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探析论文_陈先可

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探析论文_陈先可

佛山市顺德区顺茵绿化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311

摘要:在现阶段的城市中,风景园林建设越来越多,海绵城市理论主要是通过各种综合措施解决城市面临的水生态问题。文章简述海绵城市的概念、作用及优势,分别从雨水收集、建筑设计、道路规划、绿地建设、湿地设计等方面阐述其在城市园林规划中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应用

1“海绵城市”的理念

国内文献中使用的“海绵城市”,实际上就是通过LID技术实现的。LID技术借助场地中的雨水湿地、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景观要素,通过渗透、过滤、蓄存等天然的水文控制措施,将径流控制在了源头。2003年,“海绵”概念首次出现在《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一书中。在此书中,“海绵”是对自然湿地功能的比喻,与城市中的河流、洪水与干旱灾害控制有关。由于自然湿地在老城市周围大都受到干扰或淘汰,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些湿地作为城市中的一块海绵,同时具有收集、过滤、储存雨水的功能,是城市雨洪系统中的一部分。这在气候潮湿的地区尤其重要,因为在夏季的几个月里,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集中降雨造成城市内涝,而海绵城市理念正是对雨水的合理利用。自2014年“海绵城市”理念的正式提出到2014年的第一批和2016年的第二批海绵城市的申报和建设起,国内海绵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主要包括3个方面:1)保护原有生态系统;2)恢复和修复受损水体及其他自然环境;3)利用低影响开发措施来建设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建设标志着城市雨洪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综合考虑雨洪管理的生态城市建设。通过对雨水的低影响综合管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明显增强了我国城市抵御自然水文灾害的能力。

2海绵城市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2.1道路规划建设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道路规划建设中,要将道路与园林布景相融合,道路起着交通作用,在风景园林也可以起到隔离的作用,让整个的风景园林更有层次感,错落有致。在风景园林建设中,道路对水资源还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将管道合理布局。在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水是重要的资源,需要在建设中充分考虑,合理调整,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在进行道路规划时,需要从道路的分布出发做好安排,以避免许多园林景观的布局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影响绿化效果,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应建立城市道路网络,使用渗透材料,在铺装上做到科学合理,使用多孔混凝土、草皮砖铺路,落实海绵城市规划,基于此进行园林道路施工,发挥其应用价值。

2.2雨水收集

某风景园林在设计过程以“雨水收集”为主题进行广场设计。将收集到的雨水当作灌溉水。在园林建设过程通过雨水的收集,保障地下水位的稳定,进而补给城市附近的运河,满足生态需求,同时节约城市对水资源的消耗。在园林广场内专门设计了储水系统,可收集地面雨水,灌溉园林内部绿植、补给水池等。该园林在此项设计过程每年可节约用水2千万升。广场主要水体向阶梯位置流动,呈现出完美的波形韵律。和广场相邻的地点收集的雨水可相互流动,穿过线型台阶,和园林其他建筑的状态交相辉映,最后流向储水水渠。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使用收集雨水的设计方式,不但可保障水质,而且还可缓解园林内部对水资源的消耗,提升城市对雨水资源的利用效果。

2.3地块内部规划

在城市中地块内部进行一定规模水系统的开发建设尤为重要,推广低影响开发设施,比如屋顶绿化、透水路面等,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也是海绵城市理念在其中的较好应用。在新建小区内构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既能够提升雨水储存效率,又可提高对雨水的利用率。对于一些老城区,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能够降低内涝风险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住宅屋顶绿化植物的选择

为了有利于海绵城市的发展建设,在小区住宅楼设计规划之初,需要对小区环境中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实地勘察,在尽可能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破坏的前提下,结合原有地势地貌特征对小区住宅进行建筑设计规划。在住宅屋顶实行绿化是对雨水径流的有效把控措施,为了体现其生态效益,需要对屋顶绿化的植物种类上进行选择。在实际实践中,应避免选择耐水性较差的绿化植物,以矮灌木或小型草本植物为主,如菖蒲、垂盆草等,除了满足屋顶绿化的标准外,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质。在花园式住宅屋顶绿化实践中,可选择范围较大,如地被植物中的地毯草、吊竹梅;乔木植物中的海棠、玉兰;藤本植物中的金银花、紫藤等搭配灌木进行景观设计,使其具备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较高的观赏性等双重功能。

2.5湿地设计

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应用海绵理论离不开湿地的规划和设计。无论是自然湿地还是人工湿地,都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湿地具有强大的过滤作用,可净化水源,实现对环境的调节。对此,在园林设计过程,应重点规划人造湿地,将城市局部水源加以净化和改善,为人们打造更适宜的园林环境。

2.6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顾名思义,即有着较多的人为干预,通过人为建造,容易形成良好的湿地景观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针对原本被破坏的湿地系统,通过人为措施改善环境,使人工湿地能够健康发展,恢复原生湿地,形成丰富的物种资源与良好的环境。人工湿地模拟于原生湿地,有着类似的景观风貌,也是面向城市的景观界面,为城市提供科普教育、游览展示、休闲娱乐等功能服务。人工湿地植物选择有旱生植物群落、旱生加湿生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等,从而形成一个多种植物生境的湿地系统。

2.7建筑物在风景园林规划的应用

建筑物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要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特点,在景观规划中对于园林中的建筑物合理布局。要根据地形地貌分布建筑物,具有针对性地发挥建筑物的收集雨水作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将各部分收集雨水的管道连接起来,通过管道进入一个圆形水槽当中,雨水在这里被过滤并收集。水槽中种植有各种绿色植被,可以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由此可以获得“依靠雨水灌溉”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建设建筑的屋顶花园,建造花坛发挥渗透雨水的作用,可以起到雨水利用的保护效果,更好地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任务艰巨,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完善海绵城市构建方法,现就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设计应充分了解场地水文状况,摆脱以往单一工程化的视角,应涉及更广泛的水文模型和多种水域管理技术的实施等水文知识体系。“弹性”雨洪管理系统可与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相结合,整体和多目标地解决宏观城市尺度的雨水问题,探索更为生态的智慧海绵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法。2)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设计时通过雨洪管理的生态净化技术,结合生态修复来增强场地海绵状功能,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3)城市中海绵体的设计应与城市结构融为一体,并与城市周围和自然体系(即山地、河流、湿地、森林、农田和湖泊)完美结合。4)控制洪涝灾害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中国降水和水灾历史发生频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设计应同时考虑洪水发生区域与水资源短缺区域的空间差异,根据区域性和季节性来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功能,确定城市的水文资源特征,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田利.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分析[J].基层建设,2017,(17).

[2]李龙.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园艺2016,(11).

[3]陈小锋.研究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及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29).

论文作者:陈先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探析论文_陈先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