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验艺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问题。实验艺术自身的探索性就充满了挑战。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成为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坚守与演变”为题,试图从艺术发展脉络来引述实验艺术的演变,从而给出实验艺术教学方面的一些参考。
关键词:实验艺术;坚守;演变
一、艺术的演变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在国内,艺术形态的新一轮转变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而不断深化的。这一时期,西方艺术的发展早已经过了我们所谓的现代艺术的范畴,已经出现了大量探索性的艺术作品和具有强烈批判意识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多从关注社会现状切入而不断深化。代表性的艺术家如德国的约瑟夫·博伊斯,英国的达明安·赫斯特,他们的作品注重观念的表达,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作品,对社会现实展开批判或再现。如果说这种形式还要有一种根源的话,那么我想应该从马奈所生活的时代,就已经存在这种探索性尝试,来展现对艺术的新的思考。而在国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能够被人们接受的艺术形式,还是以马奈为分割点之后的架上艺术,这跟当时社会形态的发展状况有着很大的关系。官方或者是政府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艺术的发展形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艺术形式也展现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思想意识比较超前的艺术家,早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绘画形式,开始接受并模仿西方当代艺术,从而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实验水墨等艺术形式便应运而生。在不断探索艺术发展的过程中间,创作者更能抓住艺术与现实社会的关联,也通过艺术作品呈现出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方式和批判。
二、实验艺术的当代性
大部分人们习惯性的将实验艺术与前卫艺术、先锋艺术、当代艺术混为一谈。这几种艺术形式,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首先,它们都很强调个人意识在作品中的流露,但是相对于先锋艺术和前卫艺术,探索性在实验艺术的创作过程中的占据了重要位置,这种探索性就决定了实验艺术形式的复杂多变。这个过程中,“当代性”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期会因为时代的特点而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这种内涵往往跟当下社会的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里要谈的实验艺术的当代性,笔者认为其含义同中国当代艺术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微妙关系。
当人们的物质水平到达一定的高度之后,我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精神世界的短缺所带来的困扰。为摆脱这种困扰,最本能的认知还是会回归到对本源文化的关注和重新认识。而艺术家们往往在这方面有着比平常人更为灵敏的嗅觉,这也是实验艺术发展形态逐渐丰富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坚守中不断探索
谈到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实验水墨是最为人们所了解的。中国画的发展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融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于其中,演绎出多姿多彩的新的水墨画形式。相对于此,实验艺术对传统的应用更为广泛,绘画、民间美术、传统工艺美术等等都可以是其创作素材。吕胜中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就关注于民间美术在现当代艺术中的应用。其作品《招魂堂》中,大量的红色人形剪纸的运用,为其成功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使得“人形剪纸”成为他独有的艺术符号。徐冰作品《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以新材料,新形式展现了元代绘画大师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材料选择方面,他以现成品作为素材,树枝、植物的茎叶、麻丝、纸张等等,在光影的作用下,通过合理的排列组合,呈现出一种和原作相似的视觉感受,这些看似平常的没有生命力的事物在这样的作品中,被重新唤醒。似乎昭示着一些看似不起眼或者是老旧的东西,依然有着内在的生命力,只是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方式去唤醒它。相对于应用现成品的方式,从民间美术中寻找创作元素,则会产生另外一种对传统文化魅力的深层次认知。2014年底,邱志杰在其《齐物》竹编作品展览中,将竹编工艺运用在自己作品的创作中。而展览主题“齐物”则是选自《庄子·齐物论》一篇,齐物论所言世间万物相异,却最终又能归一。这些竹编作品各有特色,却都是有竹子衍生而来,这样的一种方式很好地呈现了展览的主题。在这个展览中,邱志杰先生不仅将传统手工艺的元素成功运用,在对传统经典文化著作的应用,也是一个典范。
作品不再是单纯的一个物件,而是综合了传统哲学理念以及传统手工艺的综合体。
传统元素的转换,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艺术最初的发生,其意图及功能是极为简单的,也不会有固定的程式和法则,只是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才形成了所谓的风格流派。所以,抓住传统文化那种最本真的创作意图,才是我们之后在实验艺术发展过程中需要秉承的。也就是说,对传统语言的转换,不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模仿和再现,而是通过对传统的学习和了解,逐渐丰富自身的认知,并最终以对艺术本源的了解为夙求,从而更好的为实验艺术的发展,创造无限可能。
“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们总是在不停地寻找,探索艺术发展的多种可能,逐渐丰富的新媒介一次次地将艺术的演变带向另一种高度。当形式和视觉逐渐形成一种令人疲倦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艺术能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启发。实验艺术的教学,需要坚持对艺术本质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冷静地思考自身传统文化,不管是“人形剪纸”,还是新形式的竹编作品,对传统语言的转换,需要从本质上抓住艺术的精髓,不局限于传统样式,也不依附于传统思维方式,创造性的从这些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中摄取新的跟现实相关有利因素,才能保证实验艺术的探索性不被抹灭,也才能更好的做出有现实意义的艺术作品。
论文作者:邓霞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艺术论文; 传统论文; 作品论文; 形式论文; 过程中论文; 社会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