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维修人员 培养目标 途径
目前,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维修业在维修观念、维修制度、维修力量、作业方式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过去,由于车辆有限,配件紧缺,人们总是力求通过总成修理、换件修理、旧件修理等方式使车辆尽可能的延期使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车辆更新和车辆维修方面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使用的车辆在3-5年之后就开始普遍置换更新;另一方面,由于汽车零部件的极大丰富、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的集成化,使得从前以旧件修复为主的修理方式,发展成为今天以换件修理为主的修理方式。由此,助推了汽车销售市场的扩张,同时,新的维修方式也对汽车维修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汽车维修企业技术设备和人员素质方面都必须进行全方位的转型和提升。
一、汽车专业人才现状调研
1、从业人员紧缺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大好形势的带动下,我国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在汽车消费的强力推动下,中国的汽车维修业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辽宁省内汽车维修相关企业共有约11000多家,其中一类企业800多家、二类企业3100多家、三类企业5800多家、其他900多家。从业人数约为10余万人,其中负责及管理人员为8800余人、质量检验员7800余人、汽车维修人员72000余人。平均每个企业与企业拥有从业人数比约为1:10,而平均每个企业与企业拥有维修人员的人数比约为1:7,这些数字同样反映出省内汽车维修企业用工荒的局面。
2、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在世人的眼里,修理汽车是一项又脏又累的活儿,但也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活儿,正如大家传统观念中普遍认为的,是一项“赖汉干不了,好汉不愿干”的工作。他们的工作能力只局限在车辆的常规保养和小修作业范围内,面对现代汽车新技术的问题,这部分员工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为了扭转人员素质低下的不利局面,近年来,企业在用工方面逐渐向有一定学历和素质水平的大中专学生方向转移,以应对汽车新技术的挑战。如此,企业在用工方面就出现了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的情况。
3、从业人员流动性大
通过企业调研和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我们发现,汽车维修企业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仅以本专业毕业生的企业留存率为例,企业一年的留存率不足30%,企业三年的留存率更是不足10%。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期望值较高,所以对企业的忠诚度就下降,从而频频更换工作单位成为使然。
4、维修岗位从业人员学历比例分析
在对辽宁省汽车维修行业进行抽样调查的部分维修企业中,企业从业人员约11600人,其中汽车机电维修工为4559人,占总从业人数的39.3%。统计发现,在汽车机电维修工的岗位中,本科学历有149人,大专(高职)学历有915人,中专(职高及技校)学历有2414人。各种学历所占的比例情况如表1所示。
从以上分析情况可以看出,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维修工作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这促使着维修企业必须调整用人方向,向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方向发展。
5、维修岗位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分析
在对汽车维修企业抽样调查的4559名汽车机电维修工中,18-20岁的有479人,21-30岁的有2033人,31-40岁的有1709人,40岁以上的有338人。各种年龄段所占的比例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从业人员年龄结构的比例情况可以分析看出:
(1)机电维修工岗位的骨干力量主要是20-40岁区间的人员。这是因为,大中专毕业生(21-30岁区间)在企业的就业已经占据了很大一个比例,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企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另外,无论从精力、体力、能力等各个方面,31-40岁区间的人员都处于最佳时期,不仅经验丰富,处理问题也更加全面、沉稳,是企业尤为重视的员工队伍。
(2)40岁以上的人员数量很少,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员工一部分人员走上了管理岗位或是领导岗位,而一少部分人则选择了走技术路线,留在一线做技术支持,同时也起着“传、帮、带”的作用。
(3)18-20岁的人员数量也相对较少。
6、企业对岗位用人的要求
(1)首先,企业最看重的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2)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适中的学历。大专生地位较高,期望值也较高,企业在用工时就着重挑选中专、技校的学生, 给我们中职学生就业带来机会。
二、确立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创新精神,掌握汽车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汽车维护、保养、故障检测维修、营销和驾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级蓝领人才。
其面向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的岗位包括:
主要就业岗位: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维护、故障检测维修。
拓展工作岗位:前台接待(服务顾问)、汽车销售、配件管理、汽车保险等
目标升迁岗位:技术(总监)经理、车间主任、服务经理等工作岗位。
三、提升汽车专业人才技能的途径
1、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双师型教师既是理论课教师又是实践课教师,从事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工作,这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工程实例使理论教学内容更加饱满,克服理论教学中的常见的空洞乏味的现象。
2、校企牵手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创新。
校外实训基地模式就是学校为弥补自身实训教学资源的不足,依托企业提供场地、设备、项目和师资等,通过付给相应费用,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体验学习、实训操作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或者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安排在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建立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和松散型的顶岗实习基地。
3、工学结合开展订单培养的创新。
订单培养模式就是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针对企业特定岗位人才能力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利用校企共同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直接就职于订单企业。
4、加大实训课的比例,强化训练。
中职学生年龄小,文化课底子薄,必须从动手强化技能上下功夫。遵循“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全方位打造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蓝领人才。
【参考文献】
1、职业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J】杨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8);
2、高职“能力核心+订单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卢晓春、李明惠、胡昌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5);
论文作者:杜林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企业论文; 汽车论文; 岗位论文; 汽车维修论文; 从业人员论文; 专业人才论文; 机电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