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论文_张 爱

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论文_张 爱

张 爱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大芦乡庄口小学 730618

摘 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教育观念,实施语文新课程改革,深究教材,在课堂中挖掘学生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激发兴趣、快乐体验、情感交流和拓展创新四条途径,激活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 激发兴趣 快乐体验 情感交流 拓展创新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凭借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根粉笔和一根教鞭传授着自己的满腹经纶,这样简单的器材、生硬的方法造就了“填压式”、“强迫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新课标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改变为主动地观察、思考和体验,并能从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可想而知,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过程,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更是深入语文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实效性的体现。

一、激发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推动学习的动力之源。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对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就会产生明确的认识。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多媒体创设出新奇、新异、新颖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动静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孩子们在课堂中活跃起来。

二、快乐体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如三年级每册要认识314个生字,四年级每册要认识304个生字,因此中年级生字教学仍然是一个重要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生字词新课标要求与低年级的有明显不同,除了能拼会读,会认会写之外,还要基本理解字词义。我在教学生字词的时候,开展了“表演大竞猜”的活动。在课堂上选出一两个语文基础较好,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学生上讲台,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动作或姿势来表现出词语意思,台下的学生先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再分组轮流竞猜。有的因为表演不到位,成了打哑谜;有的因为表演太夸张,笑得前俯后仰;有的因为抢答太着急扣了本组的分,而耿耿于怀;有的因为联想太丰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样一演一猜,不仅让学生理会了生字词的意思,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表现出学生活泼的本色,发挥了好动的本性,让他们在快乐中享受知识的乐趣,而且促进了个性发展。课后,时常听到学生发出内心的感慨:一节课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呢?看到他们嘴角的微笑,听到他们的心声,让我感受到了让学生体验快乐是课堂教学的成功之举。

三、情感交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倡导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让课堂活起来,教学方式鲜亮起来。课堂教学中,情感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国外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以机器人或电脑代替教师从事教学,但效果很不理想。可见,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机器不可替代的,为什么呢?因为情感和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教师作为“人”,具有机器所不具备的情感,而情感恰恰是人类(当然包括学生)在一切社会活动(当然包括学习)中所最需要的。因为机器无法了解学习者当时的思想、心理和其它思维活动,只是凭应答或反馈的功能传授知识。学生长时间和机器对话,无法进行感情交流,无法获得情感需求,其学习的兴趣受到了抑制。所以,“情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如,湘教版第九册第19课《生命的感动》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是围绕本单元主题“伟大的爱”提供的阅读,是本单元的主体课文。故事叙述的是小作者回忆成长经历中父母给予我们的一切,感受亲人对自己的爱,生动地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深情地赞颂了无比珍贵的亲情与感恩的品格。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根据本篇文章情感性强的特点,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换位思考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体会父母对子女的至爱亲情,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小物品,讲述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故事。有的看到妈妈织的毛围巾,勾起了温馨的回忆;有的手拿着爸爸买的小玩具,深情地流泪;有的翻开自己的生日相册,洋溢出幸福的微笑;………更重要的是还让学生把一定重量的书包放在腹上挺着,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情到深处之时,课堂中不知不觉听到了“呜呜”的小泣声,此时的学生已经有千言万语向父母诉说,或许是反醒自己的过措,或许是感激的思绪,也或许是努力的誓言,此刻也只能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感受父母的爱是多么的伟大和无私的。

四、拓展创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已不再是传播人类已有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把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诱导出来,焕发人的生命精神和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活动中掌握学科的知识成果不再是教与学的终点,而应该是人的发展的起点。学生作为一个生动、能动的生命个体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态度、创新能力,能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变为自己的学习创造实践过程,使自己的学习潜能能够在这种创造性的实践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发展,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因而,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具有创造精神应成为我们今天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

总之,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引下,课堂教学中明确培养的目标和掌握学生个性特点的优越条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有利因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论文作者:张 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2月总第1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7

标签:;  ;  ;  ;  ;  ;  ;  ;  

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论文_张 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