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泻要方对FD大鼠胃电节律正常慢波百分比的影响论文_袁振仪,陈威,文维农,陈苇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电节律的影响。方法:通过夹尾刺激法制备FD模型,以痛泻要方灌胃为干预手段,多潘立酮为阳性对照,采用MP150WSW-多导生理信号记录分析系统测定大鼠空腹胃电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痛泻要方组和多潘立酮组大鼠胃电正常慢波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胃动过缓及胃动过速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痛泻要方可增加FD大鼠胃电图的正常慢波百分比,减少FD大鼠胃电图的胃动过缓及胃动过速百分比。

【中图分类号】R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074-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根据FD的临床症状特征,当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腹痛”、“嘈杂”、“呕吐”、“泄泻”等范畴,根据其病位病机临证特点又恰属痛泻要方主治范围,且痛泻要方用于FD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近年来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所证实。其实验研究方面也正在逐步深入,在阐述其作用机理的同时,也促进了临床应用的发展,有关痛泻要方治疗FD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时有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痛泻要方对FD大鼠胃电节律中正常慢波百分比的影响,为痛泻要方治疗FD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健康SPF级SD大鼠80只,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重180~200g,雌雄各半,饲养温度20~25?C,湿度50%~70%。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痛泻要方组和多潘立酮组,每组20只。

1.2 造模方法[1]

将造模大鼠每5只放进同一只笼中,用长海绵钳(注:长海绵钳的尖端用薄海绵包裹并用胶布缠紧,以免夹伤大鼠尾端)刺激大鼠尾巴远端1/3处,以不破皮为度,令其暴怒、寻衅并与其他大鼠厮打,以激怒全笼大鼠。每天8:30、10:30、14:00、16:00各刺激一次,每次持续刺激30min,连续刺激7d。造模时正常组大鼠做禁食禁水处理。

1.3 给药方法

痛泻要方含白术,白芍,陈皮,防风4味药物,用药比例分别为15:12:6:8。用8倍量水浸泡lh,煮沸30min,过滤,残渣再加水煮沸30min过滤,合并滤液,加热浓缩至每ml约含生药lg,低温保存备用。按人体用药量换算成大鼠等效剂量作为大鼠用药量,痛泻要方给药量为1.706g/kg?d,灌胃容积均为1ml/100g体重,1次/d,连续给药10d。

多潘立酮购于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10910003,成人用量为30mg/d。按动物药量=成人剂量×0.018(200g大鼠与70kg成人体表面积比),每只大鼠每天灌服多潘立酮为0.27mg/100g。将多潘立酮片研成细粉末,配置含药浓度为0.27mg/ml多潘立酮悬浊液,用时充分摇匀,灌胃容积为1ml/100g体质量,1次/d,连续给药10d。

1.4 胃电图测定

采用MP150WSW-多导生理信号记录分析系统测定大鼠空腹胃电图[2]。大鼠最后一次给药结束后禁食24,用20%乌拉坦(0.5ml/100g)腹腔麻醉并仰卧位固定于鼠板上,用弯剪除去腹正中线的毛发,以大鼠胸锁联合和耻骨联合连线下1/4与上3/4交点为肚脐,肚脐与胸剑结合部连线的中点为胃窦体表投影处,胃窦体表投影处向左旁开1cm稍上方为胃体体表投影区,向右旁开1cm处为相关电极放置区。分别将三根Ag/AgCl电极垂直刺入胃窦、胃体体表投影区及相关电极放置区,其中负极与胃窦体表投影区相连,正极与胃体体表投影区相连,记录时间30min。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首先进行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正态性者,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差齐时选择LSD法,方差不齐时选择Dunnett T3法;不满足正态性时选择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正常慢波百分比明显下降(P<0.01),胃动过缓百分比明显增高(P<0.01),胃动过速百分比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痛泻要方组和多潘立酮组大鼠的正常慢波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胃动过缓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胃动过速百分比也明显降低(P<0.01);各组间无胃电节律百分比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 痛泻要方对FD大鼠胃电节律正常慢波百分比的影响(x-±s)

组别正常慢波(%)胃动过缓(%)胃动过速(%)无胃电节律(%)

注: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1

3.讨论

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单独或组合出现餐后饱胀不适、上腹部疼痛、上腹烧灼感、早饱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困扰人们生活及工作的一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FD具有明显优势,无论是分型治疗,还是专方专药,在临床上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其发病机制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的增高、胃肠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变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精神社会心理因素、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遗传基因等诸多因素相关,而胃肠道动力障碍是FD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4,5]。

人的胃平滑肌存在生物电现象,正常胃电起搏点位于胃体中部距贲门5cm至7cm的区域,起搏电位频率约2.4~3.7次/min,称基本电节律,它控制整个胃的慢波频率向幽门方向传播[6]。胃平滑肌的电活动包括静息膜电位、慢波电位及动作电位,这种生物电可传导到体表,通过体表电极以及带有放大器和滤波器的设备,从腹部胃的体表投影区记录到胃电信号并描绘成曲线,它可以比较客观地反应胃电的节律和功率。慢波也称电控活动或起搏点电位,决定了胃收缩运动的最大频率、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正常慢波百分比、胃动过缓百分比、胃动过速百分比及无胃电节律百分比则可以反映了FD患者胃肠运动的节律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痛泻要方可以通过增加FD大鼠胃电图正常慢波百分比,减少FD大鼠胃电图胃动过缓、胃动过速及无胃电节律百分比,从而调节FD大鼠胃电节律紊乱。这可能是痛泻要方调节FD胃肠运动障碍的作用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刘琼,贲定严,陈威,文维农,陈苇,刘霞,常小荣,张国山,袁振仪.痛泻要方对FD大鼠胃、肠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及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25(11):974-982.

[2]张月,张国山,刘雨儿,胡薇,谢慎,刘密,常小荣.电针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电节律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26):3953-3957.

[3]吕瑶,郁保生,常小荣,刘密.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94-96.

[4]仝甲钊,曲波,王蓓蓓,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9):785-790.

[5]姜海琼,陆峥,王兴鹏.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3):274-277.

[6]杨琦,黄裕新,李慧艳,等.电针足三里穴促胃动力机制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5):462-465.

论文作者:袁振仪,陈威,文维农,陈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痛泻要方对FD大鼠胃电节律正常慢波百分比的影响论文_袁振仪,陈威,文维农,陈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