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研究论文,物流论文,我国农产品论文,冷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统计,每年我国农产品产后因冷链物流环节导致的损失到22%~29%。就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看,一方面现有的物流水平还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快、鲜、活的要求,另一方面农产品销售运输的现状仍不能满足农民对农产品快速、增值和高效收回投资的销售需要。因此,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同时,减少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中的巨大损耗,是农民增收、提高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重要问题。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及服务过程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捕捞、屠宰)到消费,整个供应环节要经过生产基地采收、生产预处理、加工厂预冷加工、贮藏冷冻、专业设备冷冻运输、冷冻销售、冷冻零售等过程,其每个环节始终需要使农产品处于适宜的保质、保鲜的特殊低温环境下,是一个防止加工以及运输环节上造成的污染、损耗,力图给消费者提供安全和高品质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典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过程如图1所示:

与传统物流相比,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整个供应链环节中主要呈现出“三高一强”的要求,即:对温度的控制要求高,对及时性要求高,对鲜、活、品质要求高,同时也要求提供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专业性和协调性特别强。由此也体现出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网络建设呈现出“三大一难”的特点,即:投入大、风险大和耗损大,管理协调难。为此促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需要从改善其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入手,在政府、市场和物流企业的联动下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的变化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各种配套设施、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协调能力明显不足,明显滞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目前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营量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水果、蔬菜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1位,我国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肉、蛋、奶供应充足。2012年,我国禽蛋产量达2861万吨,肉类产量达8384万吨,居世界第1位,占世界总产量的30%~40%。牛奶产量3744万吨,居世界第3位,2012我国粮食总产量为58957万吨,比上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1位,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来自中国,2012年水产品总产量(包括捕捞和养殖)5906万吨,同比增长5.4%。近4年来5大类农产品的产量见表1。

这些都显示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更先进的农机以及更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运用到农作物耕作中,农产品的年产量都呈上升趋势。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安全越来越得到了人民以及政府的高度关注,对农产品的内在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更愿消费环保、新鲜的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需求量增大。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政策环境逐步改善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也离不开市场和物流企业的积极参与。在市场化进程中各个物流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得益于较短的运营周期、较低的成本投入和较高的收入回报。近些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为此颁布一系列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强调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要加大投入,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的重要性,近三年颁发的相关政策主要有如下:

在这些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农产品冷链物流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发展。例如2013年底我国还开通了从广西百色到北京的每周一次全冷冻专列。以及包括在西部一些地区也建立了农产品冷冻基地和短途农产品运营机构等。但从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看,仍存在基础条件差,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和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营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近年来政府也制定了一些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关注和扶持日益加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制定相应的冷链物流运营标准方面却明显滞后。有些地方政府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方面还不够重视,截止到现在只有上海市颁布了相关的《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由于整个冷链物流行业内统一的标准迟迟没有颁布,以致整个行业发展极为不协调、不规范。 从政府颁布的各项法律和法规的执行来看仍然不能达到政策制定的预期目标和要求,这主要表现为如下问题:①有的政策是直接照搬国外发达国家的,导致有些条款和标准不符合我国国情,实施起来存在一定难度;②相关政策出台后没有有效地促进这一领域的现实技术条件、组织机构、人员素质和市场环境的结合,政策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③关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政策多为意见和规划,对需要科学技术支撑的冷链物流来说,可操作性不强。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 农产品冷链物流硬件设施主要体现在冷库和冷藏运输专业设备两个方面。通常物流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以及运输环节的方便性,一般都会从降低费用上考虑,对农产品进行有选择的运输。由于冷藏运力严重不足,对需要冷藏的农产品都不愿涉及。加之我国的公路、铁路冷藏专用冷链物流车辆,分别仅占其总量的0.3%、1.1%。而且,目前我国冷库设施、设备落后,建设专业性的新冷库速度赶不上市场的需求。虽然在一些主要农产品生产地区开始在修建具备冷藏功能的基地,但作为具备较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节点,明显太少。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三)专业的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由于农产品种类繁多,且特性各异,这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然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大多是传统物流企业的转型,专业性、及时性以及企业自身实力远远达不到农产品冷链物流多方要求。许多的物流企业为了规避自身风险和降低成本的需要,也就简单的购进几台冷冻车辆就开展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的业务,其效果是难以符合基本的物流预期要求。加之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专业人才、专业操作、专业设施、专业技术都要求极高,且需要高投入和投资回报期长等特征,一些企业从投入与产出难成正比的考虑,甚至根本就不涉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为此,我国急需要大力发展具备相应的先进技术和设施较为完善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事业,来解决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营中的各种突出问题。然而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就更是如此。这不仅是因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需要的投入大,建设的周期较长,还因为政府的主导性作用不力,市场参与度低的多种原因所致。 (四)农产品冷链物流中间环节多且成本高、时间长 传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一般要经过至少以下环节见图2:

在整个环节中由于生产地与销售地,产地市场与零售市场有可能出现重复,以及不断的、且标准不统一的分拣整理等环节,导致迂回运输、重复处理等工作经常发生,加大了流通环节的复杂性和长时间的流转。最终大大降低了物流效率,增加了农产品的损耗,提升了物流成本,使物流服务的价格也随之提高,加深了消费者的承受负担。 (五)缺乏复合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 相对于传统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人才的要求更高,需要具备专业的物流技术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供应链知识、电子商务知识等多方面综合知识和能力的特殊人才。现在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员看,大多都是传统物流的转行,这些有限的人员不仅缺乏从事冷链物流的专业知识,更是对冷链物流产业链管理不懂。直接结果就是能够胜任现代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使农产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协调性和联动管理水平低,导致农产品的流通速度缓慢,耗损情况严重。从而在市场上农产品价格表现为对于农产品生产者低,对于消费者则高的现象,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 (一)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模式 从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晚,基础条件明显不足。例如,美国是从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出发,利用其先进的技术率先在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环节上实现了安全性保障下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图3是目前世界上最典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德国成功地建立了严格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扶持,农产品在各个环节要求进行严格的包装、处理;拥有完善的市场监督、惩罚体系;成立相关机构实施国家统一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了德国农产品冷链流体系安全、高效地运转。日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因其资源匮乏、土地面积有限,为了提高其资源利用率,通过建设专业性强、高密度、技术含量高、高集成化的冷库,把效率始终摆在第一位,建立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域,以农业合作组织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效保障农产品的供应。 以上无论是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出发,从法律、法规的政策出发,还是从强化专业化运营组织管理出发都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应,无疑是我国在这方面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与发达国家相关数据比较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与发达国家相比的主要差距见表3:

由此可见,我国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很多方面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其冷链物流体系、设施设备等尚不完善,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经营组织管理和建设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也是我国需要作为当务之急加以解决的。 五、发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投资大、相对周期较长的工程,因此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长期支持、协作和努力,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基础条件和环境。 (一)制定适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为了加快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发展,国家应将冷链物流建设纳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内容之中。相关部门应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检查与监督机制,尽快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统一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以促进冷链物流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制定可执行和便操作的以GAP(良好农业规范)、GVP(良好兽医规范)、GMP(良好生产规范)、HACCP(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ISO为基本原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规程,实现从生产基地采集到最终消费者的全程控制,确保农产品品质、保鲜与安全。 (二)分区域创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 我国幅员辽阔,农产品及农产品生产也多具备不同区域的地方特色,所以可从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农产品特色入手建立不同区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加强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一方面能适应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的生产和特色,解决农产品的及时性和保鲜性的需要;另一方面能促进本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也加大了对外辐射的力度。 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信息平台的基本构成如图4所示。

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处理中心在整个环节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收集相关的农产品信息,作一定的统计、处理后,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的相关单位,进行有目的的生产、销售,客户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传递入库、订舱、发货、合同、提货、费用等相关业务信息。进出口另外还需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水平的建设: 第一,积极建立与农产品冷链物流整个供应链环节相关的管理和数据交换系统,为其提供完善的信息、技术支持。第二,建立农产品市场预报、预测体系,收集汇总有关的农业信息,并及时发布地告知当地农民,如中国移动利用“农信通”的平台将相关信息发送给当地农民,让农民及时掌握市场的动态,组织相应的生产,以减少其销售和生产的盲目性与不确定性。第三,完善农村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并配备专业的人员普及相关的知识,让农民能通过网络接收与发布相关的农产品信息,保证农村与外界信息沟通的畅通,开展合理的生产与销售。 (三)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硬件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加强对其硬件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这样才能在市场化和标准化的指导下,将农产品生鲜食品从生产基地—加工厂预处理—配送中心—销售商—消费者冰箱的各个环节都控制在特定的保质、保鲜温度中。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分区域的基础上有规划、有扶持的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各个节点进行政策上和财力上的帮扶。同时也需要冷链物流企业在市场化的促进下积极地参与到这一建设过程之中,一方面要对自身现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合理利用和改造,另一方面要按照规划,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标准化和现代化要求进行更多的投入和建设。 (四)大力发展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 由于供需双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外包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发展方向。首先、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不仅可以提供更专业的保值、保鲜和快捷服务,还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所带来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其次、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可以使提供者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节省费用,让农产品提供者能从分离费用的结构中获益。再次、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还能通过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信息平台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减少缺货概率,与营销有效配合,提供更加专业化和及时性的物流服务。第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与农产品供应商和消费者实际是农产品供应链上的战略伙伴关系,能为供应商和消费者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和消费效用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是当前农产品物流环节中十分重要的突破口。 (五)尽量减少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中间环节 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其“产销一体”是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重要指导思想。即由供应商将农产品运送到配送中心,经过标准化的专业包装、加工处理、严格质检后进行运输,到达二级配送中心后,针对当地的订单,配送中心进行相应的分拣,组织相应的运力配送到零售直销点。这种“产销一体”的思路,不仅符合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的根本目的,也体现了农产品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四方面对农产品销售的基本要求。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配送中心,及时的运输、销售,最大限度地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达到高效率的使用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了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流通时间,还体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化发展的需要。按照“产销一体”的思路打造一条高效、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体系的初步构想如图5。 (六)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创新和培养 要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完善、高质的发展,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大量需求,必须培养具备物流技术知识、供应链知识、农业生产知识等多方面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建立完善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制度,开展专业的物流技术培训,规范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在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训过程中,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协同物流企业、科研院校、评估检验机构和信息服务部门的力量,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模式,推动冷链物流人才的培训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因此,应抓住机遇,协同多方面的力量,借鉴国外成熟的模式与经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资与扶持力度,缩短差距,探索出适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模式。

标签:农产品论文; 冷链物流论文; 销售分析论文; 农产品物流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