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思想品德课自主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论文_蒋安红

新课程标准下思想品德课自主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论文_蒋安红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根据课程标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优化的合作学习模式。本文将对此问题展开深度探讨,从构建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出发,解析当前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继而展望此学习模式的具体实践与创新。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思品教学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因此,新课程标准建议:“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感悟和理解社会的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这就使得传统的授课模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以教师为主体的讲坛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学生的知识和情感需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主流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构建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布鲁纳曾说过,教师教授一门学科并不是希望学生能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在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转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大力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传统课堂上仅靠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学生缺乏思考的主动性,课后也容易对知识产生遗忘,而通过合作学习,在相互讨论中生成的知识会有较好的识记效果。

第二,由于学生有着大致相同的知识背景,处于相似的思维发展阶段,接近的表达方式习惯,学生更容易吸收理解新知识。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证明了,如果信息呈现水平超越学生接受水平太多则不会有大的帮助。合作学习更加强调学生自己来发现知识,构建知识并扩展知识。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合作学习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在对这些知识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深化其对知识的认识。

第三,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也学会合作。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一方面促使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知识,思考不同角度的知识观点,产生新认识;另一方面,将自己的观点精简、概括、阐述的过程,也是深度思考知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也会借助集体力量提高自身素质。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反应,只有那些思考过的问题,感知过的事物才会以特定的方式在人脑中留下痕迹。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就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

二、当前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析

目前,“导学案”教学以其针对性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优势在初中教学实践中得以广泛运用。在课堂中,学生根据学案,在老师的有序组织、目标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知识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在达到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使得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掘,自己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发展。但是在思品情境设置课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游离于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缺乏相应的情境;评价不全缺乏公正性等等。

1.话题游离于教学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因教师缺乏指定的讨论情境而游离话题。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学生的话题可能会游离教学目标。

2.评价不全。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三、合作学习模式在具体实践中的策略与创新

1.课内教学必需对要合作学习的问题进行充分准备

小组合作学习(尤其是小组讨论)必须有一定的前提准备,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学习而且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才可以进行。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有一个总体的设计,并事先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就对问题作好准备。同时,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不能太难,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更不能简单化,若太简单就无法激起学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

2.合理分工,确保课堂井然有序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3.形式创新

在班级中进行学习方式的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步骤等,使学生产生合作、探究的欲望。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评优,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同时,教师也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与优化性,让合作的团队意识从思品课上走出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吴海珍.优化合作学习 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J].学理论,2014(8).

[2]朱明英.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张梦青.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5(1).

[4]刘其君,谭劲松.合作学习模式在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7(1).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 121000)

论文作者:蒋安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7/5

标签:;  ;  ;  ;  ;  ;  ;  ;  

新课程标准下思想品德课自主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论文_蒋安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