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玲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南京 211504)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脑梗塞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52例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优质护理和干预。出院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接受优质护理后,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脑梗塞病人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保健意识,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 脑梗塞;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192-02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 stroke),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病情进展迅速、恢复时间较长、常留有后遗症、残障率也高,给生活和工作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1]。对于此类病人,给予优质的护理和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1.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52例脑梗塞病人,男40例,女12例;年龄58~75岁,均符合脑梗塞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优质护理和干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均具有可比性(P>0.05)。
2.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包括常规的体位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饮食指导和大小便护理等。
2.2 实验组
2.2.1加强脑梗塞疾病的知识宣教,培养患者健康的心理状态 1)以病室为单位,由护理人员先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程度及相关疾病知识的需求,针对性地讲解脑梗塞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疾病转归等,使患者了解不良的情绪、早期的康复治疗、恰当的营养摄入、积极的家庭支持的重要性;邀请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各自的患病经历、治疗过程、康复锻炼经验等,鼓励大家以乐观向上的情绪对待疾病,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坚定患者早治疗、坚持治疗的信心与决心。2)嘱患者严格遵守医嘱,按时进行药物治疗,详细交待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副作用、注意事项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使患者对疾病能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客观的认识,了解脑梗塞虽然是一种可以危及生命的疾病,但是只要充分与医生、护士配合,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
2.2.2区别患者的病情及时疏导心理障碍 脑梗塞是一种慢性病。不同的患病阶段、疾病的严重程度可能对每位患者分别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由于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的程度、生活习惯与性格特征的不同,也会产生各自不同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护士要区别对待每位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实际心理需求,及时疏导心理障碍,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护士要以诚恳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协助其正确接受患病的事实;关心体贴病人,给予正性的心理支持,减少负性不良的情绪状态,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疾病,战胜疾病。
2.2.3及早进行康复指导 急性脑梗塞患者多数易发生肢体偏瘫,如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就成为康复训练的重中之重。肢体停止运动1周后即可发生肌萎缩,因此,康复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越早,肢体功能恢复就越好。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持续48h以后,就应着手进行康复训练的准备[2]。1)肢体功能训练:护士可以用按、拿、搓、摇等方法,来刺激患肢的感觉,并协助患者进行患侧肢体主动与被动运动;在病情允许时,酌情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坐起、站立、行走的练习。2)吞咽功能训练:定时按摩患者的面部肌肉,指导患者进行吹气、鼓腮、张闭颌等肌肉运动;当患者进食时,指导患者用健侧牙齿咀嚼,用患侧吞咽,可以用手推动喉部,帮助其进行吞咽。 3)语言功能训练:指导病人练习噘嘴、弹舌等动作,每个5~10次;教病人学习单音节发声,当病人能准确发音后,三个音连在一起重复发音,每日重复训练多次[3]。
2.2.4正确的出院指导 1)饮食指导。为保证患者摄入均衡的营养物质,应着重指导家属进行饮食护理。以清淡为主,多食蔬菜水果,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及富含纤维素、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合理搭配五谷杂粮,少吃肥肉、奶油、蛋黄、动物内脏等,饮食适量,不可过饱,适量饮茶,禁烟酒[4]。2)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告知病人及家属康复必须要持之以恒,切不可急于求成。①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指导病人进行进食、穿脱衣服、双手交替拍球、拨算珠、捡豆子等活动,促进病人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②语言训练:根据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情况,督促彼此间多以单词、短句,并结合手势、表情、动作等形式,进行相互的交流,适时给予正性鼓励,以增加患者的自信心。3)起床、坐起、低头系鞋带等体位变换时动作宜缓慢,不可过猛过急、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外出有人陪护,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1]。
3.结果
3.1 疗效观察指标
1)显效:患者身体的各项功能完全恢复,生活可以自理。2)有效:患者身体的各项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3)无效:患者的病情无变化或加重。
3.2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率比较 例(%)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26 22 3 1 96.15
对照组26 10 8 8 69.2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护理学也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三个护理阶段。护理活动也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通过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对比发现: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降低了患者焦虑程度、加强了患者对医疗康复知识的了解、提高了医患之间沟通的程度,还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患者经过优质护理的系统指导后,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 内科护理学[M]. 第4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陆晓芳.脑梗塞病人的健康教育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4,25:212-213.
[3] 汪先芹.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2014,5:249-250.
[4] 虞旭贞.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护理[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6:79-79.
论文作者:朱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塞论文; 病人论文; 疾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功能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