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张霁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显著降低,但是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都得到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得以降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效果分析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发病率高,逐年增加,对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了影响,患者脑部供血出现障碍,导致患者脑组织缺血坏死[1],患者急性脑梗死,其血液处于粘稠浓滞状态,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从而引起血液粘滞性增高,血栓因此形成[2]。过去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效果都不显著,本文对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这些患者在入院之后经过脑梗死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经过CT等影像学检查,得以确实。并排除了心脏、肾脏等疾病的可能。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44至78岁,平均年龄为(62.3±2.1)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45至79岁,平均年龄为(63.8±1.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论是年龄、性别、病程等都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都经过抗血小板降压、调脂等,从而保证患者水电解质充分平衡,如果患者存在脑水肿,就要对患者进行脱水降压。对于对照组采用基本治疗,对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中药要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并具有解毒的效果,药物主要成分是金银花、赤芍各12克、玄参、栀子、当归、红花、地龙各10克,大黄、全蝎各3克,川芎、甘草各6克。如果患者存在风痰瘀阻,加白附子和半夏各10克,如果患者痰湿蒙神,要加入6克的远志及12克的石菖蒲,如果患者气虚血瘀要加入10克的党参及30克的黄芪,如果患者阴虚风动,可以加入10克的生地黄、12克的鳖甲和麦冬。这些中药要煎成四百毫升,每日服用两次,服用一周。埋线部位为廉泉、肩髃、环跳、丰隆、三阴交及足三里。埋线要分为两次,分别是住院第二天及第八天,利用羊肠线将0号医剪成数段,每段1至1.5厘米,在浓度为75%的酒精中进行备用,套管为7号注射针头,针芯为不锈钢毫针,用针前将毫针针尖剪掉,超出部分针芯后,将羊肠线穿入针头,病人仰卧床上,将穴位进行消毒,在绷紧患者皮肤的情况下,将针插入皮肤中,并观察插入效果,如果得气左手推进针芯,右手外抽7号针,将羊肠线保留在穴位之中。

1.3观察指标

患者在治疗前和两周治疗后分别按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中医症候评分,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即NIHSS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显著降低,但是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患者急性脑梗死主要是因为患者脑部供血存在阻碍导致脑组织坏死,患者血液一般比较粘稠浓滞,纤维蛋白原水平较低,从而导致血液粘滞性较高,保证其血栓形成,穴位埋线对针灸理论进行了应用,将线体埋入人体穴位之中,进行持续性刺激[3],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个方面,羊肠线在人体穴位里有着针刺、封闭效应羊肠线是一种外源性抗原,能够让局部组织存在无菌炎症,人体应激能力和免疫能力得以提高,身体达到阴阳调和的效果[4],这种方法不仅不会给人体带来创伤,还不会给人体带来不良反应,在操作上也较为简单,急性脑梗死主要是因为患者饮食失衡、思虑频繁、淤血阻滞,因此要对患者经络进行畅通,保证其气血供应充盈[5]。本文所采用的中药及穴位都具有活络经脉的效果。因此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都得到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得以降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艾宗耀,李烨,肖梅红,杨春华,王娅玲,王楠.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09:2262-2264.

[2]郭人嫚.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3]曾英展.电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4]罗丹娜.背俞穴埋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5]王念宏,赵鸿斐.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5,S1:137-140.

论文作者:张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张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