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潘远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潘远红

潘远红(青海省西宁市劳动路小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研究小学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1-070-02 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不是教师讲学生听,也不是学生自己看。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那么,如何进行语文的阅读教学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对文本深刻解读。 教学中,教师由于多种原因,在文本细读上是做得不够的。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对文本的钻研意识不强。 教师常常会有意无意地沿袭自己以往对教材的解读,在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方面思考得很少,习惯上依赖教学参考书来替代自己对文本的解读。 2、对文本的研究能力不够。 ① 缺乏学习:由于语文教师一般都身兼班主任,头绪多,很多时候都忙于事务性工作。除学业进修的必修内容外,平时缺乏对文学作品的经常性研读,所以大部分语文教师自身文学素养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思想、观念、文化意识更新也不快。这些都影响着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 ② 底蕴不足:语文教师对学生各阶段能力发展要求的模糊认识导致对文本价值认识的不到位。教材文本的解读具有其特殊性。只有当教师立足学生对文本价值有了充分的认识才会有恰当的解读。语文学科的模糊性加上教师缺乏高屋建瓴的系统性,所以教师解读文本能力不够。 (二)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被轻视淡化,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代替了学生自身对文本的感悟和思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虽然多了,课堂虽然热闹了,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却少了。阅读过程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满足于听懂讲解和被动的训练,缺少举一反三主动迁移运用的能力。而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应允许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正确的理解和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自身的体验和交流,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忽视了语言的积累。 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下来的并不多。我们一直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而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导致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比例上严重失调,很多学生在看完文章后,虽然理解文章内容,但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心中的感受,使其无法灵活运用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对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于是,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课堂上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结果课堂上“小组讨论”蔚然成风,不管问题有没有讨论价值,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时间是否充裕,教师只要一声令下,学生立刻前后左右就近组合,迅速进入合作学习状态,开始有模有样的探究。几分钟之后又是一声令下,合作学习状态便戛然而止,每个学生迅速回位,准备汇报。整个过程中,既看不到合作的必要,也感觉不出合作中的分工协作,把合作学习简单地处理成讨论会,表面的热闹掩盖了实际的无知和滥竽充数,小组合作探究成了课堂上的装饰性道具。 (五)无必要的活动太多。 我经常听课,发现一些小学老师有意无意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活动汇报课。一些教师的设计活动有粉饰门面之嫌。或为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或只以新奇的形式取悦学生,唱一段、舞一曲、演一出,可谓是十八般武艺全用上,煞费苦心,弄得人眼花缭乱。这些活动已经脱离了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游离”成分。尽管表象上师生、生生之间都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异常炽热,但最终也只能是一出无意义的“闹剧”,因为40分钟的课堂被花样繁多的活动分割得七零八落,阅读教学失去自我,成为了表演的舞台。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我们希望能够探索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迅速而持续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与素质。十几年来,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1、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2、教师应提高问题的思维容量 教师的提问应该能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只要学生说出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都应该予以肯定。 3、要目的明确 提问是推动学生客观和完成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提问时为了训练重点,突破难点服务的,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提问设计,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助于学生逐步加深理解课文的内容,有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和能力。 4、要抓住重点 目前的教科书中有不少是名家名篇,一篇篇课文是有它本身的语言逻辑、语言形式、结构规律了,我们没有必要对它的每一个语言现象、段落结构进行提问,满堂问只能是堵塞、泯灭学生的思维火花,导致课堂教学的耗时多、收效低的结局。我们应抓住语例的关键处进行设计提问,做到有的放矢,以点带面,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思考的余地,思维才会萌发灵动。具体地说,可以抓如下几点: (1)抓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一篇文章、课文题目中的关键词,犹如一个人的眼睛,透过它就能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抓文眼。课文中有不少是显豁的、能够直接提示文章中心的语句,这就是文眼。教学中应提纲挈领,由少及多,通过它带动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如《草船借箭》中有这样的一个中心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这一中心句概括了前文的全部内容,具有极大地信息量,利用它可以展开一系列的语言文字训练。 (3)抓重点。有些重点语句、段落,内涵深蕴,含义深刻。教学时,要层层深入剖析,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受到启发、教育。如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王老师就是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三)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教学评价激励是实施阅读教学的必然保障,同时,教学评价也是教育教学的润滑剂,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对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进行不同的评价活动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水平。因此,对于学生阅读的理解,教师也要随机应变地进行多元评价。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四)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急当代教学之所急、叩问有效课堂教学的试金石。教师只有不断地思考、学习、总结、实践、尝试改进,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才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377页. [2]罗素.《教育的目的》见《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36页.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03页.

论文作者:潘远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潘远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