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基尼系数的讨论与估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系数论文,社会保障论文,基尼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我国收入再分配手段之一,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率”。学术界反映收入差异化程度的基尼系数已经扩展到用于反映教育投入的差异,但目前还没有衡量社会保障水平差异的综合指数,如何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差异化程度进行度量,如何反映社会保障时序上的非均等化发展趋势?对此,本文拟采用基尼系数衡量社会保障水平在地区之间、社保项目之间的非均等化趋势,探寻我国二次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差异化程度,揭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中存在的不均衡问题。
二、社会保障水平差异的衡量
基尼系数作为一种测算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度量收入分配差异等经济研究领域,理论以展较成熟。本文将以基尼系数来作为我国社保差异问题的测度手段①。
基尼系数不论是以离散分布为基础的,还是以连续分布为基础的分析,都是相互统一的(Dorfman,1979),但在实际操作允许情况下,基尼系数计算应首选离散公式(洪兴建、李金昌,2006)。李虎(2005)指出不同群体洛伦兹曲线连接线必然位于单位正方形对角线与总体洛伦兹曲线之间的区域,为基尼系数在不同群体间差异比较提供了几何解释。在阐述社会保障项目的群组间差异时,几何分析无疑提供了较直观的比较方法。Anand(1983)和Silber(1989)也分别给出了基尼系数协方差与矩阵方法,加强了基尼系数计算的可操作性。
在基尼系数的不断修正过程中,众多学者都试图在计算方法与经济统计解释上寻平衡。而选择何种计算方法,主要是基于样本信息有效性与解释分析的客观需求。本文若采用连续型计算公式,存在很难确定经济变量分布函数的问题,简单采用正态分布进行估计并不一定符合我国现实。鉴于离散型的基尼系数相对平均差方法具有明确的统计学及经济学含义,能合理地对现实进行反映。虽然计算稍显复杂,但在借助专业数学统计软件工具下可得以实现,所以本文选择该方法对我国社会保障异化程度进行度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为反映我国各省市社会保障水平指标值。
(一)指标选取
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所针对的目标群体的差异性与交叉性(如表1所示),不能满足基尼系数计算中数据分组不能重叠的要求。所以在计算社会保障基尼系数时,选取客观、有效的指标是关键。
社会保障基尼系数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保障项目整体上的差异程度。计算其基尼系数时,由于各社会保障项目目标参保人群在城镇职工群体中存在高度重叠,无法用数学方法有效排除干扰;同时,各社会保险项目的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时间最长,无论在保险金投入或是参保人数方面都占绝对优势。所以本文对社会保障水平指标进行人均化处理,即将社会保险看作是“二次分配收入”,则人均社会保险收入由人均养老保险收入、人均医疗保险收入、人均失业保险收入、人均工伤保险收入与人均生育保险收入组成。选取人均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指标进行计算既可以很好地避免群组重叠的问题,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可加和可比性,反映居民社会保险福利收入情况。
在分别对养老保险基尼系数、医疗保险基尼系数、失业保险基尼系数、工伤保险基尼系数和生育保险基尼系数时,鉴于各社会保险项目之间的客观差异,以社会保障覆盖率大小而非社会保障基金作为衡量指标更符合我国实际,也更有利于进行保险项目之间的比较,如表2所示。
因分析问题的不同角度,本文在指标选取时进行了区别处理,见表2。
(二)基尼系数的估算
根据1999年至2007年我国31个省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项目的社会保障基金支出额、参保人数与地区总人口数的统计数据②,分别计算历年各地区各社会保障项目的人均社会保障基金支出、参保人均社会保障基金支出和社会保障覆盖率的指标值。
根据2007年的相关数据,绘制反映各社会保障项目人均保险基金支出与参保人均保险支出③差异的洛伦兹曲线,见图1至图5。
图1反映的是2007年我国养老保险的不平等程度,养老保险支出的参保人均洛伦兹曲线相对于人均洛伦兹曲线更接近于均等分布线,故参保人均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差异程度小于人均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差异程度。说明在我国养老保险的参保人群中平均享受到的养老保障利差异相对较小,以致养老保险支出的人均差异度明显大于参保人均差异度,需进一步从养老保险覆盖率的角度进行尼系数的分析测算。
图1 2007年养老保险的洛伦兹曲线
图2至图5分别反映的是2007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不平等程度。其中生育保险的洛仑兹曲线离均等分布最远,说明其差异度最高。基本医疗与失业保险的洛伦兹曲线存在右偏现象,结合原始数据分析可知,曲线右偏主要是受到北京、天津、和上海三个直辖市的相关指标值明显偏高的影响。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的参保人均支出洛伦兹曲线均分别比其人均支出洛伦兹曲线距均等分布线更近,说明按参保人数所计算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小于按地区总人口数所计算的保障水平差异,参保人均社会保障洛伦兹曲线与人均社会保障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差,受地区未参保人群差异的影响,对此本文将通过计算各社会保障项目覆盖率的基尼数对其中进行补充④。
在本文基尼系数的计算中,需要特别说明几点:
第一,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出额的数据在我国个别年份的少部分地区没能获取,但鉴于其金额比例占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额份额很小,所以在数据缺失的个别情况下,计算我国人均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额⑤时,本文只能近似地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失业保险金支出额之和除以总人口数代替,其计算结果对差异趋势分析影响不大。
第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数据的计算,1999年至2006年为城镇职工参保人数,2007年的为城镇职工与城镇居民参保人数的总和。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的31个省市总体数据计算所得;而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在个别年份的数据不完整,计算所得基尼系数为样本估算值,本文在计算结果中会区别表示。
第三,由于数据时间跨度短,对于空缺数据无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推算出其良好的拟合估计值,如若直接采用均值替代,会明显减小计算结果,所以都不可取。本文则直接利用可得数据计算我国社会保障项目的基尼系数,在缺失数据较少的情况下,样本估算值与总体数据计算值之间差异很小,所以样本估算所得的社会保障基尼系数可以较好地反映我国社保水平的差异情况。
三、估算结果分析
(一)社会保障总水平的基尼系数估算
通过整理计算2001年至2007年我国人均社会保障基金支出额指标值,根据基尼系数相对平均差离散型计算公式,运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得出我国社会保障基尼系数值,见表3。
结果显示,2001年至2007年间,我国社会保障基尼系数值较高,均处于0.4以上的高差异度水平,2002年至2005年系数值在0.49附近先降后升复降,但变化幅度较小,2006年后迅速降低。从整体趋势来看,我国社会保障基尼系数值趋于降低,说明在我国现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化程度有不断缩小的趋势。
我国社会保障基尼系数值的减小,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更合理、体系更完善,特别是在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险主要是针对城镇居民,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的增加也是缩小社会保障水平差异的一个原因。
(二)各社会保障项目的基尼系数估算
通过整理计算1999年至2007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覆盖率的数据,根据基尼系数相对平均差离散型计算公式,运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结果见表4。
比较而言,养老保险覆盖率最高且逐年增长,其基尼系数相对合理。变化程度最大的是基本医疗保险,其年均覆盖率增长速度最快,基尼系数降低幅度也最大。失业保险覆盖率与基尼系数基本稳定,基尼系数为五大保险项目最小。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的覆盖率都较小,基尼系数较高。以上反映出我国在医疗保险项目上的改革成效最好;虽然对养老保险项目的投入力度较大,但近年来的进步程度并不明显,需要在制度设计上寻求突破;而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稳步发展、趋势良好。
现分别对各社会保障项目的差异化程度及发展趋势进行逐一分析:
1.基本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各保险项目中,保险金收支最高,覆盖人群最多的一个社会保险项目。其基尼系数基本上维持在0.36的水平,2007年小幅降至0.3211,表明我国养老保险覆盖率的差异化水平仍处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但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相关政策调整,特别是针对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改革。
各省市养老保险发展状况差异明显,北京、天津等省市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在1998年即已达到29%以上的水平;上海更是达到了50%左右,位居全国首位;而贵州、西藏、云南等地个别省份仅为4%左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险覆盖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998年至2007年的10年时间里,养老保险覆盖率均值由11.23%逐年上升为16.44%,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例在逐年增大,受惠群体增多,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在不断提高。
2.基本医疗保险。1999年至2007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发展快、变化大。1999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平均覆盖率很低,只有2.9%;2007年达到20%左右的水平。而基本医疗保险的基尼系数从1999年的0.7922降为2007年的0.3115,说明我国在2001年之前存在着严重的医疗保险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地区间医疗保险覆盖率差异之大,超过了任何一种社会保险险种;2004年之后医疗保险基尼系数缩小至合理范围,说明这种分配差异大的情况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尼系数之所以如此之高,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历史有关。早些时候,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只针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及退休人员,之后扩展到多种所有制成分的企业单位,再后来更广泛地覆盖于普通城镇居民,所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与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差异有一定的关联性。从覆盖率看,1999年,北京为18.8%,上海为42.31%;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只有低于2.5%水平,其中有13个省市还不足1%。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覆盖率增长趋势是共同的,但地区增幅不尽相同,2007年北京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56.91%;上海2007年为59.03%,增幅较小;安徽则由1999年的0.09%上升至2007年的15.58%,增幅达到169.5倍;重庆由1999年的0.33%上升至2007年的11.63%。
3.失业保险。我国的失业保险覆盖率水平较低,只有10%左右的年平均值,且增幅不大,最高值为2006年的10.05%,最低值为2000年的9.18%;反映我国各地区失业保险覆盖率的年均值在近几年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从我国失业保险的基尼系数来看,1999年为0.3346,2006年达到该期间最高值0.3597;虽然在2001年至2006年有一个上升阶段,但总体上该系数的变化波动不大,差异化程度也在较合理的范围之内。
1999年我国的失业保险覆盖率除了北京、天津、上海分别达到24.5%、22.46%、32.87%的高水平,以及西藏处在2.23%的低水平以外,其余大部分省市主要集中在5%~15%的区间内。1999年至2006年间各省市的失业保险基本呈现平稳以展趋势,2007年却出现个别省份覆盖率下降现象。北京失业保险年均覆盖率增长率为8%左右,2006年其覆盖率为40.26%,在2007年降为32.78%;上海由2006年34.82%的覆盖率降为2007年的26.45%;天津由2006年的22.84%降至2007年的19.87%。
4.工伤保险。我国工伤保险覆盖率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99年的2.76%上升为2007年10.21%;但我国工伤保险基尼系数均处于0.4以上,差异较大。1999年至2003年基尼系数值明显增大,在2003年达到最大值0.5466,2004年之后有一定程度的降低,2006年增大至0.4934,而2007年为0.4433。说明在我国年均工伤保险覆盖率稳定提升的同时,其差异化水平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或减小,甚至还在进一步扩大,并且差异化程度的短期变化大,这或许与各地区工伤保险政策制度缺乏有效统一的长期规划设计有关。
5.生育保险。由于各省市生育保险参保人数的数据不全,所以计算结果只具有估计参考意义,即便如此,仍发现我国生育保险覆盖率较低,差异化程度较高的现实。覆盖率从1999年的1.96%逐年上升至2007年的6.78%,虽然覆盖率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7.32%,但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1999至2007年间,生育保险基尼系数值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本文计算的样本数据,不包括北京1999年至2004年,以及西藏1999年至2006年的生育保险参保人数,由于北京、西藏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即意味着我国生育保险的基尼系数或许比表4所呈现的结果更大。
(三)社会保障水平与地区经济的关系
由于我国存在社会保障基尼系数偏高的现实,且地区间的各社会保障项目保障水平差异较大,如何从制度设计上有效缓解差异化矛盾?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否会影响地区社会保障差异?对此需进一步分析社会保障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地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必须依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越高可用于支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资源也更多,人均福利收入就越高。本文通过整理1999年至2007年我国31个省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支出⑥与地区GDP的面板数据,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基金收支⑦与地方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检验(见表5)。
很明显,虽然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更高,但中、西部地区却承担着更大的社会保障压力。从绝对量上看,地区GDP增加1亿元,相应地投入东部社会保险的资金会增加0.03亿元;而中部、西部地区则会增加0.0310和0.0426亿元。从相对量上看,东部地区GDP增长1%,会增加0.95%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而中部、西部地区GDP增长1%,会分别增加1.02%和1%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的扩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也越多。回归结果显示,地区GDP增长1%,东部地区会增加0.86%的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而中部、西部地区会分别增加0.91%和0.98%的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地区差异化矛盾,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由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投入力度不足造成。通过加大对中西部资金投入,可以起到均衡社会保障水平、缩小我国社会保障基尼系数的目的;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能给地区经济带来过重负担,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对于目前我国的情况,不能仅仅要求中、西部地区努力提高其社会保险水平,关键在于如何有效整合各地区的社会保障资源,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结论
本文通过整理计算反映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相关指标数据,根据基尼系数的相对平均差离散型测算方法,分析发现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我国社会保障基尼系数值较高,但呈不断缩小趋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在完善基于城镇居民群体社会保险制度的同时,需加强针对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工作,根据农村居民现实情况,建立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网络,逐步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金的投入。
第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相对较高,基尼系数值处于相对合理范围内。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建设对象,投入力度较大,但效果却差强人意,特别是城乡差距突出,地区差异明显。所以发展覆盖广、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关键,必须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起完善的居民养老保障个人账户系统,最终实现全社会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第三,基本医疗保险发展迅速,地区差异明显减小,体现了我国近年来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上的进步。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率,继续推进农村医疗保险的试点,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大病医疗保险的保障力度。
第四,失业保险近年来发展不明显,且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覆盖面较小,地区差异大。说明我国失业、工伤保险立法相对滞后,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单位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关注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健全灵活就业者的相关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保障金及申报工作的管理,提高居民参保意识。
第五,各社会保险项目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所以应根据地区客观现实,合理协调各社会保障项目之间发展的优先关系、轻重关系。在强调完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同时,也应注重其他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协调,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模式。
第六,地区经济发展与地区社会保障项目发展不协调,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应充分重视地区社会保障力量与资源的整合,适时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会保障账户,也要充分发挥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性试验的积极性,做到中央统一管理调控与地方部门自由度之间的有效平衡,注意城市化进程与社会保障发展关系的协同。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保障差异是逐步缩小的,但各社会保障项目间、城乡间及东中西部地区间发展差异不能忽视,我们应当重点建设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试点工作,注重社会保障项目设计的协调与资源整合,在加大社会保障金投入力度的同时,有序发展全国社会保障统筹管理制度体系。
注释:
①基尼系数在衡量收入差异上有显著的优越性,本文选择以基尼系数测算社会保障的差异化程度,是因为社会保障属收入分配中的第二次分配,实质上反映的仍然是收入分配问题。
②本文中各地区历年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基金收入和支出额数据,及其参保人数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历年各地区总人数和各地区GDP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③某社保项目的人均保险支出指标为地区该保险项目基金支出额与地区总人口数的比值;其参保人均保险支出指标为地区该保险项目基金支出额与该社会保障参保人数的比值。
④采用社会保险覆盖率为指标计算相关基尼系数的又一原因。
⑤根据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人均社会保障支出额=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总人口数。
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所缴纳的保险费、保费利息收入和政府补贴等,反映地区经济对社会保险的投入力度。社会保障基金支出间接反映居民社保福利收入。
⑦社会保障基金收支数据包括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的基金收支额。
标签:社会保险基金论文; 基本医疗保险论文; 洛伦兹曲线论文; 覆盖率论文; 新农保论文; 社会保障支出论文; 个人医疗保险论文; 工伤保险基金论文; 社保医疗保险论文; 生育险论文; 养老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