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眼科 江苏常州 213000;2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江苏常州 213000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翼状胬肉切除术在临床中所具有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3月~2018年9月期间于本院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治疗的患者36例,共47眼,采用随机抽选法将其分为常规组患者18例共22眼,研究组患者18例共25眼。常规组患者接受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术后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常规组,且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应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在有效降低复发概率的同时,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临床治疗;治疗效果
在临床治疗中,翼状胬肉是由于角膜缘干细胞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病变,为睑裂区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的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向角膜侵入,单眼或双眼受犯,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翅膀而得名。患者在患病初期,症状表现为眼球轻微不适,随着病情的发展将对患者视力和眼球运动造成障碍,且尚无有效控制办法,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治疗,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复发率较高,需要与新型治疗方法联合治疗,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1]。因此,为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翼状胬肉切除术在临床中所具有的治疗效果,故开展此次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纳入2016年3月~2018年9月期间于本院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治疗的患者36例,共47眼,采用随机抽选法将其分为常规组患者18例共22眼,研究组患者18例共25眼。常规组18例患者,男6例,女12例,年龄43~82岁,平均(62.52±1.35)岁,单左眼7例,单右眼5例,双眼5例;研究组18例患者,男7例,女11例,年龄42~84岁,平均(63.47±1.58)岁,单左眼6例,单右眼7例,双眼6例。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眼数资料对比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需使用双氯芬酸钠眼液和加替沙星滴眼液进行术前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采用双氯芬酸钠眼液和托百士眼液进行术前治疗。术前需要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肺功能及眼部手术条件等体征进行详细检查,应确保避免存在治疗禁忌症的患者参与治疗。
常规组患者接受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使用碘伏溶液对病眼四周予以常规消毒,使用丙美卡因表面麻醉后开睑器开睑,其后采用5毫升2%浓度利多卡因与5滴1%浓度肾上腺素混合溶剂于患者病眼胬肉处实施局部麻醉,麻醉生效后用组织剪钝性分离翼状胬肉达胬肉头部,其后由胬肉两侧对巩膜上球结膜与胬肉颈部、体部进行钝性分离至泪阜,剪除胬肉组织并刮除角巩膜缘胬肉组织,最后对巩膜裸露区予以热灼热止血。将球结膜6针间断缝合固定在浅层巩膜上。术顺,术毕后于病眼涂抹典必舒眼膏并进行包扎。安返[2]。
研究组患者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术,术前准备及胬肉切除方法同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操作如下:待患者翼状胬肉切除后,颞上方近角膜缘处取一与裸露区相应大小结膜瓣,将结膜瓣紧密贴合于鼻侧巩膜裸露区,角膜缘侧两个角连同球结膜间断缝合固定在浅层巩膜上,共2针,结膜瓣周边连同球结膜间断缝合,游离球结膜上下2针间断缝合。术顺,术毕后于病眼涂抹典必舒眼膏并进行包扎。安返[3]。
两组患者在术后5天内均需对其术后恢复情况进行严格观察和记录,对于术后病眼出现疼痛和感染及出血体征指标的患者应立即予以相关治疗。
1.3治疗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进行调查、统计。
疗效判定指标:显效:治疗后,手术创面完全愈合且巩膜与角膜表面平滑,未出现增生;有效:治疗后,创面愈合程度较高,巩膜与角膜表面较为平滑,有轻微增生;无效:创面基本愈合,但巩膜与角膜表面及增生情况较差或复发。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当统计结果对比存在明显组间差异时(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对比
经调查统计,常规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为(2.26±0.85)d,住院治疗时间为(9.06±1.74)d,研究组上述时间分别为(1.42±0.59)d,(6.64±2.06)d。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t=3.4443,3.8075;P=0.0015,0.0006)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对比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术后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常规组,且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对比(n,%)
3讨论
切除疗法作为目前临床中对翼状胬肉所采取的主要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术中对患者角膜缘干细胞组织造成一定损伤,对术后翼状胬肉的复发提供了一定基础,导致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无形中延长了治疗周期,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术后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常规组,且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近年来随着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术的发展,已开始被逐步应用于翼状胬肉的临床联合治疗中,可利用患者自身结膜瓣组织有效对患者接受胬肉切除后的角膜缘组织及眼表组织予以修复,提升手术创面的愈合水平。与此同时,通过眼表组织的修复,可有效抑制结膜纤维组织的生成增生。因此,这两种治疗方法的联合使用,在起到有效治疗作用的同时,通过眼球受损组织的修复,进一步提升治疗预后效果,保证治疗质量[4]。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应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在有效降低复发概率的同时,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祖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两种术式疗效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09):39+41.
[2]岑爱丽.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与护理新进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7):183-185+191.
[3]师雅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8):76-77.
[4]张春玲.580例翼状胬肉切除术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06):655-656.
论文作者:张姝琦1,潘恂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患者论文; 角膜论文; 术后论文; 结膜论文; 巩膜论文; 常规论文; 干细胞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上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