.2 清洁生产审核的原则和方法 |
第四章 项目企业现状及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
4.1 研究项目水泥企业的概况 |
4.2 企业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
第五章 企业清洁生产技术实施研究 |
5.1 企业清洁生产技术 |
5.2 实施效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云南省铜资源经济与铜产业价值链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依据 |
1.1.1.1 问题的提出 |
1.1.1.2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1.2.2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流学派 |
1.2.3 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
1.4.1 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2 创新点与特色 |
1.5 主要工作量 |
第二章 国际矿业经济与铜业发展趋势研究 |
2.1 国际矿业经济发展现状 |
2.1.1 矿业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和未来的主流,云铜集团挤入国际行列 |
2.1.2 全球矿业产业集约度迅速提高 |
2.1.3 跨国矿业公司核心竞争力迅速形成,成为云铜集团同行竞争对手 |
2.1.4 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将矿山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
2.1.5 保护性的矿业税收政策 |
2.1.6 国外矿业投资政策 |
2.2 铜工业发展趋势 |
2.2.1 世界铜工业状况 |
2.2.2 铜工业产销状况 |
2.2.3 铜工业的发展趋势 |
2.3 智利铜产业结构与发展现状 |
2.3.1 概况 |
2.3.2 矿业发展 |
2.3.3 智利铜产业发展概况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铜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3.1 空间链和企业链分析 |
3.1.1 铜矿资源的空间分布概况 |
3.1.2 铜生产企业概况与铜业上市公司企业链 |
3.2 供需链分析 |
3.2.1 矿床类型及其对我国铜矿业开发的制约 |
3.2.2 铜矿资源质、量对产出的制约 |
3.2.3 我国铜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
3.2.4 铜精矿供应紧张,铜精矿供应链与冶炼生产需求链间矛盾突出 |
3.2.5 下游主要消费行业发展与需求分析 |
3.2.6 我国自给铜矿供给情况分析 |
3.2.7 铜进出口贸易分析 |
3.2.7.1 铜资源进口依赖严重 |
3.2.7.2 铜的终端产品出口高增长 |
3.3 价值链分析 |
3.3.1 世界铜加工中心向中国转移,但价值链效益差,环境代价高 |
3.3.2 铜产业价值链与交易成本 |
3.3.3 高铜价正在悄然改变铜加工业的产业结构 |
3.3.4 骨干铜冶炼企业继续向下游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发展趋势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云南省区域铜资源经济与铜产业链研究 |
4.1 云南省资本市场建设 |
4.2 云南省铜资源分布与铜产业集中度 |
4.3 云南省铜产业链 |
4.3.1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功能结合的“二元产业组织结构” |
4.3.2 云南省铜矿资源潜力 |
4.4 云南铜产业区位与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
4.4.1 云南省具有地缘经济优势 |
4.4.2 铜矿山具有较好的技术创新能力 |
4.4.3 矿山接替资源能力开始增强 |
4.4.4 核心企业集团与资本市场开始对接 |
4.4.5 铜产业发展外部社会环境好 |
4.5 云南省铜资源经济位置实证研究 |
4.5.1 RSOMP分析方法 |
4.5.1.2 企业集团公司研究 |
4.5.1.3 RSOMP分析方法的提出 |
4.5.2 云南省“二元产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实践 |
4.5.2.1 云铜集团RSOMP分析 |
4.5.2.2 云锡集团RSOMP分析 |
4.6 云南省铜产业与相关产业集群 |
4.6.1 地质勘探 |
4.6.2 水/电/煤能源 |
4.6.3 科研和人才队伍 |
4.6.4 道路交通和物流运输 |
4.6.5 矿业旅游和旅游工艺品 |
4.6.5.1 矿业旅游 |
4.6.5.2 传统工艺铜制品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云南省铜产业价值链结构研究 |
5.1 对铜产业价值链涵义、节点与可交易产品的界定 |
5.1.1 产业价值链概述 |
5.1.2 交易成本理论的内涵与发展 |
5.1.3 铜产业价值链节点划分与可交易产品 |
5.1.4 云南省铜产业价值链结构模式 |
5.2 铜资源储量和铜矿业权可供性与交易潜力分析 |
5.2.1 云南省铜资源与开发利用状况 |
5.2.1.1 一些铜矿山面临铜资源开采枯竭问题 |
5.2.1.2 云南省危机铜矿山找矿实证 |
5.2.2 云南铜矿山资源潜力 |
5.3 云铜集团下属矿业公司内部产业结构 |
5.3.1 玉溪矿业有限公司 |
5.3.2 云南金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5.3.3 云南星焰有色金属股份公司 |
5.3.4 云南楚雄矿冶股份有限公司 |
5.3.5 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5.4 云南铜矿山企业运行机制的动态SCP实证分析 |
5.4.1 SCP分析方法 |
5.4.2 动态SCP分析实例 |
5.4.2.1 金沙公司投资体制改革 |
5.4.2.2 投资体制改革前后的SCP分析对比 |
5.4.2.3 投资体制改革后的矿山地质找矿成果 |
5.4.2.4 投资体制改革后的技术创新实例分析 |
5.4.2.5 投资体制改革前后的动态SCP分析研究 |
5.4.2.6 金沙公司动态SCP分析的思考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 B:攻读学位期间参加项目和有关会议列表 |
(10)区域固体废物循环链网的构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CONTENT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2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实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及实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及实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固体废物循环链网的理论研究 |
2.1 固体废物循环链网的理论基础 |
2.1.1 循环经济理论 |
2.1.2 环境经济学理论 |
2.1.3 废物资源化理论 |
2.1.4 系统方法理论 |
2.1.5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 固体废物循环链网构建的支撑技术 |
3、区域固体废物循环链网构建方法研究 |
3.1 构建固体废物循环链网的目标 |
3.2 区域固体废物循环链网的构建原则 |
3.3 区域固体废物循环链网应用现状评价与构建的技术方法 |
3.3.1 现状调查与因素识别 |
3.3.2 指标体系框架建立 |
3.3.3 区域固体废物循环链网构建的技术方法 |
4、山东烟台经济开发区固废现状调查与因素识别 |
4.1 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
4.2 选取的依据 |
4.3 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固体废物现状调查 |
4.3.1 固体废物调查方法 |
4.3.2 固体废物现状调查结果汇总 |
4.3.3 废物处理处置现状 |
5 山东烟台经济开发区固废链网构建 |
5.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构建方案 |
5.1.1 粉煤灰、炉渣的循环利用构建方案 |
5.1.2 废旧汽车循环链网构建方案 |
5.1.3 废金属的构建方案 |
5.1.4 废纸类的构建方案 |
5.1.5 废塑料的构建方案 |
5.1.6 废橡胶的构建方案 |
5.1.7 水产品加工废料的构建方案 |
5.2 危险废物的循环利用构建方案 |
5.2.1 电子垃圾产业链构建方案 |
5.2.2 废油漆废涂料构建方案 |
5.2.3 污泥构建方案 |
5.3 生活垃圾的回收链网 |
6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的论文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复肥行业链条式破碎机的改进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罗布泊硫酸钾粉料造粒技术研究[D]. 于平年. 武汉工程大学, 2018(08)
- [2]一种复合肥用立式链条破碎机的研发[J]. 牛文欢.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8(Z1)
- [3]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中的模糊空间设计初探——以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为例[J]. 葛倍辰,李东徽,张敬丽,杜娟. 建材发展导向, 2018(04)
- [4]运用当代形式逻辑推理思想探讨大数据背景下贵阳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A]. 杨龙江. 发展当代形式逻辑学 提升振兴贵州新思维——抓住机遇;向“大数据”时代迈进学术沙龙文集, 2014(总第55期)
- [5]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合理性边界研究[D]. 王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9)
- [6]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D]. 李维明.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12)
- [7]金融危机背景下贵阳市工业结构调整与振兴的政策研究[D]. 斯劲. 贵州大学, 2009(S1)
- [8]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研究 ——以永靖县金河顺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为例[D]. 李双来. 兰州大学, 2009(12)
- [9]云南省铜资源经济与铜产业价值链结构研究[D]. 武音茜.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9)
- [10]区域固体废物循环链网的构建方法研究[D]. 单锐. 山东大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