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治理框架的社区风险管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基于风险治理框架的社区风险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张 军,李梦阳,苏 云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 本文依托ISO风险管理框架和国际风险管理委员会提出的风险管理框架,对社区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梳理,作为社区风险管理的总体思路。从社区风险管理出发,深入研究如何将“互联网+”运用到社区风险管理之中,并结合多位学者关于社区风险治理和网络技术发展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多元共治格局下社区风险管理的系统设计的初步方案,为充分发掘互联网技术的巨大潜力和为新时代新背景下社区风险管理献言献策。

关键词: 社区;风险治理框架;风险治理;系统设计方案

1 概述

社区作为现阶段我国城市的主要单元,其有效治理关系到每一个居民基本生活条件的改善与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与利益的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复杂化,社会积累的风险也越来越多样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社会治理的未来发展的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它突出了国家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视及其对保障人民生活的关心,同时着重强调了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出我国要 “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我国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善和促进传统产业发展进行的如火如荼,大批新技术、新创意和新行业纷纷涌现,出现了第一产业信息化、第二产业智能化和第三产业垂直化的发展局面。而社区的风险治理被囊括在第三产业之下,对信息的快速传递要求同样较高,从信息搜集到信息处理整合再到信息发布运用,同时经过信息反馈,需要依赖于强大的信息处理和信息沟通网络。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社区风险治理、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分析,将互联网技术结合到社区治理和社区风险防范中,提出“多元共治”格局下的社区管理的系统设计初步方案,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社区治理新体系进行落地探究。

2 社区治理研究已有结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社区在基层社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十九大报告关于社区治理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 《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文件和2019年下发的《健全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从社区安全涉及的政府治理方式、制度机制与学前规范等方面对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做了积极论述,致使社区治理研究成为社会领域的热门话题。

首先,在对社区治理模式的研究中,众多学者主张摒弃过去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提出“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1],其代表人物如段俊霞、陈沈慧等。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少研究者发现“多元共治”模式的实际落实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障碍,学者王德福在对我国社区治理结构的研究中指出 “多元共治”模式的落实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格局,而出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主辅结构,结构中主导性力量为基层组织,辅助力量为积极分子等社会力量,同时他认为主辅结构的作用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分化变得越来越弱,只有适应性强机动性强的居民自组织才能形成长效有效的机制,分析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和治理的效率、资源共享方式、社区需求和供给的平衡问题、居民参与的内在动力及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等问题扯不开[2]。持这种观点的还有李颖、段俊霞等学者。针对“多元共治”模式落实过程出现的阻碍,杨先保教授观察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提出平衡社区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利益的有效模式——契约治理与协商治理互嵌的治理形态[3]

其次,在对社区风险治理理论和治理行为的研究中,公共管理领域对社区风险治理理论的观点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其一,从风险对象本身研究。在“风险社会”研究发展的推动下,城市建设者和相关专家等对风险产生的源头,影响因素和风险转化的过程的认识日益加深,主张从风险自身特征研究对风险的控制。其二,从对城市的建设规划层面,考虑城市复原力和抗逆性入手。全面提升城市系统适应不确定性干扰的能力,关注社区建设,提高社区自身的稳健性和鲁棒性[4]。学者刘佳燕指出关于社区的风险治理研究的两种不同的概念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社区治理行为。其一,“社区单位理论”。该种理念认为社区是国家和城市风险管理的基本单位,并注重社区风险治理的实施路径。主要活动包括社区的安全评估和社区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其二,“社区资本理论”。这种观点认为,社区层面的风险治理应采用相对于国家和城市层面的不同治理规范,其实质是利用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本,构建居民与社区组织的合作,建立互相渗透结合的当地知识体系和专业知识体系,面对危机能做出有效的应对和恢复[4]。此方面的研究代表还有米尔和艾森曼等,他们研究认为,居民自身之间与社会资源网络之间的沟通对社区风险的准备和响应处置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最后,在对利用新技术助力社区治理的研究中,智慧城市作为社区管理一种新理念,成为学者研究的新热点和城市工作建设者努力的新方向,被公认为是信息时代城市建设的方向。我国政府也重点关注对智慧城市的建设,从2012年提出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到现如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展,智慧社区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产生[5],并在中国城市发展的壮大下和网络技术的快速迭代更新的实践中融合中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有不少学者从理论层面展开对智慧社区的研究。主要研究重点有,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加强智慧城市人才队伍的建设;充分理解互联网思维并将互联网思维的优势应用到改进当前我国社区治理适应时代的要求[6];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社区防灾减灾的整个过程,加强互联网在安全宣传教育,建立社区安全保障系统及构建社区危害监测与处理系统的建议[7]

3 研究流程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在分析社区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和风险治理框架的基础上,提出社区风险管理的流程思路,以其为指导设计出社区风险管理系统应用模型,对社区内居民面临的各种风险有效预防检测和控制,以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充分了解社区治理、社区风险管理和互联网与社区治理结合的相关理论并分析其到目前的研究现状,确定对基于风险治理框架的社区风险防范系统设计的研究可行性;其次,对国际风险理事会和ISO的风险治理框架、风险登记表和TCP/IP四层架构等理论进行学习研究,提炼出社区风险管理的思路流程,为社区风险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划分和功能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和思维框架,;最后,建立社区风险管理系统应用模型,为明确系统功能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陈述系统的功能性需求以及非功能性需求。最终设计出社区风险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图和功能模块图,社区风险管理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热电产业工会主动发挥优势,每年投入四万余元奖励在技能培训,技术比武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员工上。积极开展“QC”“五小”“导师带徒”“岗位练兵”等活动,鼓励全员参与到小建议、小革新、小发明等技术创新的工作中,让更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金点子”脱颖而出,全力营造“人人想创新、处处见创新”的浓厚氛围。

图1 研究思路图

4 社区风险管理平台设计的理论依据

学者陈沈慧的城市社区治理的多元共治理念为“互联网+”模式治理主体的选择提供了依据;IS031000风险治理标准和IRGC的风险治理框架为社区风险管理平台设计方案的提出提供了社区风险管理流程的思路;李颖的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的研究为社区治理管理系统规划和设计的构建路径提供了参考[6];洪涛的社区信息系统建设功能需求设计为社区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功能模块指导[7];TCP/IP架构为社区风险管理系统架构设计提供了指导;宿洁关于风险管理的工具,“风险登记”为社区风险管理的数据库系统存储模式设计提供了指导[7]

4.1 风险治理框架

2015年9月,国务院先后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于2016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些文件的发布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国有粮食企业是粮食行业的国有企业,本文在国企大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梳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相关文献,为接下来国有粮食企业通过改革提高生存和竞争能力提供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IS031000风险治理标准,治理框架包括建立治理环境、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与应对风险的五个环节。详细内容为:一是建立治理环境。明确治理目标,分析利益相关者和制定治理绩效评估标准;二是识别风险。采用风险清单、系统分析等方法识别影响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确定风险管理的范围;三是风险分析。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发生的危险程度建立风险矩阵,分析风险产生的蔓延的影响因素和对该种风险的现有处置资源;四是风险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分类,对现有控制条件进行脆弱性评估和能力评估,确定实施风险方案的关键节点,决定行动的优先顺序;五是风险处置。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减轻事故发生时的危害后果,包括在风险发生时调用不同组织共同分担、隔离风险源、控制风险发生局势和其他措施等[4]。如图2所示。

图2 IS031000风险治理流程

国际风险治理理事会 (International Risk Governance Council,IRGC)2005 提出的风险治理框架包括五个阶段:前期评价、风险评估、承受度判断,风险管理与风险沟通[4]。如图3所示。

图3 IRGC风险治理框架

4.2 多元共治

普通居民可以通过该系统的保障服务享受到安全的生活和娱乐环境,查看小区的动态实时监测数据,防止自己的各项安全受到影响,同时利用移动端随时随地向服务提供方和物业管理人员上传交流自己的意见。

4.3 TCP/IP四层架构

TCP/IP架构为社区风险管理系统架构设计提供了指导。如图4所示。

一般地区的旅游都会依托于政府单位的支持,与政府合作,免费为政府的部分红色景点提供服务,加强当地政府的文化与教育建设,依托政府的旅游官网,投放虚拟旅游产品。可以看出,这种形式的营销在提升顾客对旅游目的地的信任度、认知度方面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图4 TCP/IP四层架构

4.4 风险登记表

风险登记是一种根据以往风险发生的历史数据和专家意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和过去风险事件以及其相关信息文档化后进行记录和存储的工具,其表现形式包括风险登记册、登记单和登记表等,以电子表格的形式体现了风险管理过程[8]。见表1。

2)风险识别需求。①信息搜集系统:由感知网络进行一手数据的监测、搜集、传输,确保现场数据及时传达。②信息预处理系统:能保证对一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以便于传输和分析。

表1 社区风险登记示范

5 社区风险治理的思路框架

结合ISO风险管理框架和国家风险管理理事会提出的风险治理框架,社区风险管理系统平台的风险管理思路为构建风险治理环境 (确定环境)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处置,其中风险沟通贯穿全过程。

5.1 构建治理环境

十九大报告提出为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做好准备,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层面要激发社会自由与活力,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兼顾社会效率,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打好基础。

社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利用新技术更好地治理和保障社区发展,能有效的利用互联网技术预防、控制和化解社区面临的种种风险,以更好的应对环境变化与不确定性,通过使用这套风险管理系统,能保证信息的实时传递提高各环节的高效的信息沟通,提高社区对风险的事前预警能力、风险的事中高效协同处置、事后的完整评估体系,最大限度减轻风险造成的伤害。社区居委会人员能够通过这套系统提高其服务和管理能力;居民能通过这套系统能实现其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责任感,增加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三方服务机构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

5.2 治理绩效评价准则

考虑到人们关于未来环境掌握的不充分性和环境的多变性,以及关于未来的认识总是有限的,原先制定的方案可能会面临未来的三种情况:其一,未来情况已知,根据以往的数据可以明确得出方案的执行结果。其二,未来会出现几种可能的情况,但是每个情况发生的概率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得出,方案在每种情况下的执行结果也可以知道。其三,未来出现的各种情况可以得出,但是每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无法得到。基于以上三种关于未来环境的判断,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种角度判断方案执行的绩效:一是最小投入和最大收益原则,针对未来情况已知和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的方案决策原则;二是普遍满意度原则,针对未来环境无法准确判断的行动方案抉择原则。

5.3 构建社区风险登记表

社区风险管理步骤可以根据IS031000风险治理标准和IRGC风险治理框架划分为五个模块,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处置和风险沟通。见表2。

5.3.4 风险沟通

表2 社区风险管理登记表

5.3.1 风险识别

由文献[10]的分析可知,低次径向力波是引起电磁振动噪声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本文的48 槽8极电机振动噪声起作用的有效模态是0阶和8阶模态。

基于语码混杂原因、混杂偏好和混杂态度这3个基本维度潜变量,由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了8项观测变量,构成了结构方程模型的指标体系,其中语码混杂原因被细分为会话内容原因和非会话内容原因(会话内容之外的原因)两项;语码混杂偏好被细分为偏好混杂名词和语气词以及偏好混杂名词及语气词之外的其他类型两项;语码混杂态度被细分为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力提高、英汉文化融合促进、汉语文化受到冲击以及对汉语语言表达困惑四项。

5)风险沟通需求。保证在风险处理全过程各方人员能及时有效的沟通。

5.3.2 风险分析和评估

理解发生的风险的性质和风险的严重程度,考虑现有的控制条件并分析风险的影响因素。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对该风险的现有防范能力的脆弱性评估,描述预测风险产生的最严重后果从居民的可承受范围决定风险的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传输网络将经过初步整理的原始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调用风险特征案例库和数据处理系统及人脸识别模块进行数据初步分析,系统通过相关风险数据的模拟比较自动审核风险是否达到相关临界点和某一范围,形成风险发生等级程度的划分。将云服务器初步分析过后的超过控制范围的风险数据进一步计算,调用风险处置案例库和数据处理模块等模块,形成备选方案。

5.3.3 风险处置

根据风险的类别和其严重程度,制定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明确事件的主要责任者,该过程同时需要考虑现有的控制条件和资金预算。备选方案的种类可以分为三大类:风险分担、风险减缓、风险隔离。其中,风险分担如居民自发形成的组织帮助共同承担物业管理人员需要做的事;风险减缓是在风险发生提前紧急启动一部分预案以便控制风险的扩散。风险隔离是危机发生撤离部分人员,将危机与人员分隔。云服务器分析判定的情节严重风险触发互联网报警系统、消防系统和社区居民及值班人员;其他事件云服务器将现场实时数据及时传输到相关客户端,由主要负责人员迅速做出决定选择和行动安排。

战火燃遍亚欧非三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石油是战争的燃料,助燃了战争的残酷和蔓延, 有33个国家参战,15亿多的人卷入战争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力量,也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石油的出彩表现,同样让成功者和失败者铭记于心。

目前基本面情况缺乏推动行情变动的新消息,贸易摩擦是近期主导豆粕价格的重要因素。就目前情况,中美会谈正式释放和缓信号,考虑到市场近日已逐步反映对贸易摩擦和解的预期,加之2018/2019年度全球大豆供给充足,国内大豆、豆粕库存偏高的基本面情况,豆粕价格仍有继续下跌的空间。

刘海涛(1984—),男,汉族,硕士研究生,永川区委党校(重庆 402160),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公共管理。

沟通和协商是对社区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意外风险信息和数据的共享传输,达到相关干系人对事发过程数据的清楚把握。沟通贯穿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利用移动手机、监控机、电子显示屏和网路各种通讯工具及时传输数据信息。

6 社区风险管理平台的系统设计

6.1 需求分析

依据风险治理框架和风险登记表梳理本系统的子系统划分应为风险评估系统、风险识别系统、风险分析系统、风险处置系统和风险沟通系统。图5展示社区风险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划分和每个子系统应该负担的功能。

图5 社区风险管理子系统的功能分析图

6.1.1 功能性需求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设计一个结合互联网技术的社区风险管理的系统,利用风险治理框架提出的风险治理流程和风险信息数据化管理的风险登记表工具梳理社区风险管理的流程,利用云计算、感知技术和大数据存储技术,全面提升社区风险管理的质量,从而实现社区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便捷化和现代化的运行模式。

使用该系统的成员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物业管理人员、居民自发形成的管理组织、普通居民、第三方承包机构、系统管理员。该系统的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社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突然危机情况。

物业管理人员在客户端和现实中实现对社区内部设计风险管理的基础设施、房屋建筑、人员进出进行每天例行检查,将异常状况和突发情况进行记录并保存。管理社区物业费用,调查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等进行数据统计。

居民自发形成的管理组织协助物业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的巡查,利用自己移动端连入社区风险管理系统反馈自己的投诉和意见。

社区多元共治是指社区各类主体包括政府、社区组织和居民等,以市场、共同利益和参与主体认同为原则,参与主体之间互动协商,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满足社区多方面的需求达到优化社区秩序目的的过程与机制[7]

第三方承包机构通过在小区部署的基础设施随时监控社区安全情况,收集数据,制定适宜的处置方案,做出及时的响应。根据物业管理人员和居民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自己服务。

总结分析近年来政府机构和研究组织提出的风险治理框架的治理理念都从过去的“事中—事后”响应转向为“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个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大多数治理框架遵循识别、分析、评估、决策、行动的范式,包括风险发生前的准备,风险发生时的积极管理和风险发生后的快速恢复和应对策略,但不同的框架侧重于不同的方面。

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维护管理、备份管理、安全管理,享有对系统操作的最高的权限。其中维护管理,保证系统每天正常运行;备份管理,备份重要数据,每周进行一次;安全管理,有权修改非法侵入用户的权限,确保系统的安全。

社区风险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如下:

1)风险存储需求。①风险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包括风险编码,风险分类、风险发生的预警信息等。②风险应对方案管理功能:包括对以往风险处理失败和成功案例的记录,以及通过机器学习和专家建议保存的对未知风险的处理预案。③风险危害信息管理功能:风险等级划分,造成损失的记录。④风险案例管理功能:保存大量案例便于机器学习,提高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

地理思维是指分析、综合、抽象、概况、推理等基本思维形式与地理学科内在逻辑融合后,特有的、间接反映地理客观事实的认识过程,是地理事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头脑中的概况反映。地理思维能力包括立体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地理教材中不同属性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

3)风险分析和评估需求。①风险影响因素分析:系统要分析出风险产生的原因,明确风险源。②现有控制条件和其脆弱性评估分析:衡量现有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恢复能力。③风险概率分析:能够利用历史数据进行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计算,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④行动方案形成:可以针对不同风险类型产生至少两种以上的备选方案。⑤后果分析:分析不同风险的损失。⑥行动优先级:根据风险类型和居民可接受度确定方案和行动优先级别。

4)风险处置需求。①应对措施选择:结合多种资源约束,综合考量能提供的最佳方案。②资金预算控制。③参与人员信息管理:每种方案的主要负责者能清晰界定,各机构权责划分清楚,有效防止互相推诿和重复设置。

对风险进行发现、认识并记录的过程,确定风险的周围环境、风险的起因及后果并保存记录。其包含风险发生的历史数据、相关专家对已发生风险的分析和未发生风险的预测的观点。主要通过感知系统的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存储。具体方法为通过存储的大量历史数据进行不断的机器学习改进和提高监测系统的识别能力。利用监控摄像头、大量传感器件和感应网络及居民的反馈实现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初步转换。

不过,在西王篮球俱乐部,西王集团老板王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言犹在耳,实际运作过程中大纪等人却是处处掣肘,即便是到了现在,因为山东西王篮球俱乐部在中国篮协方面还没有得到承认,现在俱乐部还不是一个独立法人单位,所以,从西王集团方面来说,俱乐部是个连公章都没有的“单位”,独立的账号也不能建立,所有的花费,都需要走集团繁琐的程序,这就导致本来在民企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到了大纪和大龙手里,却是难上加难。据说,现在中国篮协和CBA公司给各俱乐部拨付的经费也到不了西王篮球俱乐部手里,因为,他们没有独立的账户!

6.1.2 非功能性需求

社区风险管理平台在保证丰富的系统功能性需求以外,为了提高社区风险管理系统使用者的体验和优化系统的易用性同时需要满足一些非功能性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性能需求。系统应该能在系统的负载压力高于正常情况下压力一倍的时候,稳定运行2d以上。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响应时间:安全问题会产生重大后果,其对时间要求尤其严格,对任何恶性事件如若能在其苗头出现之时就加以合理引导和控制,造成的损失则能降到最低,如若在事件已经完全发生之后才检测到,则系统的有无已经不重要了。因此该平台的响应时间至关重要。②关键业务数据:后台存储能力达到一定要求,以便能存储足够多的案例数据,提高平台的自学习和处理能力。

2)界面需求。简洁性,界面清晰明了,将结构功能依次排列,用户根据需要选择。设置帮助窗口,方便使用者在操作遇到困难时进行查询。

3)完整性需求。①数据库完整性:一是实体完整性。保证数据库中的每一个关系,它的主属性非空。二是参照完整性。对于数据存在联系的关系,要保证数据间联系的正确性。②系统完整性:要求对于社区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能做出有效应对处理。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是保障金融市场稳定的有力武器。我国资产证券化起步晚,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拥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会提高资产证券化发起人和投资人的安全感。同时,拥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也会涉及其他领域的利益关系,对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4)数据需求。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数据库选择关系型数据库,按关系型数据库存储要求基于风险登记表的格式存储案例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用户信息等。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存储,同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泄露。

6.2 社区风险管理系统功能结构

结合风险管理实施的流程提出社区风险管理的系统。数据存储服务器,将关于风险的基本信息以登记表的形式存储,方便随时查看,同时记录社区已发生的过往案例;感应器件[]和居民报警系统要实时收集关于发生风险的一手数据,提高社区信息的垂直化水平;人脸识别系统、异常行为识别系统和数据实时处理系统,将收集的一手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完整的行动方案;风险处置系统,根据行动方案调动相关系统、警报等;风险沟通系统,实现信息的高校传递,同时保证其真实性达到社区风险管理的信息垂直化要求。如图6所示。

β-内酰胺类抗菌药,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常用于盆腔软组织感染,防止细菌感染。β-内酰胺类,一般可分为3类,即β-内酰胺酶抑制药、青霉素类与头孢类。第一,β-内酰胺酶抑制药,不仅可降低耐药性,而且可增加抗菌活性,适用于软组织感染[1]。第二,青霉素类,常用于预防妇科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对幼儿无明显危害,但是,青霉素类抗菌药,耐药菌多,抗菌效果呈下降趋势。第三,头孢类,可能预防感染,减轻产后过敏反应,适用于预防妇产科术后感染。

图6 社区风险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

6.3 社区风险管理系统架构

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六阶段理论和TCP/IP架构理论,从信息收集、传输、处理、存储出发,提出社区风险管理的三层架构:感知层和表达层、网络层与应用层。其中,感知层和表达层,主要是为了对现场数据进行机器和人的采集和上传;网络层负责信息的即时传递;应用层负责风险信息的及时处理和行动方案的生产以及相关指令的发送。如图7所示。

从上表4中可以看出,给矿中该矿泥-0.010 mm粒级产率占到了40.43%,锡分布率为27.59%,通过旋流器三次脱泥后,其沉砂中-0.010 mm粒级产率仅为3.34%,锡分布率为3.79%,其溢流-0.010 mm粒级产率为66.03%,锡分布率为57.40%,说明通过三次脱泥后,绝大部分-0.010 mm的粒级已进入到溢流中,满足了锡石浮选的作业条件。

图7 社区风险管理系统架构

6.4 社区风险管理拓扑图

现场信息由感应器件和居民的发布及时收集,之后通过互联网传输给第三方服务机构承包的存储服务器和云计算服务器进行存储和处理,云计算服务器形成相应的行动方案或指令传递给各方参与人员或相关系统,调动各方资源保证风险的及时控制。如图8所示。

图8 社区风险管理拓扑图

7 小结与展望

社区安全作为社会安全的基本单元,它的稳定与安全关系城市社会的安全,甚至关于国家的健康发展。综上所述,本篇论文的研究重点为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出建立社区风险管理的系统平台设计方案,致力于提高社区的风险应急能力,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设一个安全、舒适的社区环境。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只是提出模型的设计方案,未能将该模型进行开发和实现,而且该系统的设计方案也存在诸多不足,为了深入研究社区风险管理平台建设以后仍需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第一,在弄清社区风险管理相关理念的基础上,更深一步研究互联网技术对社区风险管理的帮助作用。第二,更进一步完善系统设计方案,深入分析用户的需求,继续丰富系统功能,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三,依照系统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的开发与实现,代码编写,将社区风险管理付诸实践。最后,笔者希望在社区风险平台的不断探索中,有学者能总结推出相关标准化体系和社区风险平台建设的范式,更进一步打造社区风险管理服务体系的完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沈慧.城市社区治理多元共治研究——以三明市梅列区为例[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2(06):49-55.

[2]王德福.主辅协作:社区治理的基本结构与运作机制——基于若干社区案例的讨论[J].湖湘论坛,2019,32(01):125-134.

[3]杨先保,郭平.契约治理与协商治理:城市社区治理互嵌模式研究[J].理论观察,2018(04):55-58.

[4]刘佳燕,沈毓颖.面向风险治理的社区韧性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12):83-91.

[5]李建.智慧社区服务管理平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6]王耀强.社区治理转型中互联网思维的运用[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6(05):42-48.

[7]邵志国,韩传峰.”互联网+”助力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升[J].中国减灾,2016(05):24-25.

[8]李颖,孙雪.社区治理的“互联网+”模式构建[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01):39-42.

[9]洪涛.“互联网+”背景下的社区治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10]宿洁,连捷,周玲,等.风险登记:提升我国社区风险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J].风险灾害危机研究,2016(01):77-86.

[11]陈沈慧.城市社区治理多元共治研究——以三明市梅列区为例[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2(06):49-55.

[12]宿洁,连捷,周玲,等.风险登记:提升我国社区风险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J].风险灾害危机研究,2016(01):77-86.

[13]戴铮.富互联网环境下的设备远程监控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 D630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穆斯林社区治理中的应用研究”(15BGL152)研究成果之一。

标签:;  ;  ;  ;  ;  

基于风险治理框架的社区风险管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