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鹿寨县特殊教育学校 545600
摘 要:聋哑孩子的舞蹈创作,可谓一项艰辛而复杂的精神生产。舞蹈创编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舞蹈创编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创编要舞自心出,舞才会传“神”;舞蹈创编要寓教于舞,不忘教育为本;舞蹈创编要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本文记载了笔者二十年来从事聋校舞蹈创编的过程及收获。
关键词:聋校舞蹈 创编 寓教于舞
天性爱好音乐、喜欢跳舞的我,自打进入聋校那一刻起,就有一种感觉:在这样纯洁的无声世界里,定有他们自己有声有色的一个世界。他们能行!聋校的手语是一种语言,肢体舞蹈也是一种语言,还是人类共同的特殊语言。它可以在有声世界和无声世界架起连接心灵的桥梁,是失聪的孩子们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一种很好的手段。然而,让聋哑孩子们学跳舞、跳好舞是困难的,要创作出适合聋哑孩子们的好舞更是不容易。
在此,我谈谈自己近二十年来创作编排聋哑孩子舞蹈的几点体会:
一、舞蹈创编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聋哑孩子的舞蹈创作,可谓一项艰辛而复杂的精神生产。一旦有了创编灵感,开始创作之路,就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记得1997年春,刚开始从事创作舞蹈《高天上流云》时,自己首先信心就不足:聋哑孩子身体有缺陷,他们听不见,能学会舞蹈吗?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就更多了:定不了主题,想不出构思,找不到音乐,接着困难便是怎么跳、做什么动作、用什么姿态等。面对这些情况,心里着实有些犹豫——排还是不排?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最终那股对音乐、舞蹈有着美好向往和感受的心灵、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帮助我战胜了种种困难,树立起了坚定了信心。的确,一个作品从创作到演出不知要花老师和学生多少的精力和体力,台上演出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台下教师无数次重复的教和聋哑孩子们无数次重复的练的结果。俗话说得好: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教聋哑孩子跳舞要比健全孩子跳舞付出更多的精力、克服更多的困难。聋孩子们学习舞蹈同样要付出更多艰辛的汗水、耗费更多的时间。这都为共同的愿望、同一个梦想而奋斗。只要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热爱聋哑孩子,热爱特教事业,热爱舞蹈,创作的灵感就会因之而生,也一定能创作出适合聋哑孩子表演的具有较高品位的舞蹈,聋哑孩子的生理缺陷是完全可以弥补的。
二、舞蹈创编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
2001年5月,根据我校生源不统一的情况,大都来自边远的乡村,生活极为贫苦,我创作编排了舞蹈《命运》。选用的小演员有聋哑孩子,有智障孩子,年龄大小不一。该舞蹈采用刚柔并济的舞蹈动作和凝重、刚毅的表情,有力的肢体随着钢琴曲的激情旋律,喷发出它生命的意义、灵魂的所在,着重体现了一群有着生理缺陷的孩子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命运抗争,冲破种种困难,走向美好之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该舞蹈的创作和演出在第五届全区残疾人艺术汇演比赛中荣获优秀奖。该舞蹈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舞蹈取材于聋哑孩子们自己的命运与生活,十分自然、贴切。
随着人们生活素质的不断提高,国家乃至世界都情系残疾人,关爱生命,关心残疾人。于2009年4月,我创编了舞蹈《春来了》,这支舞蹈借助春天的到来,春暖花开、春意盎然的大自然景象寓意着残疾人的春天也是如此温暖、如此阳光,世人都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演绎着他们春天的故事。该舞蹈音乐轻盈、欢快,春姑娘来了,蝴蝶、小蜜蜂都来了,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富有生机,让聋孩子们走进了他们的春天,走进了新时代。该舞蹈参加了第四届柳州市残疾人艺术汇演,荣获三等奖;后来又参加了鹿寨镇中小学欢庆六一文艺汇演,荣获一等奖。
随着国家的强大,党和政府更重视残疾人的教育发展。我充分利用学校这一和谐平台,在2017年4月继续创编了赋予美好生活气息的情景剧《同一片天空下》,参加2017年第九届全区残疾人艺术汇演获优秀等次。该剧于5月26日又参加2017年“阳光下成长”鹿寨县第四届中小学生文化艺术节舞蹈比赛,荣获小学组团体二等奖。该情景剧描述了在当今和谐社会的大家庭里,一群经常在周末到广场做义务劳动的残疾人青年男女,踏着欢快的音乐,不辞辛苦为人民服务,那青春、快乐、阳光、乐观的情绪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其中网名叫“为你绽放”的聋哑男青年用真挚的心、诚恳的行动拯救了名为“独自凋谢”女青年的心灵。“独自凋谢”是为救一位被车撞得无法动弹的老人,自己却失去了健全的身体,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妹妹,从而导致封闭了自我。剧情以各类残疾人表决心:“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感恩社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回馈社会!在同一片天空下,一起携手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生活!”完美落幕。该情景剧演出结束,获得了现场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他们以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辛苦付出的残疾孩子,很多观众当场就落下了感动的泪花。
舞蹈高于生活却源于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来源于生活的舞蹈自然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因为美在自然、美在生活,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
三、舞蹈创编要舞自心出,舞才会传“神”
舞蹈是一种受情感支配的人体艺术,也是情感高度升华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手段。就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而言,神形兼具是最基本的。只有这样,舞蹈才能传情,表达所要表达的一切。聋孩子们只有在良好的情感影响下,才能把舞蹈情感、神韵充分表现出来。
然而,要让失聪孩子们的舞蹈神形兼具是困难的。在实践中我是这样使他们努力做到这一点的:首先,把构思好的整个舞蹈分解成单个的机械动作,让孩子们模仿和下意识地动作。这一步的训练主要是模仿为主,只求动作的娴熟。其次,在动作娴熟的基础上,把舞蹈从有形向有“神”过渡,使一个眼神、一个举手投足、一个表情都具有语言的性质,达到传情传神的目的。因此,这一步是着重训练聋哑孩子的音乐舞蹈的意蕴,给他们欣赏相关的图片、资料,带他们到相关的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去体验感受,充实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等,提高他们对舞蹈的理解力和表现力。由于舞蹈取材原本来自生活,故聋哑孩子们最终都会有所“心灵感应”,这也为他们理解舞蹈和表现舞蹈创造了有利条件。最后,对舞蹈精雕细琢,使形神有机结合,赋予舞蹈生命力。实践证明,上述“三步走”是可行的。
例如:我于2005年5月辅导的由两个聋哑女孩表演的舞蹈《水乡童谣》,通过聋哑女孩那充满灵气、柔美、活泼的表演,随着清脆、欢快的音乐传情传神,赢得了观众、评委的好评,获得了第六界全区残疾人艺术汇演表演三等奖。该舞蹈较好地表现了江南水乡水美人更美,活泼、欢快,丰收喜悦的舞蹈主题思想。在县里演出,观众无不赞叹,之后无不惊奇——表演者竟是两个聋哑女孩。她们把这支舞跳活了,舞出了“神”韵。
还有1997年4月我创作编排的舞蹈《高天上流云》,那深远飘逸的意境和开阔的视野,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朴实。这支舞是让一对双胞胎聋哑女孩跳的。这俩女孩原来都不会笑,动作僵硬眼无神,也是通过上述“三步走”把她俩硬给“逼”上了舞台。她俩身着绿色瘦身的服饰,披着洁白的轻纱,那妙漫婀娜的舞姿,同样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此舞参加97年柳州地区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荣获二等奖。情景剧《同一片天空下》“为你绽放”洋溢着自信的表情、“独自凋谢”那自卑惊恐的状态都来自生活最真实的感受。这些都让我感受到:舞自心出,有形更要有“神”,舞蹈才会具有无穷的魅力。
四、舞蹈创编要寓教于舞,不忘教育为本
学校是老师施教和学生受教的阵地。除了课堂教育外,其它课外的一切活动也是围绕教育这个“本”展开。聋哑孩子们的课外舞蹈活动也不例外,要通过舞蹈活动陶冶聋哑孩子们的情操,激发他们健康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们从舞蹈中受到启迪和教育,树立为祖国作贡献的决心,而不是成为祖国的负担。
2011年编排的舞蹈《阳光女孩》,是以一名女盲童不怕困苦,自强不息,一心奔向光明之路,感动了身边其他孩子们,大家一起战胜困苦的故事为主题,把教育渗透于柔美的舞蹈中,让孩子们得以身心健康成长。该舞蹈参加了2011年鹿寨镇中小学欢庆六一文艺汇演,荣获三等奖。
2012年辅导手语舞蹈《最好的未来》,鼓励残疾孩子们克服自身困难与缺陷,努力做好自己,通过奋斗,争取拥有最好的未来。该舞蹈参加了2012年鹿寨镇中小学欢庆六一文艺汇演,荣获三等奖。
另外,我编排的在校级演出的舞蹈《播下希望》就是取材于农村生活。运用农村生活化的孩童动作,背着小书包,嬉闹中不忘上学、求学的生活学习场景,形象地抒发了聋哑孩子们自强不息、健康向上的心志。
舞蹈《花裙子飘起来》则表现了聋哑孩子们像一朵朵花儿盛开,朵朵向阳,充满快乐与希望的景象,教导聋哑孩子们热爱美、热爱生活的健康心理,驱除自卑心理,树立信念:我们同样美,我们也能行。
2016年编排的舞蹈《快乐健身操》也体现了残疾孩子们身残志不残,坚持快乐健身、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在校园里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
这些年来,我所有编排演出的舞蹈都是寓教于舞,舞蹈中不忘渗透德育教育,以教育为本,二者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其优势。
五、舞蹈创编要不断探索、不断追求
中国是舞蹈大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地区的地方剧种、优秀的传统戏曲及民族舞蹈、现代舞无不积淀着中华民族异常丰富的舞蹈文化。舞蹈品位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作编排者的文化和艺术修养,故创作编排者必须不断开阔视野,八方学习,博采众长,丰富和提高自身的舞蹈文化和艺术修养。另外,创作舞蹈的观念和意识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才会推陈出新,产生新的舞蹈动作、新的舞蹈语言,赋予舞蹈新意和新的生命力;也只有这样,聋哑孩子的舞蹈园地里才能鲜花盛开、常开不败。
论文作者:廖秋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舞蹈论文; 孩子们论文; 残疾人论文; 孩子论文; 动作论文; 汇演论文; 困难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