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论我国当前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供求匹配经济问题论文_徐忆,顾栋,许海东,许平平

试议论我国当前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供求匹配经济问题论文_徐忆,顾栋,许海东,许平平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长丰县供电公司 安徽 长丰 231100

摘要: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招聘过程中,受供给总量趋大、人才资源分布的“马太效应”、参与者匹配意识不强、信息不对称、“两个主体”期望相悖、法规滞后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市场招聘供求匹配比例值过低、匹配质量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制约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康发展。在新形势下,应增强人岗“动态匹配”意识,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信息管理、改进招聘服务机制、健全招聘市场法规、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等措施,促进“人岗匹配”。

关键词: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人才供求匹配

一、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供求不匹配的主要表现

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供求匹配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及入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目前人力资源市场内部供求不匹配的问题比较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劳动者的顺利就业。

1.市场招聘的供求匹配比例值过低。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供求匹配比例值偏低,主要反映的是供求匹配数量。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逐渐形成、发展,各类劳动者、用人单位纷纷进入市场,加之招聘与就业渠道单一,市场招聘活动深受社会青睐。供求匹配比例值较高,但是近年来有逐年下降之趋势。以云南人才市场的统计为例,在20世纪

90年代后期至2005年.求职人员的求职成功率达30%,而随后逐年下降。直至2012年底求职成功率已降至9%。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监测数据也表明。2012年第三季度我国部分城市岗位空缺小于求职人数的职业中,岗位空缺与求职者的比例:天津的电信业务人员、话务员为1:4.上海的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为1:4,重庆的电子工程技术人员为1:7。呵见,即使这些岗位与求职人员匹配成功,其比值也是非常低的。同时,市场招聘供求数量与匹配比例值反差越来越大。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2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所调查的113个城市中,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380.1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约408.3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加了近144万人和128万人.上升幅度分别为61%和46.7%。‘租是。供求匹配比例也仅仅保持在原有水平甚至有所下降的趋势,相比较而言,这种反差越来越大是客观存在,即供求数量增大而匹配比例仍低位运行。

2.市场招聘的供求匹配质量不高。在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活动中,部分求职人员虽然与招聘岗位实现对接、成功就业,但是明显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和创造创新能力的损耗,以及劳动者宝贵青春、精力、知识的无形消解,即匹配质量不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主要反映的是人才(劳动者)没有使用或配置在适当的岗位上,如“人才高消费”、“大材小用”、“因人设岗”、“委曲求全”、“学非所用”、“学用不一”等问题,极大地埋没了人才(劳动者)才能的发挥和潜力的发掘;进而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使劳动者缺乏在职业中成长、发展、创造的动力和激情及环境。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人才供求匹配质量不高的问题更为突出,学非所用、大材小用、学用不一等问题较为普遍。

二、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供求不匹配问题的成因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供求不匹配问题不是偶然现象,而有其产生的内外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人才供给总量日趋增大。当前我国就业形势面临大学生就业、下岗工人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大洪峰,而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又非常有限。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分析,近年来我国每年有就业需求的劳动者在1200万个左右,并有逐年增加趋势,而社会每年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在900万个左右。可见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仍然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用人需求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求职人数的增长速度,供求失衡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善。在这样的形势下,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过程中必然存在供求匹配比例值偏低。

2.人才资源分布的“马太效应”日趋突出。经济发达地区因环境较好.能吸引各类人才到那里施展才干,自然出现“孔雀东南飞、麻雀跟着飞”现象,其积累的人才资源越来越多。人才的层次也越来越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因环境艰苦,很难引进人才,即便高薪聘请急需技术工人也不易,甚至连本地人才也留不住。以云南为例,经济相对发达的昆明、曲靖、玉溪三市的人才就占了50%,省会昆明集中了云南人才的32%: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较少,如迪庆、怒江两个州的人才仅占云南省的2%(秦光荣。2005)。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越来越突出,形成发达地区的人才越来越多、越来越拥挤,落后地区的人才则越来越少、越来越缺,最终必然造成供求匹配严重失衡,人岗难以有效匹配,即发达地区人才高消费、大材小用(也包括“无业可就”).而落后地区则是“无才可用”(也包括“有业不就”)。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三、实现市场招聘供求有效匹配的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实现“人岗匹配”是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价值选择.也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客观要求,更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①的必然路径。在人力资源市场招聘过程中,要实现人岗匹配需要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也需要制度(政策)驱动。

1.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人才资源合理布局。一般而言,提高供求匹配比例值的根本性因素是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不断供给更多就业岗位。而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人才,因此.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是实现人力资源总体布局合理的根本手段。但是,在我国人才资源分布呈东部、中部、西部(或省会、州市、县)递减趋势下,必须加强区域间人力资源的政策调控如工资福利、干部选拔、人才流动、职后教育、教育补偿等制度.减少人才到落后地区就业和发展的机会成本及技能训练成本,让当地人才留得住、外地人才愿意来,消解供求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实现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要素市场,其组织者必然具有趋利性,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此,必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加强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确保其公益性,以弥补市场的缺陷。尤其要以大部制改革为契机,推进原政府所属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整合为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形成统一协调、上下互联、横向贯通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重点抓好市场监管、公共就业服务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政府所属公共人力资源市场要立足公共就业服务。及时做好供求信息收集与发布、供求数据统计分析和供求形势预测,尽量降低招聘与求职成本,保障供求双方在市场上充分竞争。在坚持把“双向选择”政策落到实处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实施就业援助、帮扶,使人才的价值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鲜明地显示出来。

参考文献:

[1]秦光荣主编:《云南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陈天祥编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论文作者:徐忆,顾栋,许海东,许平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试议论我国当前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供求匹配经济问题论文_徐忆,顾栋,许海东,许平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