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352100
【摘 要】目的 探讨常规药物结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1年8月~2016年3月常规药物结合高压氧治疗20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189例(91.75%)痊愈,11例(5.34%)明显好转,5例(2.43%)好转,1例(0.48%)植物状态。结论 常规药物结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具有恢复快、后遗症少、治愈率高的特点。
【关键词】高压氧;一氧化碳中毒
【中图分类号】R6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145-0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冬春季节常见的临床急诊之一,多见于家庭使用燃气热水器或煤炭炉取暖不当所致;工矿企业作业防护不当常引起群体性中毒事件。在临床上如果抢救不及时,往往有部分患者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6年3月有统计共收206例患者,经常规内科药物结合高压氧治疗,取得满意的结果:198例痊愈、5例明显好转、2例好转、1例植物状态(因作业中毒昏迷时间过长,现场有心肺复苏一次)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6例中男68例,女138例;年龄1+岁至78岁,平均38岁;本院首诊168例,外院转诊38例;中毒后首次高压氧治疗时间0.5至1小时12例;1至3小时168例;3小时以上26例;开始进行高压氧治疗昏迷未醒5例,嗜睡或朦胧状态36例,抽搐6例,余大部分是头痛、头晕、胸闷、心悸、乏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急诊头颅CT:38例有双侧皮质下白质出现病理性密度减低区;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181例;血生化提示肝功能损害52例;心肌酶异常32例;心律失常15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治疗方法 均给予内科常规药物结合高压氧治疗,所有的病人均采用多人空气加压氧舱,面罩、头罩吸氧治疗,治疗舱内压0.2至0.25Mpa,升压20分钟,稳压吸氧60分钟,吸氧每20分钟休息5分钟,其中有9例每天二次高压氧治疗,余每天一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为1个阶段;最少5次,最多3个阶段;平均15天。
1.3,疗效评定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无后遗症及并发症;(2)明显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无后遗症及并发症;(3)症状、体征明显好转,遗留某些后遗症(定向力、计算力差,思维迟钝)及并发症(肺部感染,心肌病或肌肉坏死);(4)无效: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家属要求放弃治疗。
2.结果
189例(91.75%)痊愈,11例(5.34%)明显好转,5例(2.43%)好转,1例(0.48%)植物状态。
3.讨论
CO中毒是一种意外事故所致疾病,病前患者的身体条件均有不同,所有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耐受能力也有差别,病情有轻中重,治疗也应有所不同,轻者只给予对症结合高压氧治疗即可;重者需兼顾全身各个系统,极重者以维持生命为第一任务。CO经呼吸道吸入后,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其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大250~300倍﹝1﹞,碳氧血红蛋白一旦形成就不易解离,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全身组织细胞缺氧,尤其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反应更明显。高压氧治疗原理:(1)提高机体氧含量,使组织得到足够的溶解氧,迅速纠正低氧血症。(2)加速HbCO的解离,促进CO的清除,使血红蛋白恢复携氧能力。(3)提高SOD活性,减少自由基的损害。(4)高压氧使颅内血管收缩和高压氧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使水肿的脑细胞恢复能量代谢和钠钾泵的功能,促进细胞内水钠排出,消除水肿,并打破脑缺氧与脑水肿之间恶性循环。(5)防治CO迟发型脑病及各种并发症。(6)改善中枢神经细胞呼吸障碍﹝2﹞。一氧化碳中毒应争取尽快进行高压氧治疗;重视内科药物综合治疗,其他抢救措施不要延误高压氧治疗;对于脱离中毒现场较久而未能进行高压氧治疗者,为了减轻病情,防止中毒性脑病,仍须积极采用高压氧治疗,不要轻易放弃高压氧治疗机会;掺杂其他有害气体中毒者,应充分估计到病情的严重性、复杂性,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并进行充分的高压氧治疗;对于重症、昏迷时间长、年老体弱者,应充分高压氧治疗,以防止中毒性脑病的发生;多个并发症同时存在而处理上又相互矛盾时,应抓主要矛盾。
参考文献:
[1]高春锦,杨捷云,翟晓军.高压氧医学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2]肖平田.高压氧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
论文作者:王庆廉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高压氧论文; 氧化碳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药物论文; 并发症论文; 体征论文; 后遗症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