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汶川中学 623000
摘 要:生物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然后进行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正确概念,因此,将生物实验教学与概念教学深度地融合,逐步建立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 科学素养
一、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生物学的组成部分,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前提,也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生物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然后进行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正确概念。
在生物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要的是要激发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积极自觉的观察,才能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认识生物的自然变化规律。生物界千姿百态,奇趣横生,决定了生物课内容丰富多彩;中学生物课的教材编排,着眼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视能力培养,从第一篇章《认识生物》为起始点,教材中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生动活泼,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第一课中引出学习生物第一科学方法——观察法,从而为学习生物科学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借助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生物学是需要借助工具的。科学观察可以直接使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从初中生的特点来看,爱发问、爱动手、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求知欲强。他们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转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他们很容易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利用放大镜浅层的观察,到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更进一步地探究学习生物的细胞结构。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而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离不开显微镜,是认识生物中的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对于学习使用显微镜仅仅依靠传统的讲授模式学习,学生不仅会听之枯燥无味,毫无兴趣,而且会扼杀学习科学学科的乐趣,难以建立科学思维。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应当借助显微镜。对于细胞结构的认识,学生会进一步的提问: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一样吗?和构成自己身体的结构一样吗?细胞又是怎样进行生活的呢?因此,学会使用显微镜是初中学生在生物学科中必须学会的一项技能。
二、概念教学为实验教学铺垫
而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教学中,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功课,学习实验操作规程。学生在确定了生物实验的目的之后,就会出现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内部动机,如此一来,生物实验的效果就会得到提升。在实验课堂上,学生很容易的知道:如何正确取镜和安放;怎样对光使得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视眼;观察标本,并在实验过程不时地转动转换器,调节准焦螺旋或移动标本来观察练习。甚至有学生把自己的头发作为观察对象,极其活跃课堂、生动课堂,同时对实验兴趣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对显微镜的各个构造不仅明确还能熟练操作,也很好地对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结构的观察和后面课程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理解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会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会从小长大,能由一个变成两个,也有衰老和死亡……许许多多活细胞有组织有秩序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结构,构成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物。
因此,实验教学进一步引导出概念教学,并与概念教学的深度融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直观形象地实现对生物体的深层次的认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共性与特性,发现生命活动的规律。同时,由于生物实验的直观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并乐于学习。
三、实验教学与概念教学深度融合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会了在实验之前应做预习功课,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实验过程及实验注意事项;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环节,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同时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相互协作,相互讨论,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答出事先提出的疑问。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用学会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动手实践,小组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的养成。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了解生物的结构,学会抓住生物的各方面特征进行观察,由此才可以较系统全面深层次地认识生物体,发现生命活动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建立学习科学学科的方法。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民种下去的是种子,收获的粮食主要也是种子。可以说,我们都是靠种子养活的。而在讲这一节《种子植物》时,对于阿坝州的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种子并不陌生,因绝大部分都来自山村,但是真正了解种子的结构少之又少,因此针对此情况,教师提出要求:全班分小组收集种子,比一比哪一组收集得多,并区分出单子叶、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于是,在课堂上每一组学生代表为大家展示成果,如:黄豆、绿豆、黑豆、玉米、花生、瓜子、豌豆、桂圆、油松、苏铁……因此,对于种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分这个内容由同学们生动地展示,并互相学习,其乐融融。对于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结构对比,在课堂上小组分工进行解剖、观察、记录、对比,并对照教师提供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的基本结构挂图,总结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相同点是都有种皮和胚芽、胚轴、胚根,不同点是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但有胚乳。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主动引导,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学习,认识事物,了解其特征,将实物教学、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融入生物概念教学中,使认识事物的过程由抽象到具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不断地吸引他们去探索和发现,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综合、比较……经过不懈的努力,揭示生物学科的奥秘。
四、两种教学方式深度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学实验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生物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生物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地实施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例如“试管婴儿”的实现,就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过程。
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中的生物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生物及其生命运动的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的生物学实验是一致的。当生物学实验被用作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时,生物学实验的创造性和探究性便充分显示出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学习生物学过程中,将实验教学与概念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探究性学习,积极培养科学学科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正威 赵古良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12年,6月。
[2]叶妙莲 《初中生物实验课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1年,08期。
[3]叶旭涌 《浅析初中科学课中的生物演示实验》[J].教学研究,2006年,03期。
论文作者:徐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8
标签:生物论文; 生物学论文; 学生论文; 科学论文; 细胞论文; 显微镜论文; 双子叶植物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