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与整体教学相结合的实验研究报告_数学论文

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实验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改论文,研究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实验(简称双序实验)是山东省教委牵头,山东师大教科所主持进行的山东省社会科学“八五”重点研究项目。自1986年秋在泰安实验学校组织实验,至今历时10年,已基本完成了实验任务,现提出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序与序的结合

循序渐进是有效实施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序”,一是指学科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序列;一是指儿童认知、情感等心理发展的序列。学科知识序列,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发展。这个序列,学科专家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具体体现在各学科教材中。儿童心理发展也遵循自身的规律,这个序列由发展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所揭示。教育的循序渐进,就是选准学科知识序列与儿童心理发展序列的最佳结合点,在儿童心理发展的适宜年龄,提供适宜的教材内容,使用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科学方法,从两个序列的最佳结合上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和谐地发展,实现教育效率和速度的最优化结合。由于没有注意到序与序的结合,导致现在学校教学中存在着种种弊端。

(二)现行学校教育中的弊端

从1984年起,我们对山东省普通教育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

1.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孩子一进校门就被繁重的课业负担所累。一年级小学生就有开夜车的现象。中学课程难点集中,几门重点课齐头并进,学生不堪负担。繁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产生过度焦虑、厌学等不良心理现象,一方面损害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导致学生体质下降,近视率增高,损害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

2.学生智能发展落后于知识积累。中小学生的知识量迅速增加,但他们所表现出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独立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得到相应提高,即能力的发展落后于知识的积累。

3.语文、外语教学质量不高。从总体看,汉语作为母语,其教学时间最长,但效果较差,学生高中毕业仍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这门交际工具,致使大学不得不开设大学语文课,以弥补普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不足。外语教学更是如此,外语教学从初一开设,教师教得艰难,学生学得吃力,到高中毕业连起码的听说能力都不具备。

4.品德教育效果不佳。中小学品德教育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大多从社会要求出发,忽视中小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发展的要求;教育方法单一生硬,片面强调灌输的作用,甚至把灌输作为德育工作的唯一途径,忽视儿童品德发展的内部心理机制,品德评定方法陈旧,随意性太大,不能起到有效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作用。

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须以系统方法作为其方法论基础。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只有从整体上加以思考,从根本上加以改革,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二、实验设想

(一)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

(1)现代心理学学习关键期理论

心理学家在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理论。认为在关键期内确定适宜的教育对策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后来的研究扩展到青少年阶段,有的研究者已总结出个体0-16岁的43个发展关键期。

研究证实,11、12岁以前,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其中2-4岁是口头语言敏感期,6-7岁是书面语言敏感期。敏感期的主要表现是:儿童有学习语言的内在欲望,强烈兴趣,学习语言的速度快、记忆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儿童是学习语言的专家。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谟敦·亨特认为,11、12岁以前的儿童每天学5、6个单词,会轻松自如,丝毫不感到什么负担,11、12岁以后,每天只学2个单词,已难以达到牢固记忆的程度。有的心理学家则断言,10岁前不能掌握一门外语,这人终生都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2)马克思认为,个体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文化史的复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语言发展先于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思维是大脑发育到一定程度高度抽象的结果,儿童数理思维落后于语言发展。现行小学的课程设置从一年级开始,语文、数学同时开设、同步进行。日常生活中,在数概念尚未有足够积累、语言发展还未达到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相应水平的情况下,儿童不得不把应该用理解的方法获取的数学知识,当成教条,死记硬背,不仅加重了儿童学习负担,而且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3)智力发展理论

布鲁姆的智力发展假说,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一假说认为8岁以前是人生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大约能具备他本人智力的80%,在智力发展的速生期教育对智力发展产生的影响最为有效,最为深远。吉尔福特提出了著名的三维智力结构模式,他从内容、操作、结果三个维度考察智力因素,将智力看成是由这三个维度上所有层次构成的立体结合,并将智力分解为150种智力因子。吉尔福特创造性的研究,极大地丰富并加深了人们对智力结构的认识。尤其是他把人的思维区分为发散式思维与聚合式思维,将发散思维从智力结构中分离出来作为教学因素,更具重要意义。他指出,“对创造思维来说,智力结构中最重要的功能是操作这一类别中的发散加工和产品这一类别的转化”,“在智力结构模式中,操作与产品这两个类别是思维的多产性和新颖性的源泉。”这就明确地指出了智力训练的整体框架和在开发儿童智力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途径。

2.教育的整体优化思想

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涉及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学计划的调整、教材结构的变更和内容的结合,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其它方面的相互联系和作用,须以系统理论方法作为其方法论基础。教改实验任务是以整体优化的思想,全面、统筹地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在整体构成上的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以优化了的整体性结构和功能,促进教育获得最大效益。它强调整体化、综合化、最优化。其重点应以各个体系的整体优化组合为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各种教育因素,创设最佳教育环境,使各种教育因素相互促进,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在强调教学改革实验整体化、综合化的同时,不能忽视甚至否定单科单项改革实验应有的作用。

学校教育整体改革的出发点和归缩,是以整体优化的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必须把学生身心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各项工作。因此,我们决定开展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实验。该实验强调从学科知识逻辑序列与儿童心理发展序列的最佳结合入手,促使各因素之间相互促进,达到整体化的最佳效益。实验采用“五·四学制”,即小学五年,初中四年,再加学前两年(幼儿中班起),共十一年为一个实验周期。

(二)实验项目及目标

1.语文教学实验:学前期为口头语言训练期,进行听说训练;小学一、二年级进行认读同步、直呼音节,集中识字训练;三至五年级听说读写同步教学,进行扩大阅读量教学实验;初中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初中毕业,在语文能力方面达到现有高中毕业水平。

2.英语教学实验:从幼儿园中班(4、5岁左右)开设英语,听说同步,重在培养幼儿的语感,使其能听懂会说简单的日常用语;小学一、二年级进行英语单词整体认读实验;三至五年级听说读写同步进行,至小学毕业能阅读英文通俗读物;初中阶段以阅读、写作教学为主,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口译、笔译训练。实验结束,学生能阅读英文原著,准确进行口译、笔译,达到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程度。

3.数学教学实验。小学一、二年级不设数学课,在创造活动中渗透数学知识;每周安排一次趣味数学活动,旨在积累必要的数量概念,激发儿童的数学兴趣;三至五年级进行数学高起点快速教学实验,用三年时间,完成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任务;初中进行数学自学实验。初中毕业,实验班与对比班在数学成绩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数学自学能力方面实验班显著高于对比班(P<0.05)。

4.创造力开发实验。幼儿园大班至小学二年级开设创造活动课,重在发展儿童一般智力品质及发散思维能力;三至五年级开设创造发明技法课,在实验班开展小发明、小创造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意向,发展创造力品质。通过实验,使学生在一般智力及创造力方面均与对比班有显著差异(P<0.05)。

5.德育实验。从小学一年级开展双序结合三维结构品德系列化实验。从德育内容、品德自我教育能力、良好个性三个维度,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探索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的途径;开展发挥隐性课程作用、重实践的多样化品德教育方法的实验。

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指标。

根据以上实验项目及目标,可把双序实验分解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幼儿园中班至小学二年级为语言集中训练期,共四年;第二阶段,从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为数学高起点快速教学期,共三年;第三阶段,初中阶段为全面教改实验期,共四年。该实验突出了不同阶段的实验重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学校与实验班的选择

为保证实验具有充分的代表性,选择实验学校的标准是: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一般或一般偏上,能充分代表山东省中小学现状,具有承担该项研究的条件。实验班学生一律就近入学,不经筛选,符合随机取样原则。各实验单位设对比班一个,取样方法相同,个别学校因生源所限,不设对比班,采用单组实验法。第一期实验学校宜少不宜多,步子稳妥,重在积累经验,充实设计方案。根据以上原则,1986年、1987年先后选取泰安实验学校、山东省实验小学二所学校为第一期实验学校。1988年后,先后组织了第二、第三轮实验。

2.实验教师选择与培训

各实验班配备英语、语文、创造活动、趣味数学活动、德育实验教师各一名。选择实验教师的条件是:接受过教育专业训练(幼师、中师毕业),有较好教学能力,热心教育事业,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科研,有为教育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自双序实验开始以来每年对实验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或组织实验教师集中备课。

3.实验教材

部分实验教材由各分项课题组负责编写,教材编写着重处理好学科体系内在逻辑与学生心理发展序列之间的关系,强调各学科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1)英语:幼儿段由课题组编写出2册实验教材,一至五年级使用《Look Listen learn》(《三L》)教材。初中使用《三L》教材及统编高中教材。

(2)语文:小学采用统编全日制五年制教材。初中使用欧阳黛娜主编的《语文》教材。

(3)数学:小学一二年级使用课题组编写的《趣味数学》教材,三年级使用高起点过渡性教材(上下册),四年级后用统编教材。初中使用中科院心理所卢仲衡主编的《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材》。

(4)创造活动:幼儿段至小学二年级用《创造活动》(一、二、三册),三至五年级用《创造发明技法》。教材由课题组编写。

三、结果与分析

(一)语文教学实验

1.克服拼音字母与国际音标的相互干扰

为了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过渡,避免拼音教学与国际音标教学互相干扰,我们在幼儿段提前进行拼音教学。实验班幼儿在进入小学一年级以前,完成了声母、韵母、复韵母、鼻韵母及音节教学任务。儿童基本掌握了书写汉语拼音、直呼音节。

实验证明:提前进行拼音教学,在儿童已熟练掌握拼音时再让学生学习国际音标可以有效克服、排除拼音字母与国际音标的相互干扰现象。

2.语文教学实验

实验班在采用五年制统编语文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直呼音节、提前阅读教学,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均优于普通班学生。莱州实验小学实验班的测试表明,实验班一年级学生在阅读、阅读填空、看图写话、组词、组句等方面,成绩明显优于对比班,学生普遍用词准确连贯、通顺完整、词汇较丰富。

二年级学生平均认字量2540个,最高掌握3212个字,最低识1536个汉字,并可熟练阅读一般文字资料。平均课外阅读175篇读物(儿童文学、小说),最高的达305篇。一般学生都能写300字左右的日记、作文,有的可以写出600字的用词准确、语意流畅文章。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发展较好,多数学生都能语义连贯、准确生动地用口头语言描述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

山东省实验小学学生1989年底参加济南市历下区组织的语文统考,全校平均分94.47分,双序实验班平均分98.13分,实验班比全校同年级语文成绩高3.66分,差异达显著水平。

泰安实验学校三年级学生的阅读量是普通班的3倍,写作是普通班的6倍。小学毕业生语文水平已达到初中一年级水平,仅作文一项,获省级以上奖的有17人次,获市级以上奖有23人次。在各级举办的写作、朗诵、演讲活动中,这个班获奖的人数名列前矛。

从初一开始,实验班使用欧阳黛娜主编的《语文》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取得较好成效。

(二)英语教学实验

各实验班幼儿经两年英语学习,平均掌握单词476个,日常用语215句,英语歌曲20首,发展了幼儿外语听说及口译能力。在实验中,抛开语法,注重实践,只要求幼儿听懂、会说,不进行认读、书写教学,幼儿普遍发音准确、清晰,培养了良好的语感。幼儿段结束前,通过师生对话、看图说话、听录音找图版、汉译英、英译汉等方式,对幼儿英语水平进行全面鉴定。测试题目涉及213个单词,300句日常用语。测试结果表明,及格率100%,优秀率86%。

实验班学生进入小学后,着手组织英语整体教学实验,即听、说、读、写同步训练,并注重创造外语环境,组织学生参加外语游戏、外语晚会、外语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与外宾直接对话。二年级实验班学生平均掌握英语单词1037个。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听力及会话能力,能进行日常会话,能与外宾进行简单交谈。听、说、会话程度相当于初中毕业生。二年级学生能阅读简单课外英语读物,会唱英语歌曲28首。实验班4、5年级学生的听力及会话能力相当于高中毕业生,5年级学生掌握单词2000个左右,提前完成了实验预期目标。中学阶段,实验班以阅读、写作教学为主,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口译和笔译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三)数学教学实验

按实验设计方案,小学一、二年级推迟开设数学课,从三年级开始进行数学高起点快速教学实验,至五年级完成全日制(五年制)小学全部教学任务。一、二年级不开设系统的数学课程,代之以趣味数学活动。趣味数学活动不是传统意义的数学课,它没有严格的要求,不进行系统的数学教学,可在课内进行,也可在课外进行。还可与创造活动结合每周安排1-2次。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重在发展学生的一般数学能力,积累必要的数量概念,具备初步的数学思想,为三年级快速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1989年11月,省实验小学对实验班及对比班进行数学一般能力测试。实验班按双序实验设计方案没有开设数学课;对比班按教学大纲要求正常开设数学课累积18周。测试试卷含25个题目,分别测试:数概念、数的计算、数学能力、钟的认识四种一般数学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四种数学一般能力中,除数的计算一项实验班与对比班无显著差异(实验班略优于对比班,无统计意义)外,其它三项实验班均优于对比班,且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数概念含:认数、基数序数、数的分解组合、数的大小比较、整十认识五种一般能力。测试结果为:实验班、对比班在数大小比较、整十认识两项数概念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实验班优于对比班。

数学能力含:分类能力、简单推理、智力水平三项一般能力,测试结果为:三项数学能力,实验班均优于比对班,计算出的X[2,]值远大于0.01显著性水平临界值6.63。

数学高起点快速教学的关键在三年级。用约一年的时间对全日制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概括,又要完成三年级的部分教学任务,必须处理好教学起点、知识结合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关系。经调查,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仍高于对比班,但计算能力尤其是计算速度低于对比班,这给三年级的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三年级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在教材处理上减少循环圈,加强知识的渗透;2.大胆进行教法改革;3.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由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三年级基本完成教学任务,顺利过渡到统编教材进度,达到预期目标。

1992年春,济南市历下区举办三年级数学竞赛,省实验小学实验班学生系统学习数学不到一年,却在竞赛中获全校最好成绩,平均分高出对比班20多分,二者水平差异显著。

泰安实验学校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班成绩在四年级下学期末低于对比班,二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经过半年的教学,到五年级上学期末,对比班成绩稍高于实验班(对比班为72.288,实验班为70.226),但经统计检验表明,这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数学成绩基本持平,达到实验目标。

1993年5月,对山东省实验小学五年级实验班与对比班进行的数学能力测试(图形辩析、图形推理、方位想象、数学判断、应用题综合推理)表明,实验班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总体上高于对比班,差异达显著水平(P<0.01)。

实验班学生进入中学后,采用中科院心理所卢仲衡主编的《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材》进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有关测验中,实验班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得到体现。

(四)创造力开发实验

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开设“创造活动课”,把开发儿童创造力,促进儿童一般智力发展正式列入教育目标。开设创造活动课的目的,一是促进学生一般智力水平的发展;一是提高学生创造力水平,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和创造意识,而后者更为重要。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我们选择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作为训练的心理学基础,并对操作这一维度的发散加工和产品这一维度的转化给予了特别的强调和重点训练。第一届实验班按培养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诸项智力品质编写教材,用活动、游戏的方式进行智力训练。从第二届实验班开始按吉尔福特三维智力结构模式,将150个智力因子中便于操作的48个因子转化为可操作的刺激材料编写教材,组织教学。

1.学生智力水平发展情况

我们采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对二年级实验班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并将结果与三年前初进实验班时的智力测验结果做对比,然后对实验前相同智力水平没有进行实验的对比班进行比较,结果见下表:

表1 智力发展情况对比

实验班:N=50(男25,女25)控制班N=52(男26,女26)

经检验,实验班学生的智力水平在实验前后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控制班相比,二者差异亦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实验前后学生智力水平差异是实施实验的结果,而不能归因于学生智力的自然发展。为了证实这一点,我们对课堂上参与活动程度不同的男生女生也进行了对比考验。结果是在实验前实验班男女儿童智力水平基本没有差异,可三年后,由于参与创造游戏的程度不同,男生比女生更加积极参与活动,课堂上较女生活跃,对活动更感兴趣,实验后男生智力发展快于女生(P<0.05)。控制班则没出现这种分化(P>0.05)。这更进一步证明创造活动课促进了实验班学生智力的发展。

2.学生创造力水平

我们采用郑日昌、肖蓓玲编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同时进行了创造力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班、控制班创造力测试成绩比较

(实验班N=50,控制班N=52)

由上表可看出,实验班的总成绩高于控制班,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各测验题目的得分上,除第五题外,实验班的成绩都高于控制班,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北京市初中生创造力水平比较,实验班二年级学生创造力的平均水平已接近北京市初中生的常模水平平均分。北京市初中生创造力常模的平均分为59.404,实验班的平均分为57.36分。

(五)三维结构品德教育实验

为探索品德教育的科学性、规律性,我们从品德内容规范、良好个性品质、品德心理能力三个维度组织品德序列实验,并着重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合,发展儿童自主能力,实现品德评定科学化三个方面组织实验。除按品德统编教材加强教学外,我们注重教育、教学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知识化;制定了尚礼、好学、活泼、力行八字校制;编制校歌,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实验班学生轮流当干部;值周班长制;人人有岗位责任制;试行省教委颁发的《小学生思想品德评定方案》,进行品德评定标准化实验。经过实验,学生品德面貌良好,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社会公德。学生家长反映“没想到孩子进了实验班变化这么班、懂礼貌、有道德、有知识、长身体,我们当家长的放心了”。

(六)各学科相互影响情况

表3 各学科相互影响的方差分析(ANOYA)

变异源平方和自由度变异数

F值P

创造活动(A) 24.32 1 24.32-

语文教学(B)

5.24 1 5.24 -

数学教学(C)

31.1 1 31.1 -

交互作用:

A×B 640.82 1 640.825.04 P<0.05

A×C

8.82 18.82 -

B×C 48.02 1

48.02 -

×B×C 20.18 1

20.16 -

组内 534.32 42 127.15 -

以上结果表明,创造活动课和语文课教学的交互作用,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开展双序实验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展。各实验班重视开展文体活动,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尽量少留或不留家庭作业。各实验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测验结果表明,学生的身体发育正常,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国九大城市儿童体质指标。

四、讨论

从各分项实验看,实验结果都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从整体看,多学科的优化组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促进了学生一般智力的发展,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取得了整体优化效益。

幼儿园中班至小学二年级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顺应儿童语言学习的需要,从教材结构、知识的起点、知识的难度方面着手改革,进行语言集中训练,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语文、英语基本过关后实验重点转移到数学教改实验上,着重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其它学科也同步进行。这样,既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整体,又把学科知识作为整体看待,不仅强调整体发展中的双序结合,又突出了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和特色,实验成果超出人们的预料。

(一)把握知识结构序列,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各种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重视学科教材的心理结构,实现心理发展序列与学科知识结构序列的良好结合,是实现教育效率和速度优化的突破口。

(二)抓住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向儿童提供适宜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双序实验第一阶段(4.5岁左右至8岁左右)正是儿童语言发展敏感期,在此阶段进行语言集中训练,教师教得省力,学生学得自如,取得的教学效果超出了设计方案预定的目标。

(三)人生早期是智力发展的速生期,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开设创造活动,把创造力开发纳入教育目标,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发儿童的智力,可以取得显著效果。实验班学生的智力水平在实验前后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控制班相比,二者差异亦达显著水平,表明实验前后学生智力水平差异是实验的结果,而非学生智力的自然发展。

实验结果证明:适宜的教育手段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儿童的创造才能可通过教育培养得以充分发挥。

(四)儿童早期数学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趣味数学、创造活动)积累数量观念,了解数量关系,发现数量变化的规律。若把本应靠理解掌握的数学知识,硬灌输给学生,尽管可以训练出学生某些计算的技能、技巧,但却无助于儿童数学能力的提高。省实验小学双序实验班一年级上学期,学生没有上数学课,没有接受有关计算的专门训练,却比接受了18周数学教学的比对班发展有更强的数学能力。

实验结果证明: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了儿童的一般发展,突出儿童数学兴趣的培养,他们的一般数学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测试结果表明,省实验小学四年级、泰安实验学校五年级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对比班持平,但数学能力明显优于对比班。可见,适当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在学生高层次数学能力水平上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加快数学教学速度,即高起点快速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五)儿童知识、智力、品德发展虽有密切联系,但却不是同步的,学生品德发展不是知识教学、智力培养自然促成的结果。对小学生要强化品德教育,力求实现儿童品德教育目标的规范化、稳定化,品德教育手段的科学化、多样化,品德评定的经常化、标准化,进行全方位的人格教育,促进儿童个性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六)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综合能力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挥,不是一因一果式的实验结果,而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如创造活动的开设,促进了学生的一般发展,对数学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实验班自三年级开设数学课以来,以往学生常出现的不理解应用题题意,编应用题困难的现象明显少于对比班,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高于对比班。语文教学与创造活动教学的交互作用在儿童智力发展上产生了明显的效应。

1993年6月,双序实验阶段成果通过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课题的设想具有创造性、开拓性、实验内容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该项实验……某些方面超过了实验的预期要求。”“各项工作的成绩集中体现在学生素质提高和个性健康、和谐发展方面”。“该项研究属国内首创,对促进我国教育改革有深远意义”。

注释:

本课题是山东省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由山东省教委牵头、山东师大教科所主持、省教委基础教育处、省教科所、省教研室、山东教育社联合承担。

标签:;  ;  ;  ;  ;  ;  

二级与整体教学相结合的实验研究报告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