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华 山东省莱芜市凤城中心小学 271100
40分钟的一节课,教师们滔滔不绝、口干舌燥,课堂气氛却是死气沉沉,学生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在2013年我有幸成为我校“师友互助”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教师,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的课堂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动起来了,上课时的眼睛明亮了,搞小动作的没有了,而且敢说敢问,就连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都敢走上讲台展示讲解了。“师友互助”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结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改变,课堂效果显著。在这里我浅谈一下课改中的反思和收获: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有所偏差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就是布置学习任务、巡回指导、参与讨论,教师的少讲并不是不讲。在碰到师友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引导着师友分析问题,找突破口。如果师友们都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教师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好讲透。总之,教师的角色要定位准确恰当,真正做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师友互助参差不齐
有的师友交流时,要么直接念一念答案,要么乱讲一通,要么形式上说几句实际上等着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整个展示过程成了某些个“强势”师友的“独角戏”。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师友互助,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合作的技能。第一,在交流中,必须是学友先试着讲给学师听,讲思路,讲方法。学师要积极评价补充,学友讲得很棒,学师要夸奖鼓励;学友讲错了或不会,学师不能只说答案,要讲方法和思路,之后先让学友写出来,再讲一遍。第二,在展示中,还是学友先试着讲给学师听,讲思路,讲方法。学师要积极评价补充,而且要求其他同学必须学会倾听。第三,必须给学师定目标,即辅导的学友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如果达到了,就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仅学师的积极性高,也激发了学友。
我想在师友互助的课堂中为他们搭建了一个自由展示的舞台。学师可以把自己所学、所思的内容教给自己的学友,而学友也可以把自己所学、所思、所得展示出来。学友讲得好,学友自己高兴,学师更是脸上有光。带着这样的动力,师友们都会动起来。
三、预学单的使用
1.预学单的设计不符合小学生思维能力。我设计的第一份小学生《简易方程》预学单:(1)根据课本第5页自主练习1,说一说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2)根据课本第12页自主练习4,说一说怎么判断是不是方程的解。(3)根据课本第15页自主练习5,说一说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解方程。(4)根据课本第14页最下面的例题。说一说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并依据课本第18页的例题,想一想如何设未知数。结果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份初中式的预学单中,设计的问题抽象而且重复,根本不适合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学得一塌糊涂。有了这次失败,我不断地反思自己:预学单的使用者是学生,预学单的切入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学习,因而我们在设计时要侧重于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让他们知道要学什么、怎么学。而且学习内容的设计,甚至是语言的叙述,都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
2.预学单的设计容量太大,总是不能一节课完成,每次都会留一个小尾巴。而且还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每次留给学生“当堂达标”的时间不够,“当堂达标”成了一种摆设。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设计预学单时,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把学习内容设计成低起点、多层次的任务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题目设计要从基础开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感知理解。虽然预学单的容量可能不大,但是每一个题目都会是精心选择,能力求每个学生都有所获。
“师友互助”的教学模式把引导学生学习放在第一位,教师要多下功夫,在精心备课、精心制作预学单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学、交流、互助、展示。这种“以学定教”的教学要求有效地制约了老师的“滔滔不绝”。
当然,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碰到许多困难。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齐心协力,相信我们的路会越走越宽!
论文作者:王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师友论文; 学友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方程论文; 课本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4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