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挺
佛山市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论述现代测绘学的技术体系、本质及其内涵,探讨新形势下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测绘;信息技术;地球空间信息学;教育改革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前期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管理单位和生产单位是测绘人才的实践和继续教育基地,是培养复合性人才的学校。目前各高校和单位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单位测绘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1.现代测绘学的本质和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
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测量人才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
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2.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1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高校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学主要侧重对传统测量技术的讲授,内容主要集中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等设备的操作及使用;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原理的掌握。而对一些新出现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激光雷达技术、无人机测量技术、GIS软件应用与开发等讲授较少,规范应用陈旧。同时针对近年来全国大量开展的农权普查、地下管网普查、地名普查等地理信息普查工作而引起的相关测绘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严重滞后,造成社会相关技术人员的奇缺。此外,在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因各课程组之间缺乏交流,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重复,造成了教学学时的极大浪费。
2.2教学方法不当,考核方式不科学
当前,多媒体结合板书是测绘专业理论课程授课的主要形式。教学中教师着重于讲解书本中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通过监督、作业及考试等手段迫使学生学习。实践教学中,主要通过制订试验、实习任务书和指导书,力促学生严格按照指导书完成预定的试验、实习任务。这种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方法,完全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造成了学生被动学习,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抑制,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不到充分展示,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同时,传统的考核方式基本都是一张试卷结合平时成绩。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容易导致学生平时不好好学,课间实验不认真做,最后考前突击通过,考完就忘。结果表现为所学知识不扎实,知识应用能力弱。
2.3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创新能力弱
测绘工程作为一个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受传统教学方式和国内高校崇尚研究性人才培养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直奉行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强烈呼吁,各院校开始加强了专业的实践教学,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但受实践教学条件和实践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难以获得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工程意识欠缺,创新能力弱,无法满足国家对创新型高级应用人才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创新型测绘工程科技人才复合型培养
3.1明确培养目的
什么样的人才才算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对于测绘学科而言,就是理论加技术实践加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进行技术交叉创新的人才;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需要体现时代需求,以及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系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抽象的归纳能力和理解力及实践能力,最终培养出能管理工程与经营工程的复合型人才[4]。
3.2制定合理培养计划
测绘院校要结合目前学院的发展现状制定灵活的培养计划,不能只遵循重点本科大学的课程设置,模仿开设相似的教学培养计划,否则这种不经过深入研究的教学体系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质量测绘人才的培养。突出测绘创新人才的培养,要考虑到本院测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立足于“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培养的计划,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动手,学习和创新能力。
3.3优选培养方法
一个优秀的复合型人才首先要有一个坚实的根基,测绘院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现代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学院现有教学资源制定总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行学分制之后,笔者所在学院依托测绘学院的学科优势提出了“三系”人才培养方案,它由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和创新创业体系三部分构成。理论体系是为了给学生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中学科专业课理论包括其他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不仅仅是本学科;实践体系是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以致用,更好地掌握理论体系;创新创业体系是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学习、与时俱进,它是前面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升华。
4.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1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实践教学条件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验室的管理。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抓住国家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契机,积极完善了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通过各种购置项目,完善仪器设备,建立各种实验室,并根据实践教学需要不断完善。目前测绘工程专业建立了普通测量实验室、精密工程测量实验室、遥感与摄影测量实验室、地形变测量实验室、测绘数据处理实验室,拥有大批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常规测量设备;同时,拥有高精度电子水准仪、测量机器人、全站式陀螺仪、三维激光扫描、地基SAR、手持地物光谱仪、热红外成像仪、地下管线探测仪、管线雷达、重力仪等非常规测量设备。在实践教学地基建设方面,与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合作,分别在燕郊潮白河和易县清西陵,模拟工程实际,建立了工程测量、精密水准测量、精密导线测量、GPS野外测量、野外数字化测图等专业集中实习基地。同时,积极开拓建立校外企业实习基地,申报建立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燕郊地质普查大队、南方测绘亦庄生产基地、北京富斯德、河北中色测绘、北京中测新图等大中型测绘企业合作,建立企业生产实习基地。与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联合申报,建立防灾科技学院—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实验室管理方面,通过建立相关制度,确保测绘实验室全天候开放,方便学生仪器设备和软件的使用,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创造条件。
4.2专业课程的精简与整合
要从测绘学科的整体发展与综合化出发,合理构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学科交叉是测绘学科发展的主要特征。因此,整合、重组课程无疑是构建测绘专业培养方案时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要给学生整体性的知识,同时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对测绘学科的影响及在测绘学科领域中的应用,要在精选知识、交叉融合上合理安排课程,搞好整体优化。不能将新知识机械地叠加或简单地照搬相关专业的课程。
4.3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同其它专业相比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很多实验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因此,应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大学生都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好处。第二,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实践环节应尽量与测绘单位的生产实际相接合。测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服务,因此,实践环节必须要面向实际的生产应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育部门与生产单位共同努力去创建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
结论
在新形势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此,测绘人才的培养必须与时俱进,抓住机遇,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获得因材施教,个性能够健康发展,培养和激发其知识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努力为社会培养大批创新创业型高级测绘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许才军,秦永梅.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解析[J].测绘通报,2014(6):124-127.
[2]于胜文,刘智敏,韩晓东.从注册测绘师制度和专业认证谈测绘工程专业综合改革[J].测绘科学,2014,39(4):169-172.
[3]王守刚,厉东伟,王铭,等.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为例[J].测绘通报,2016(8):131-134.
论文作者:曾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6
标签:工程论文; 测绘学论文; 测量论文; 专业论文; 学生论文; 人才论文; 学科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