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中医医院 650011)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肛肠手术中相同剂量不同容量局麻药对骶管阻滞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实施肛肠科手术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容量骶管麻醉;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高容量骶管麻醉,分别对 2 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87%和9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和 4%,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时间分别为(4.0±1.2)h 和(3.9±1.3)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施肛肠手术的过程中采用高容量低浓度骶管麻醉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效果更佳的优点,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肛肠手术;高容量低浓度骶管麻醉;临床效果
骶管麻醉的应用原理是在骶管腔中应用麻醉药物,以此来使骶神经中的疼痛信息不能够进行正常的传导,以此来达到阻滞的效果,而这种阻滞骶神经的麻醉方式称为骶管麻醉,由于骶管麻醉的应用效果较好,操作较为简单应用较为广泛[1]。肛肠疾病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骶管麻醉非常适合肛肠疾病手术的需要,但如何提高骶管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是医院麻醉科医生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实施肛肠疾病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肛肠手术中相同剂量不同容量局麻药对骶管阻滞效果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我院拟行肛肠疾病手术患者200例,ASA Ⅰ~Ⅱ,男112例,女88例,年龄20~60岁,体重45~75Kg,无心、肺、肝、肾及神经系统疾病,无药物过敏史。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100例(D组)和观察组100例(G组)。两组患者原发疾病包括:混合痔、肛瘘、肛周脓肿、肛裂。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病情长短、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麻醉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禁饮、禁食6~8h,入室前排空膀胱。入室后开放静脉,鼻导管吸氧3L/分钟,持续监测MAP、HR、RR、SPO2。患者取侧卧位,在医护人员帮助下屈髋、屈膝。以手指明确并标记骶裂孔位置后,对患者骶尾部常规消毒铺巾。选择普通7号针头,一次性30ml注射器,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在患者骶裂孔处进行穿刺。方向为垂直皮肤或者向头侧稍微倾斜,以针头突破骶尾韧带时有明显落空感为标准,推注无阻力,回吸无血及脑脊液方可注药。D组:甲磺酸罗哌卡因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0ml,2%盐酸利多卡因5ml,总容量15ml。G组:甲磺酸罗哌卡因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0ml,2%盐酸利多卡因5ml,加生理盐水10ml,总容量25ml。要求推注药物速度缓慢,推注完所有药物时间>3分钟。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一旦有头晕,耳鸣,心慌,面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推注,观察并处理。药物推注完成10分钟后方可开始手术,手术中如患者感觉肛门坠胀,疼痛,手术医师感觉肌松不够可行肛门周围局部浸润1%盐酸利多卡因5~10ml。如果患者疼痛严重,完全没有肌松,则改行其他麻醉。
观察指标分别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不良反应指标进行比较。麻醉效果的评价方法是:以术中无疼痛,患者的肛门括约肌松弛度良好,术中无显著不良反应为麻醉效果优秀;以术中患者有轻微疼痛、牵拉时有肛门坠胀感、肛门轻度松弛、麻醉效果单侧集中等情况,但疼痛可以耐受,需要追加局麻药方可完成手术为麻醉效果良好;以术中患者感觉剧痛,肛门括约肌无松弛,无法耐受手术,需改行其他麻醉的情况为麻醉效果差[2]。
统计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 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D组和G组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分别为(4.0±1.2)h 和(3.9±1.3)h,组间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的比较,D组患者和G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 87%和 99%,组间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与D组比较,P<0.05
3.讨论
骶管阻滞是一种硬膜外阻滞的方法,适用于直肠、肛门会阴部手术。骶管因其解剖的特殊性,骶管内有丰富的静脉丛,除容易穿刺损伤出血外,对局麻药的吸收也快,故较易引起轻重不等的局麻药毒性反应及低血压、尿潴留等不良反应[3]。因此在穿刺操作是应动作轻柔,注药时需要缓慢,并随时与患者沟通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甲磺酸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都是酰胺类局麻药,一个长效起效稍慢,一个中效起效快,二者搭配在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上就可以扬长避短。在骶管阻滞中,如果局麻药浓度过高单位时间内吸收入血的量就大,就容易引起局麻药中毒反应;如果局麻药剂量减小就会发生麻醉效果差,不能满足手术需要。因此在不减少局麻药剂量的基础上,加大局麻药的容量,降低了药物浓度,单位时间内吸收入血的量就小,引起局麻药中毒等的不良反应率降低,患者更安全。而且加大容量阻滞范围更大,麻醉效果更佳。
本研究表明,在不减少局麻药剂量的基础上,加大局麻药的容量,一方面麻醉效果更佳,阻滞更完善,另一方面减少了骶管阻滞的不良反应。这种方法值得推广,但是骶管腔解剖变异大,静脉丛丰富,本研究观察组中还是有小部分患者出现局麻药中毒、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邓小明,姚尚龙,于布为,黄宇光现代麻醉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盛卓人,况铣,李文硕 . 临床麻醉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101-102.
[3]何金哲,袁建虎,杨茜芳 .3681例肛肠手术改良骶管阻滞效果分析,《北京医学》,2012.
论文作者:冯红坤,张成功,彭,铭,许,兵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5
标签:患者论文; 局麻论文; 效果论文; 手术论文; 肛肠论文; 利多论文; 肛门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