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数学阅读;理解能力;重要途径
数学阅读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数学阅读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阅读,有其特殊性,它融阅读、思考、动手操作为一体。数学阅读为教师的讲解打下基础,弥补教师讲解的不足。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呢?
一、中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
严谨性和抽象性是数学语言的特征之一,理解和吸收这些抽象的数学语言正是数学阅读的核心问题。对于阅读数学教材,多数学生认为数学语言抽象、内容枯燥,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学生当前的阅读状况,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对所教的2018届七(5)班、七(6)班的学生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安排了阅读能力的测试,通过测试发现,学生在阅读数学教材中存在着以下问题:1.不爱看书,数学教材仅作为抄习题、练习之用。2.看书,一晃而过,像看小说、连环画,不思考,不探求。3.语文阅读能力低,语法结构不清,读不通。4.数学语言、数学词汇难懂,障碍多,读不懂。5.兴趣容易转移,易受外界干扰,持久性差。6.对形如方程X+5=7中,X的系数为1指数为1,要密切联系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整齐,阅读能力不一致,在数学阅读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同时绝大部分学生忽略了数学教材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很多教师、学生、家长都片面地认为,学好数学主要依靠听讲和大量解题练习,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很少得到有关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他们由于阅读能力的长期弱化,以理解为基础的记忆内容越来越少,以致不少学生不能准确表达一些简单的数学定义,对应用题产生厌烦心理,望而生畏。
二、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阅读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
1.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学生仅靠课堂上听教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而数学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数学交流形式,它能使学生通过与课本标准语言的交流,来规范自己的数学用语,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力。能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不能正确、有序、逻辑合理地书写解题过程等困难。只有通过自主阅读,做好与教材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及流畅的数学交流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发展,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
数学阅读是一个包括诸多认知因素的心理活动过程,阅读中,学生要不断地同化和顺应新的数学概念、术语、符号,不断地进行假设、预测、检验、推理、想象,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便能得到自由发展。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的具体化,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材料,体现了数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材料,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可是,目前我们很大部分学生不会阅读数学课本,以为阅读数学课本就是看结论、背公式,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缺少阅读环节。
3.数学阅读,使数学不再难学,并使学生终身受益
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不断培养学生以良好数学阅读能力为主导的数学自学能力,让学生在经常性的数学阅读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关于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几点尝试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的安排,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初中一年级学生重点应放在培养读书习惯。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阅读,分析章节内容,扫清文字障碍,难以理解的数学名词或句子,可先作一些解释。七年级、八年级的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后,可以把读书分成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课内阅读、生活阅读。
1.课前阅读(课前预习)。课前阅读对学好数学是很重要的,课前要做好充分的预习,把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作好标记,并与同学交流解决,同学之间解决不了的,上课认真听讲并请教教师。
2.课内阅读。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战场,课本是学生阅读材料的主要来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实情,逐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①正确理解题意。如七年级数学练习题中,往往要求“根据题意画数轴”“把下列格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列式计算”“确定两数乘积的符号”等,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语,就会顺利地理解题目要求,顺利地解答出来。不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丢三落四或不按要求做,出现错误。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③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④弄清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3.让枯燥的数学阅读变得生动有趣。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平时应多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去发现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阅读兴趣。比如:校门的伸缩门的形状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自行车、汽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轴心为什么放在圆心?让学生多读读某些具有数学性质的产品说明书,多看看报纸,电视上的数字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愿意与数学交朋友,并从中学到数学知识和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
总之,我们要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呼吁,“数学阅读”必须走进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尚嵇中学 563100)
论文作者:付小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语言论文; 自己的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