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市2009年-2013年麻疹疫情流行趋势分析论文_陈宇*1,汤军2, 刘志强2

北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通过对北镇市2009-2013年麻疹疫情调查,掌握其流行规律、特征,为麻疹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麻疹疫情和预防接种资料,经流行病及统计学处理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采取以接种麻疹疫苗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可使我市麻疹发病率波动范围控制在1/100万以下水平,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工作目标。结论:以接种麻疹疫苗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是预防、控制、消灭麻疹的最有效办法。

关键词:麻疹;分析;防制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在麻疹疫苗问世之前,我市麻疹终年不断的发生,发病水平高达5000/10万,20世纪60年代我市对易感人群采取了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70年代至今实行了计划免疫,初种8月龄幼儿,加强接种1.5周岁儿童,使疫情得到控制,发病率降至0.75/10万。为了掌握北镇市麻疹流行规律、特征,为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北镇市2009年-2012年麻疹疫情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的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1)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2)人口资料来源于北镇市统计局。

(3)预防接种资料来源于国家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系统及疾控中心化验室。

1.2病例诊断: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3-1995)执行。

1.3散发定义:发病率程历年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1.4抽样方法:接种率和抗体水平检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1.5抗体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试剂为北京华卫博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2 结果:

2.1疫情概况:北镇市2009-2013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0例,其中17例为临床诊断病例,4例为实验室诊断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009年,报告麻疹病例16例,发病率为2.94/10万,占发病总数84.21%。无死亡病例,以后逐年下降,2010年报告麻疹病例2例,发病率0.37/10万,占发病总数10.53%,2011年报告麻疹病例1例,发病率0.19/10万,占发病总数的5.26%,2012年无麻疹病例报告,2013年报告麻疹病例1例,发病率为0.19/10万。可见我市麻疹发病率波动范围在0~2.94/10万,基本达到2012年控制麻疹目标(1/100万以下[1])。1

2.2 个案调查:20例麻疹均有发热,其中体温≥38.0℃者占95%。发热后出疹,从发热到出疹≤3天的12例,占60%;≥4天的8例,占40%。90%病例伴有咳嗽,55%伴有卡他性鼻炎,70.0%有结膜炎,5例柯氏斑(+),占25%,20例麻疹病例均皮疹稀疏或仅于躯干等处散在分布,3-5天内消退,无并发症病例。

2.3地区分布:北镇市辖20个乡镇、街道和农场。2009-2012年麻疹疫情波及了我市10个乡镇、街道,病例以闾阳镇最多,5例,占病例总数的25%,其次是广宁乡3例,占病例总数的15%,中安镇、赵屯镇、吴家乡及沟帮子镇各2例,各占病例总数的10%,北镇街道、廖屯镇、罗罗堡镇、高山子镇各1例,各占病例总数的5%。

2.4 季节分布:2009-2013年2~9月份均有麻疹疫情发生,2月份报告病例1例,占发病总数的5%,3月份报告病例2例,占发病总数的10%,9月份报告病例1例,占发病总数5%。其中4~6月份较集中,占病例总数的80%。

2.5人群分布:男性15例,占病例总数的75%,女性5例,占病例总数的25%,男女之比为3:1,男性高于女性。年龄20~44岁发病人数居多,10例,占病例总数的50%,1~5岁7例,占病例总数的35%,12~15岁3例,占病例总数的15%,从职业上看:农民与散在儿童发病人数各7例,各占病例总数的35%,次之学生2例,占病例总数的10%,职工干部,民工,工人,待业青年各1例,各占病例总数的5%。

2.6麻疹疫苗接种及抗体检测情况:20世纪70年代至今实行了计划免疫,初种8月龄幼儿,加强接种1.5周岁儿童,接种情况见表1。

表1:北镇市2009-2013年麻疹疫苗计划免疫与疫情变化

2009年我市为落实《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高人群对麻疹的免疫力,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针对人群麻疹发病年龄后移之趋势,对全市20个乡镇重点人群进行了加强免疫,接种率达94.13%。

本次预防接种的目标人群:有学龄前儿童,小学,初中,高中,大中专技校学生,45周岁以下医务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教师,饮食服务行业等,平均接种率为94.13%。

2009-2012年,我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6岁年龄组3600人进行抗体检测,有免疫接种史3600人,抗体阳性3104人,阳性率86.22%,见表2。

表2北镇市2009-2012年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统计

3、讨论:

3.1流行特征:全市辖20个乡镇,有10个乡镇受到波及,发病率各有不同,无明显地区差别,其中闾阳镇2009年共报告5例,其中2例为学生,且为2所不同学校,一例初中、一例小学,2所学校距离甚远,2例病例仅有麻疹基础免疫史,未加强接种;2例为外来散居儿童,并无接触史,接种史不详;1例为成人,无接种史。这5例麻疹无论从年龄、职业及居住地来看,均无发病联系,属于散发状态,与近年麻疹强化免疫有关。从季节上看:仅2~9月份有麻疹病例发生,4~6月达高峰。麻疹是冬春季节传染病,我市与此不同,有向春季转移之趋势。从年龄上看:本病一般以3~5岁儿童多发,本市与此不同,20~44岁发病人数居多,有年龄后移之趋势[2],在对此年龄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中发现,10例病例中,均无麻疹加强免疫史或者不详,7例有麻疹基础免疫史,3例没有或者不详。因此,此年龄组高发,应与人群幼儿期接种的疫苗,经几年后免疫水平下降或消失等原因有关。从职业上看:下列人群发病较多,是防制的重点,依次是农民,儿童,学生,职工,干部,工人,民工。

3.2 防制措施:麻疹疫苗问世前,我市麻疹疫情终年不断的发生,发病率高达5000/10万,20世纪60年代对易感人群实施了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使疫情得到控制,降至80/10万,20世纪70年代至今对8月龄幼儿初种,1.5周岁儿童加强免疫,使疫情得到控制,降至0~2.94/10万。我市为了落实《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将麻疹发病率波动范围控制在1/100万以下水平,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09年对8月龄-15周岁儿童,初高中在校学生及45岁以下重点人群实施了强化免疫,疫苗接种率达到94.13%。说明在保持高质量常规免疫同时,适时的强化免疫对提高免疫覆盖率、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和控制麻疹流行有显著作用[3]。加强传染源管理,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加强疫情监测报告管理,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加强冷链设备管理,提高疫苗运输、储存质量[4],做好应急接种工作以及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等综合防制措施,是控制麻疹疫情的有效措施。

3.3提示:根据麻疹每3-4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5],结合我市麻疹疫情,特总结一下几点建议:1、维持高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加强适龄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提高接种质量,培训村医生接种技能,提高接种合格率。2、针对特殊地区和人群,定期开展强化免疫。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将45周岁以下农民,工人,职工干部列为重点接种目标人群。免疫空白是麻疹暴发形成的重要因素,农村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形成隔代抚养教育对计免工作有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和完善流动儿童及留守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减少麻疹的免疫空白人群[6],提高麻疹监测质量加强院内感染控制[7],是关系到能否实现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的主要环节。3、加强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完善疫情报告系统,加强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的管理,及时采集标本并送检,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及现场处置能力等。

3.4综上所述:采取以接种麻疹疫苗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是预防、控制、消灭麻疹的最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卫疾控发〔2006〕441号.卫生部关于印发《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的通知,2006,11.

[2]王明海,徐永范,袁荣宝,等.1957年至2006年浙江省奉化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07,22(6):392-394.

[3]伍稚梅,徐天强,张金芳,等.上海市中小学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效果评价[J].中国计划免疫,2000,6(1):11-13.

[4]宁夏.姚文清.王艳,等.辽宁省2001-2003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1);1382

[5]王陇德.主编.现场流行病学案例与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5.

[6]田辉,严钏元.宝鸡市1990-2003年麻疹疫情分析及防制对策探讨[J].疾病监测.2005,20(1):23-25.

[7]方学军,徐超,邹杰.河南省息县2009-2012年麻疹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J].职业与健康.2012,28(5):60-61.

作者简介:陈宇 女(1979)满族,辽宁北镇人,本科,主管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防制及计划免疫工作。

论文作者:陈宇*1,汤军2, 刘志强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  ;  ;  ;  ;  ;  ;  ;  

北镇市2009年-2013年麻疹疫情流行趋势分析论文_陈宇*1,汤军2, 刘志强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