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输配电线路管理是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环节,如何降低输配电线路跳闸率成为电力企业面临的紧要问题,加强输配电线路的 专业化管理,逐步实现输配电线路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流程化势在必行。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对电力优质服务的要求提高,如何确保输配电线路的正常运作,全面降低跳闸 率对响应客户需要、提升电力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至关重要。
一、输配电线路故障跳闸原因
引发输配电线路故障跳闸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
第一,季节性故障原因比较突出,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进入雨季后,受雷雨等强对流天气引发的线路故障跳闸较多,避雷器、电缆、配 变、跌落开关引起线路故障跳闸。外力破坏、树害引起线路故障跳闸环比分别增长 128.6%和 50%,鸟害基本持平,雷击导线和绝缘子故障 跳闸增加了 12 条•次。
第二,从电压等级看,10 千伏线路故障跳闸、停运率居高不下,因避雷器、跌落开关、绝缘子、电缆、配变和设备线夹等设备类引起的故 障较多,占比高达 43.6%,其中,配变、跌落开关、综合配电箱等引起线路跳闸占 20%,暴露出低压设备运维、检修工作十分薄弱。设备检 修(含春检)完成率较高,达 88%,但设备类故障无明显下降;设备巡视次数多,但巡视质量低。暴露出线路运维、检修工作和施工质量差 。
第三,电缆引起故障较多,反映出电缆施工工艺差,运输、预防性试验和日常运维、检修等工作还十分薄弱。此外,用户设备引起线路故障 较多,对用户设备的监管存在不足。其它原因中,不可抗力占 1.7%,占比较小。侧面反映出降低线路跳闸率的根源需从企业自身建设入手 。
二、故障治理的管理措施
首先,要加强输配电线路专业化管理,逐步规范流程,实现闭环管理。建立健全输配电线路运行和检修相互独立、相互监督的运维检修管理 体系,基本实现运行、检修界限划分明确,流程合理规范。
其次,加强监督管理。强化线路运维、检修抽查及工作质量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现场抽查监督工作并严格考核 。必要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抽检比例。建立健全线路运维、检修流程。制订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坚决杜绝同一设备缺陷重复检修,有效 降低线路停运时间,结合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线路运行、检修流程的规范化。
其三,加强输配电线路考核工作。推行线路跳闸预测指标管理,参照电力行业相关跳闸指标,11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考核线路跳闸率和停 运率,35 千伏、10 千伏线路考核故障停运率,10 千伏线路同时考核故障停运率年降低率,逐步降低线路跳闸率和故障停运率。
最后,加强专业培训工作。针对由电缆原因引起故障较多,加强电缆及架空线路运行、检修和施工安装工艺等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人员技术 水平。加强线路运行分析和交流工作,针对线路跳闸,特别是 110 千伏及以上线路跳闸情况,要深入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根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加强同业 对标管理,在同行业内找差距,特别是气候原因引起的线路跳闸情况,要与同行业、同区域、同时间段内线路故障跳闸情况作深入对比分析 ,找准问题的真实根源,以利于下一步整改和提高。
三、故障治理的技术措施
采用有效技术手段,缩短线路故障的发现和恢复时间。推广应用故障指示器等线路在线监测系统,优先在线路长、故障跳闸次数多的线路上 进行安装。
强化线路运维到位率及工作质量管理工作。推广应用线路巡检系统,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规范人员的行为,切实提高线路巡视到位率和巡视质 量。对符合运规、调规等规程要求的 35 千伏、10 千伏线路,应根据实际情况投入重合闸保护压板,同时加强正常投入的重合闸装置的定 检与维护。
加强保护定值管理,畅通信息共享流程,根据负荷、线路参数变化情况及时对定值进行校核或调整。
加强技术监督管理,积极开展电气设备性能、化学监督在内的各项监督工作,按规程要求进行预防性试验,强化从设备选型到退役的全过程 技术监督管理,及时对同类问题发布预警或告警。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从设备线夹、引线、电缆等引起的故障跳闸情况看,与施工质量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应制定施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规 范施工流程,并通过培训提高施工工艺。
四、加强输配线路设备管理
加强设备管理工作,严格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准确掌握线路设备状况。针对运行年限长的线路设备,依据技术监督及相关检测、试验结果 ,对老化设备及时进行更新改造,确保设备状态始终良好。努力提高线路抵抗恶劣气候的能力。
加强设备缺陷治理。要在运行、检修相互独立的基础上,规范设备缺陷发现及治理的主要流程,并按时限要求进行考核。针对线路跳闸原因 情况,应重点加强配变、绝缘子等设备的缺陷排查整治工作。
加强线路基础管理。以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为契机,及时更新完善线路基础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并与现场实际相符。加强防雷工作。结 合本地区雷区分布图,根据线路走廊雷电活动强度、地形地貌及线路结构的不同,进行差异化配置,合理使用防雷绝缘子,认真分析雷害性 质(如直击、绕击雷),安装防雷装置,综合采取减小地线保护角、改善接地装置、适当加强绝缘、加强避雷线运维工作等措施降低线路雷 害风险。
加强防鸟害工作。应及时总结线路运行经验和鸟类活动规律,鸟害多发区应及时安装防鸟装置,如防鸟刺、驱鸟装置等,并加强检查和维护 。加强防外力破坏工作。及时清理线路通道内的树障、堆积物等,在易引起外力碰撞的区段设立相关警示标志、警示灯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
加强线路检测、检修工作。针对配变、避雷器故障较多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严格按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相关要求进行检测或试 验;加强低值、零值绝缘子的检测及更换。特别是加强春检质量,坚决减少或杜绝线路春检后因设备等原因再次发生跳闸,扎实提高线路检 修质量。加强外委单位管理工作。强化对外委设备的现场抽检,按抽检结果严格进行考核,扎实提高外委单位的运维、检测和检修质量。
加强电缆运行管理,严格按照加强电缆设计选型、运输、施工、试验、运行、检修等关键环节的规范管理,提高电缆施工工艺,严格进行预 防性试验等。加强电缆线路负荷和电缆附件、关键接点的温度检测,防止过负荷运行,电缆路径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严格按运行规程对 电缆夹层等进行巡检,电缆线路发生故障后,应检查接地系统受损情况。
论文作者:杨培恩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线路论文; 故障论文; 设备论文; 电缆论文; 工作论文; 输配电论文; 较多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