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打造新创企业_经济论文

EMBA,打造企业新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贵论文,企业论文,EMB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中国加入WTO那一刻起,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便跟随而来。“要么学习,要么消失”已成为国内企业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箴言。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就不断加大对学习的投入,各类培训班、研修班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继MBA之后,EMBA再热当今培训市场。

前不久,清华首届EMBA开训,包括天津市副市长在内的150名学员参加了学习。其实,这个学费少则十几万,多则高达25万元的“培训班”,在中国教育界甫一亮相,便穿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

高贵的精英工程

EMBA,是英文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的缩写,是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EMBA和MBA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MBA培养的是20多岁的管理人员,而EMBA学习的对象却是大企业30多岁的主管,包括CEO和董事长,或某个领域的开拓者、领头羊。据悉,2002年9月13日清华首届EMBA培训班,董事长和总经理占56%,副总经理、政府官员、部门经理占44%。其中有4名学员是联想高层管理人员,包括联想副总裁陈绍鹏、中国建工总公司副总经理曾肇河、泰鸿集团董事长段伟红等也是清华首届EMBA的新生。这些学员有的开着专车,也有的坐飞机来上课,个个西装革履,气宇轩昂。

EMBA还有一个令人瞩目之处在于它的“天价学费”。按照国际惯例,EMBA的学费要比MBA高出一倍以上,国家教育部对EMBA的指导价格为20万元。而本土EMBA的价格也拉开差距,复旦为23万、清华25万,这些费用中并不包括出国培训的交通、食宿等费用。EMBA课程每月只有3至4天,这样算下来,其收费标准约为3000元/天,最后给一个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的学位。据了解,教育部规定,EMBA师资中必须有30%以上的境外师资。据目前行情,请国外一流大学的一流教授上一天课,一般报酬是两三千美元,有的甚至高达四五千美元,还不包括差旅费、食宿费等。要办EMBA,就必需要有优秀的境外师资支撑,这是一笔昂贵的开支。除此之外,培训班对学员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吃、住、学全都设在“五星级”饭店,由此抬高了EMBA的学费。

如此昂贵的学费是否划得来?有家培训班的工作人员说:“对一般人来讲是贵了点,但一般人学了也没用,而对企业家来说,不是很多,通过学习对受训者事业的发展很有帮助,我们广泛分布的校友网络是学员在各地顺利发展的无形资产。高投入定会给学员带来高回报。”

关于EMBA学费问题,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金玉指出:在国外,如一流科学家的报告会也是高收费的。我所认识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学者古尔德的报告会,收费就很高,但他是世界一流的专家,科学思想具有独创性;来听报告的人都是自己出资,而且不与学位挂钩。我对经济界的事知道得不多,但关键是,出了这么多钱,能不能得到货真价实的知识。

奇特的贵族经济

194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首办EMBA,目前全美国就有122个EMBA项目,拥有毕业生9500人,学费一般在6-11万美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负责人只有4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这些大专以上学历的老总中,有50%学的是管理,现在至少有400家企业的5000多名高级管理人员急需接受EMBA培训,按人均20万收费,还有10亿元的培训市场。清华首届EMBA原计划招收120人,但录取时人数达到了150人。笔者从国务院学位办获悉,2002年全国共有30所高校开始开展EMBA专业学位教育工作。EMBA热的背后,许多人看中的是读书之外带来的巨大的附加价值。

进EMBA班“充电”、“镀金”的老板们,不少人并不单纯为了学习、提高,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花大价钱来读书的这部分人其实把更多心思花在了如何建立自己的一个高层次的“老板圈”上。

由于攻读EMBA的学员层次普遍较高:他们有的是国有大型企业的中流砥柱,有的是外资企业的资深员工,更不乏创业者,职业经理人。因此,能够跻身这个圈子,确实能够寻找更多的机会。

学员个人之间自发的小范围开展的“朋友经济”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不少开展EMBA教育的高校也因此精心打造校友会、同学会。某铁路局的一位副局长说,他每天接到的电话十个有五六个都是EMBA班的同学打过来的,他们互相探讨工作上的一些问题,互出主意。其铁路局新增开往上海的高档列车从内部设计到服务管理,都有这些“智囊团”的功劳。ABB公司的总经理曾经请讲授统计知识的老师到公司做一次演示,发现老师的数据和过去所做的不同,于是他就请老师帮忙看看流程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最后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后来这位老师也成为该公司的顾问。

一位老总甚至直言不讳:市场经济就是“朋友经济”,一个光有才能没有“路子”的人才,搞搞技术工作还行,干经营管理就会处于劣势。

正因为如此,学校在安排EMBA的学生交往上也是煞费苦心。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课程总监介绍,他们在分班时十分注意学生成分的搭配,有国企、外企、私企、民营、政府部门等不同领域的,有从事金融证券、营销、生产制造、法律等不同行业的。此外每个EMBA班开学前都会进行全封闭培训,让大家吃住在一起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们尽快融合交流。有“中国特色”的EMBA“精英教育”,就这样打造了中国的新“精英阶层”。

贵族之路怎么走

近几年来,国内MBA教育的发展相当迅猛,然而,各地层出不穷的MBA却令人眼花缭乱,以至于良莠不齐。MBA的含金量贬值。目前,EMBA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在培训市场上引发的热效应让人们开始担心。贵族之路怎么走?

教育界人士指出,国内高校开办EMBA项目应注重培养企业家的思维,改变企业的运作方式,促进中国企业进一步全球化和国际化,这才是中国EMBA教育的真正核心。如果只考虑经济利益,而不顾质量地只顾开班赚钱,那么,不仅其自身发展不能长久,也会危害到EMBA教育事业的发展。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教授认为,中国高校的EMBA教育2002年是刚刚试点,考试形式的变革、招生对象的限定以及培养方式的自主性等,都突破了传统教育体制的限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冲击是必然的。但其意义并不在于所谓的“天价学费”上,而是意味着教育体制真正开始与国际“接轨”,那就是将招生培养权利放给学校,生源、学费以及教学质量都直接接受市场的“评判”。如EMBA学员不做论文,而是做解决企业管理中实际问题的专题报告,就表明了其市场导向。其次,EMBA热起来,还有利于造就一大批职业化的高级企业管理人员,改变目前众多企业家的“官本位”意识。

对于“精英教育”的未来,社会反应不一。有人认为,现有的社会,到处是机会,如何把握?扩大社交圈,通过朋友掌握更多信息,获得更多便利,寻求更大发展的确是一条不错的途径。事实上,即使不提“朋友经济”、“校友经济”,这种做法也已经在生活中为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使用。也有人认为,“朋友经济”不值得提倡,“经济”这个概念,不应以阶层、圈子来界定,“朋友经济”所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等后果大家也应该看到。

笔者认为: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高层管理者的职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是必然趋势。第一,关键接受的教育是否价有所值。第二,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都要有一个正确的理念:中国企业急需EMBA人才,中国人才急需EMBA知识。所庆幸的是,进了清华EMBA的门并不等于百分之百拿到学位证书,清华对学员的管理内部也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如果培训者只是为了收几个培训费,受训者只图交几个朋友、拿一张文凭,“精英”工程必将成为“豆腐渣工程”。

标签:;  ;  ;  ;  

EMBA,打造新创企业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