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南——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两次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两次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讲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地实施“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件大事。 在2000年6月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江泽民同志站在我们党面向新世纪进一步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战略高度,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作了明确的、科学的定位。这个定位,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三是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政治优势。在这里,江泽民同志从“生命线”、“中心环节”和“重要优势”三个主要的方面进行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的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思考的是怎样根据江泽民同志所作的科学定位,密切结合高校工作的实际,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在江泽民同志的两次讲话中得到最为集中和最为充分的体现,一次是1999年6 月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一次是2000年2月1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这两次讲话,一次主要是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了纵向深入的论述,一次主要是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了横向展开的论述。两次讲话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完整理论,是21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南。
一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谈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有三个基本观点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一,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高度,深刻认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再次提到综合国力这个概念,认为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国防实力,而且还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当代中国,民族凝聚力同样是理解和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 1998 年和1999年,我们不仅靠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建立起来的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且还依靠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战胜了百年罕见的自然灾害;同时,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同样依靠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经受了严峻的考验;1999年5月8日,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这样重大的政治、外交事件和严重的军事威胁,我们同样经受住了考验。这里,应该说,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保证作用,发挥着强大的支撑力量。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下,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能够求得经济、政治、社会和科技、教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在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同时,必须极大地增强民族凝聚力。这是真正壮大我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共同构成今日我国的综合国力。那么,怎样在全国人民中间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呢?江泽民同志提到,在当代中国,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取决于三个主要的因素,即三个“来自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一是来自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历史绵延五千年,民族凝聚力是我们民族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灵魂。这是我们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条件。二是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华民族要在21世纪不断前进、不断发展,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就要在实践中不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我们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现实条件。三是来自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也是我们新时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最为重要的思想基础。这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理论条件或根据。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这三个方面,正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我们应该深刻地理解:“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民族优良传统的发扬,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形成与巩固,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工作,而这些都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和内容。”(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1999年6月16日)面向21世纪, 我们应该从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高度,从国家的强盛、民族的繁荣、社会的进步的高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像有些人理解的是一项“虚”的工作,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实就实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是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如何从这个高度来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当前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的一项重要任务。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看作是学校自身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它是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的一项最为基础的工作。
第二,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新要求和新任务的认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但是,全面地理解素质教育中“素质”的内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就要对素质的内涵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解,否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就不可能到位,就不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和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首先明确了素质教育中素质的内涵,把它概括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两个主要的方面。对素质的这两个方面的概括,是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四个方面的进一步的阐述和发展。“四有”新人,实际上就是从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方面提出培养目标问题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完整地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不可偏废。
根据我们党和国家面向21世纪的新任务,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在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并明确提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关于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讲了三层意思:一是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二是根据当前我们国家发展的实际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三是进一步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以及学生走向社会的要求,提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三个递进层次的论述,对我们理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素质的内涵,对我们理解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第三,从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的高度,深刻认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强调了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性,强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灵魂的作用。但是,不论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还是其他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要和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密切结合起来,都要和我们培养人这个最终的目标结合起来。因此,当前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关注和密切结合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密切地结合起来,这也就是江泽民同志后来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渗透力和感召力的问题。
这三个基本观点,主要是从纵向的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作了深入的阐述。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至今已经一年多了,对江泽民同志在这次会议讲话中强调的这些观点,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程度的宣传和研究,但是和新世纪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宣传和研究还是不够深入的。如何把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阐述的这些思想,同学校工作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得到进一步的贯彻和落实,依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2月1日发表的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就其着力点而言,主要是从横向上展开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思想性的论述。江泽民同志的这次“谈话”,是由基础教育中的三个案例引发的,但涉及的却是教育发展的全局问题。江泽民同志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对教育的性质、任务、方针和方向作了深刻的阐述。
江泽民同志“谈话”的切入点,直接针对当前学校工作中存在的知识教育和学校设施建设“抓得比较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纪律法制教育等方面“抓得比较松”的现象。这一“紧”一“松”,实际上就是当前“两手抓”中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学校工作中的反映。针对这种现象,江泽民同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鲜明地提出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重要思想。
理解江泽民同志“谈话”的精神,关键是全面理解教育作为“系统工程”的涵义。其中主要涵盖三个层面的内容:
首先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任何系统工程构建和运行的基础,就在于内容的系统性。在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上,“谈话”提出教育应该全面地包括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在“谈话”中,江泽民同志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性,这些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德育的内容。江泽民同志在这里强调的文化知识教育和德育两个基本的内容,同他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素质内涵理解中强调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是一脉相承的。不能把握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就不可能有教育整个系统工程的健康运作和可持续发展。应该看到,在“谈话”中,江泽民同志从“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切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在对“谈话”精神的宣传和研究中,对教育内容系统性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当前,我们应该深入地从教育内容的系统性的全面理解和切实贯彻上,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次是教育过程的系统性。系统工程内容的系统性决定了过程的系统性。在这一方面,江泽民同志主要强调了三个重要的思想。第一,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过程的系统性。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如何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进小学、中学和大学期间的德育,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实效性。这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之点。第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过程的系统性。这里所说的教育,大多是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教育,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也限于在校期间的教育。应该看到,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多地是在他们走向社会以后,在社会上进一步接受教育的结果,“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实现的”(《人民日报》2000年3月1日)。这也许就是我们讲的终身教育的本意。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学校对学生所进行的知识教育不可能是完整无缺的,更不可能是终生够用的。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的能力和素质的教育,则可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学校教育怎样为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自我教育提供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其中包括学生走出校门自立于社会所需要的不断加强自我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的能力。第三,学生素质和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系统性。江泽民同志在“谈话”中反复强调,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应该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关键之一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我们在谈到高校“两课”教育教学问题时总是强调:各级领导是否重视“两课”教育教学,就看他们是否重视“两课”教师;是否落实了“两课”教育教学的各项政策,就看这些政策是否落实在教师身上。教师是推进“两课”教育教学的关键。进而言之,整个素质教育、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关键也在于教师。这也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有一个时期主抓教育。他多次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同志在“谈话”中,深入地分析了学生素质教育和教师自身素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辩证关系。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能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能否培养出高层次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就在于能否造就一支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的高校教师队伍。
最后是教育环境的系统性。要把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把这些方面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和运作。环境的系统性是建立在内容的系统性和过程的系统性的基础上的。环境的系统性不能脱离内容的系统性,内容的系统性决定了环境的系统性。这是因为,无论是文化知识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结合起来去做。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家庭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有着更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此,“不仅教育部门要做,宣传思想部门、政法部门以及其他部门都要来做,全党全社会都要来做”。
江泽民同志对“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深刻论述,实际上向我们提出了四个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这就是:如何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发挥教师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如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这四个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谈话”中已经作了重要阐述,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结合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付诸于工作实际,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
总之,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两次重要讲话,对我们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研究和形成21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时,首先就要以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精神为理论指南,密切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这里不仅包括提高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认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提高从事学校各级管理工作的干部和所有教师的认识,同时也要不失时机地向全社会作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