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论文_喻电波

湖南省宁乡县中医院 410600

【摘 要】目的 探析经颅磁刺激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小儿脑瘫患儿为研究资料,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DQ评分(0~4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量表)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经颅磁刺激可有效治疗小儿脑瘫,改善患儿的智力情况及临床症状,提高其机体适应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社交行为能力,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小儿脑瘫;临床效果

小儿脑瘫指新生儿出生后的一个月内脑发育未发展到成熟的阶段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性功能障碍,是小儿时期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患儿常伴有语言、行为、意识、智商等多方面功能性障碍,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因此,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是改善脑瘫患儿生命质量的关键。本文选取68例小儿脑瘫患儿为研究资料,对经颅磁刺激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8例小儿脑瘫患儿为研究资料,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均符合脑瘫的相关诊断标准[1],且均在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参与研究。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区间为6个月~4岁,平均年龄为(2.25±0.21)岁;其中,迟缓型8例,痉挛型12例,手足徐动型9例,混合型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区间为7个月~4岁,平均年龄为(2.45±0.14)岁;其中,迟缓型9例,痉挛型11例,手足徐动型8例,混合型6例。两组患儿在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及康复治疗,具体如下:

握住患儿的关键部位,通过控制其头部,诱导患儿翻身,并以患儿的舒适度完善坐位。指导患儿正确的爬行方式,并辅助患儿直立行走,避免异常行为模式,给予患儿积极引导。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开发患儿的认知理解能力、语言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及协调性。训练患儿的交际能力、口腔运动能力、发音能力,训练人员耐心诱导患儿,提高其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加针灸治疗、按摩、吞咽训练等综合性辅助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经颅磁刺激治疗,具体如下:

根据患儿的治疗体位,选择适宜的治疗帽佩带方式,佩带在前治疗体的额部两眉略上方处,侧面治疗体位为两耳上方处,后面治疗体位为两耳后下方,头部治疗体为百会穴。治疗强度为1-7mT±2mT,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仪器频率,每日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半小时。治疗14天为一疗程,第一疗程与第二疗程间需间隔4-5天。

1.3评价标准

以DQ评分(0~4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量表)为评价标准[2],评价内容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行为五项。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的各项功能改善情况越好,反之,则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 +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DQ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DQ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与治疗前相比*P<0.05

3讨论

脑瘫是小儿时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发病部位在脑部,但累及四肢,患儿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精神功能障碍、行为异常、语言功能及视觉听觉障碍等。因此,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是提高小儿脑瘫患儿生存质量的关键。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和运动疗法进行治疗,上述两种治疗方案可缓解患儿的疾病症状,培养其语言能力和肢体协调性等,但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影响患儿的身体及智力发育。

经颅磁刺激治疗立足于脑部生理学、生物物理学、临床脑病治疗学等多种学科,在理论支持的基础上,采用低频变频式重复性交电变频治疗技术为治疗依据,通过治疗帽输出定量的变频交变电磁,对患儿大脑多功能区产生刺激。同时,在颅脑区产生交变电场,干预脑细胞和中枢神经,促进大脑细胞的生长和发育。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改善患儿情绪不稳定及自闭状态,改善细胞代谢环境,增强代谢酶活性,从而加快患儿脑部功能的恢复。此外,经颅磁刺激在操作过程中的风险性相对较小,且易于操作,治疗期间副作用较小,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可靠性较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的DQ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本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3],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中,可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经颅磁刺激的治疗模式,提高患儿的大运动、精细运动、面部协调性、智力及语言运用能力,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经颅磁刺激可有效治疗小儿脑瘫,改善患儿的智力情况及临床症状,提高其机体适应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社交行为能力,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学飞,雷晶,张小宁,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Meta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15(4):302-310.

[2]李亚军,张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7):165-166.

[3]李金贤,莫煊,马瑞.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作用的临床分析[J].新疆医学,2013,42(10):33-35.

论文作者:喻电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  ;  ;  ;  ;  ;  ;  ;  

小儿脑瘫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论文_喻电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