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编辑的一门必修课——兼论情商(EQ)与智商(IQ)之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商论文,必修课论文,一门论文,智商论文,编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G232
中国出版业面临着由规模数量型向优质高效型的战略转变。在转型的过程中,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是决定的因素。没有合格的、素质优秀的编辑,优质高效只能是一句空话。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呢?这是大家想得比较多也谈得比较多的问题。许多同志谈到了知识更新、一专多能、精通外语、熟练使用电脑等等,这些想法都对,但又不全对。因为智商高,知识渊博并不一定能成为合格的编辑。如有的年轻编辑,虽然有硕士、博士的头衔,人也挺聪明,但他们不愿“为他人作嫁衣裳”,不甘于寂寞,耐不住清贫,或忙于“下海”经商,或忙于炒股发财,整天BP机响个不停,哪儿还有心思把编辑工作搞好呢?
最近我读了丹尼尔·戈尔曼的《情绪商数》才悟出一些道理来。丹尼尔·戈尔曼是美国《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他对美国流行的智商决定论有不同的看法。美国学者理查德·赫恩斯坦认为,“智商就是命运”。这种理论认为,智商决定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决定着一个人获得财富的多少,也决定着一个人身上种种社会问题是否发生。总之,是穷是富,是当大官还是做庶民,是社会精英还是社会渣滓,一切都由智商来决定。为了批驳智商决定论,戈尔曼进行了十多年的调查研究,对美国伊利诺伊州一所中学同届毕业的81位优秀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发现这些毕业生平均智商都是全校之冠,他们上大学后成绩也都很好。但毕业10年之后,表现平平,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在本行业的同龄人中出类拔萃。为什么?戈尔曼把注意力由智力转向了情绪,经调查研究之后,发现了智商与情商的奥秘。1995年他出版了惊世之作《情绪商数》,他在书中引用了大量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的事例,说明情商对人生成功的重要性。他强调了向来被人们忽视的自知、自控、自励、知人、协调在自我价值实现、在人生事业成功中的重要作用。戈尔曼说:“任何领域的成功者、领导者都有与众不同之处,那便是他们都有较高的情商。”在当代,情商的重要性绝不逊于智商,它是感性与理性的调节器,是生命内在力量的源泉,徒有智商而心灵脆弱,已无法适应纷繁多变的世界。人的情商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靠后天的自我引导与激励,情感教育和自我心理训练可以极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情绪潜力,提高情商修养。如何提高人的情商,已成为人们事业成功的追求。
人才就像一朵美丽的鲜花,智商可以使其娇艳,情商则能使其结出硕果。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们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应该从五个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情商。
一、自知,就是认识自我。戈尔曼认为自知是情商的基础。不了解自身感受的人必然沦为感觉的奴隶,只有了解自我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古代思想家老子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与动物不同,人是一个能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主体。人要完善自己的个性与行为,在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和社会范围内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经常对自己进行反思,从而达到自我监督、自我改善的目的。由于自我反省的注意力从客体转到主体,因而要求这种建立在自我观察上的自我认识要客观公允、实事求是,不可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妄自尊大,也不可因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妄自菲薄,只有真正地认识自我,才可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出正确的抉择,也才有可能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
作为一个编辑的自知,首先看是你愿不愿从事这项默默无闻的工作。这工作既辛苦又清贫,甚至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要能抵挡住金钱的诱惑,甘于寂寞,耐得住清贫。只有具备很高的思想素质、敬业精神,才能乐于奉献,甘当无名英雄,工作上才能真正做到吃苦不后悔,做人梯不后悔,“为他人作嫁衣裳”不后悔,寂寞无闻不后悔,进入“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思想境界。其次,是看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这项工作。编辑要有既专又博的知识,能与各层次的作者平等对话,找到共同语言,达成共识;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有了好的选题设想,还要能物色到一流的作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时刻注意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主攻方向和目标;既能伏案工作,又有策划能力……总之,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了解自己,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的一位学兄,大学毕业之后留在大学的学报里当编辑,勤勤恳恳地工作多年。粉碎“四人帮”之后,领导调他到校长办公室当主任,令人羡慕之极。因为他的才干和勤勉,工作得心应手,很受领导的器重,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当他得知学校要筹建出版社,便主动请缨。我十分不解地问他:“为何放着主任不当,去搞出版社,一切从零开始,谈何容易。”他十分恳切地说:“如果我继续当办公室主任,我自信可以把工作干好。但我毕竟是一介书生,对当官毫无眷恋之情,而对当编辑却情有独钟。看到我们的老师毕生的研究成果无法出版而束之高阁,我总有一种愧疚之情,所以我下决心把出版社建起来。”于是他跑南宁,上北京,历经千辛万苦,出版社终于建成。多年来由于他的精心经营,出版社硕果累累,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出版社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出版社之一,他本人也荣获自治区和全国优秀出版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抉择,我们少了一个办公室主任,而多了一个优秀的出版家。
二、自控,就是善于控制自己情绪和欲望。情绪控制必须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之上。自控力强的人就能用理智去控制情感,抵制种种诱惑;自控力弱的人常常被感情所左右,变成感情的奴隶。一个人如果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往往会“走火入魔”,几年前在美国发生的“卢刚事件”,留美博士卢刚由于处理不好嫉妒情绪,又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导致伤人害己的惨痛悲剧;青年诗人顾城在澳大利亚杀妻后自杀也曾轰动文坛,这也是情绪失控走向疯狂的恶果。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沉渣泛起,高智商犯罪日益猖獗,中山医科大学访美学者樊可同,利用从美国学到的技术回国大量制造冰毒谋利,后被处以极刑。这类事例不胜枚举。我们出版界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近年来,有的书刊为了迎合读者的不健康心理,一味追求“可读性”、“趣味性”,“软化”、“生活化”,使不少“三无一有”(即无是非观念、无思想意义、无健康情趣、有负面影响)的文稿得以出笼。例如,有的以“信不信由你”为幌子,刊登出人与神接触的所谓“真人真事”;有的在头版头条刊发为伪科学鸣冤叫屈的所谓“中性报道”;有以赞赏性笔调,宣扬靠美色发迹的“成功女性”;有的甚至刊发津津乐道于试婚、找情人之类的“精美妙文”。更有甚者,有的编辑出卖刊号谋利,与不法书商相互勾结,出版黄色以至反动书刊赚钱。我认识的一位青年编辑,三十来岁就当了出版社的副社长,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他失去了自控,私欲急剧膨胀,开始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出卖书号;继而盗印武侠小说,一本就盈利几十万;然后又开烛光酒吧,捞得盆满钵满;吃喝嫖赌,五毒俱全,贪欲终于使他走向监狱。这种教训绝不是个别的,应警钟长鸣。所以,我们编辑要加强自控和自律。首先,必须具备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政治嗅觉,必须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旗帜鲜明地拥护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以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同时,编辑必须思想活跃,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饱满的政治热情,关注社会生活,紧紧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反映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极向上的主旋律。其次,编辑必须具备正直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必须完善自身的人格、人品,把重德和修身养性的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要弘扬神圣、高尚、正义、真善美的价值观念;把正直宽容、无私无畏、不媚俗、不迎合、不骄狂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勤勤恳恳、乐于奉献、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只有这样,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才能抵御一味追求物欲的行业歪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再次,作为一个跨世纪的编辑还必须具备神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时代重托,时刻不忘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努力贴近读者、贴近生活,从读者的兴趣和需要切入,把思想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以各具特色而又健康向上的内容来争取读者,寓引导于服务之中。以上三点就是编辑自控和自律的精神支柱。
三、自励,也就是自我激励。对于21世纪的人来说,自我激励是每个人成功的动力。因为未来的社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这就决定了人有多次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敢于享受成功的喜悦,也敢于直面挫折的痛苦。追求成功,首先必须战胜自我。许多人被一种莫名其妙的消极情绪笼罩着,在生活中患得患失,刚刚还在兴高彩烈,转眼又变得垂头丧气。有些人始终只把眼光盯着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别人,他常常被那些耀眼的光环所震慑,相形之下,越发感到沮丧,甘愿碌碌无为。这是人性最大的软弱。其实人的缺点难以避免,无论多么伟大的人,他的缺点也在所难免,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善于克服这种人性的软弱。若要获得真正的成功,自我激励是一件每天必须做的事,没有终止的时刻,因为人性的软弱的一面永远存在,人性的软弱和恐惧就像垃圾,如果每天不去清扫它,就会越积越多,积重难返,最终使你碌碌无为而羞愧终身。自我激励可以使你看到自己强大的一面,开掘出自身的热情之源,同宇宙中生生不息的运动联系起来。做人要自信,要乐观,要豁达,要有远见,“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前途,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人生旅途不会永远是阳光灿烂、莺歌燕舞,也会有风霜雨雪、泥泞坎坷。记得我在80年代担任《中学生作文选刊》的主编,刊物月发行量达50万份,在广西出版的期刊中是屈指可数的,在全国的中学生刊物中也很有影响,深受全国广大中学生的欢迎。正是在这一片赞扬声中,1990年压缩期刊时偏偏把《中学生作文选刊》压缩掉了。当时我只好安慰自己,我办刊没有辜负读者的厚望,为大局作出牺牲也是一种贡献吧。我调到另一个编辑部当了编辑,很快就克服消极情绪,认真把编辑工作干好。工作之余,读了不少专业书,写了三本书,在全国发了二十多篇论文,有三篇论文还获全国优秀论文奖,应该说是挺有收获的。1994年领导又让我担任《中学文科》的主编,《中学文科》当时已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个烂摊子接不接?我考虑再三。要把刊物搞上去不容易,“牛角板直得费一身力”;搞不上去那闲话就多了。但编辑的责任心终于战胜了犹豫。我担任主编之后,首先宣布:“两年内如果不能改变《中学文科》的面貌,我就自动下台。”给自己确立一个奋斗目标,破釜沉舟,不留退路,这就是自我激励。这种自励是建立在自知的基础之上。我在中学教过十多年书,对中学教学是了解的;而且从事编辑工作多年,也担任过主编工作,有编辑的实践经验!自己对《中学文科》存在的问题看得比较清楚,主要是定位不准、人心浮动。以上三条是搞好工作的基础。当然要想把刊物办好,光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取得领导及编辑部同仁的理解和支持。于是我召开如何办好《中学文科》的研讨会,大家先作准备,会上畅所欲言。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从《中学文科》的多科性谈到期刊市场发展的态势,说明只有重新给刊物定位,树立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具备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加强发行的力度,才能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我的看法得到大多数同志的支持,对少数同志不同意见允许保留。在给刊物重新定位之后,狠抓管理工作,制定了详细的组稿发稿计划和一系列规章制度。作为主编,我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以身则则,加强自控。凡是要求编辑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严格按计划发稿,不发人情稿;精心组稿,精心修改,精心较对;加强读刊评刊,向兄弟刊物学习;加强通联工作和发行宣传工作……通过做好一件件小事才能树立威信,逐步改变编辑部的面貌。在编辑部的工作安排上做到知人善任,分工合理。对年纪大的同志,他们富有编辑经验,但不胜舟车劳累,就安排他们多做案头工作,负责校对把关;而年轻的同志精力充沛,有活动能力,就多跑出去组稿,多做宣传发行工作。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各展所长。注意协调好编辑部内部的人际关系,做主编的首先要一碗水端平,不计较个人恩怨,造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同志们敢想、敢说、敢干,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还注意协调好与兄弟刊物的关系,全国有十多家有影响的刊物乐意免费为我刊登广告,使广大读者更了解《中学文科》改革后的新面貌。经过编辑同仁的努力,我们仅用半年的时间就使《中学文科》大为改观,发行量翻一番,而且连续四年稳步增长,四年迈了四大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办刊困难的时候要自我激励,今天刊物发行量上来了,依然要自我激励。今年我给编辑部定了目标,要与全国的优秀期刊比,找出自己的差距,使刊物再上一个新台阶。总之,对办刊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发挥创造思维,不断地给自己确定目标,不断前进,这是一个编辑成才的重要因素。
四、知人,就是努力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领悟对方的感受,平等待人,这就是戈尔曼说的“同理心”。作为编辑,我觉得在知人方面主要是理解读者的需要,努力为读者服务,无论何时何地,都将读者的需要放在首位,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报刊面对竞争的格局,读者的认可和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报刊的兴衰。报刊的内容,只有得到读者的喜欢,才能赢得较多的订户,获得生存和发展,也才能充分实现报刊的宣传效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的许多工作,都必须顾及读者的需求,都必须站在读者的立场来思考、策划和运作。但是为读者服务不是迎合,更不是迎合一部分小市民的“口味”。实际上,读者既是编辑的服务对象,也是编辑宣传引导的对象。消极迎合一部分读者,显然与报刊所肩负的使命相矛盾,难以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其实,有的报刊用“拳头加枕头”这类低格调的东西来迎合小市民口味,也是对大多数读者的低估和亵渎。我们编辑要有一颗真诚的心,编辑对读者有感情,读者才会对刊物有感情。作为主编,我经常收到读者的来信,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信息反馈,是我们办好刊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对读者的信我有问必答,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今年5 月我收到北京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马鸣远教授的来信,他想为孩子购刊,但那期刊物已售完,我把自己唯一的一本藏书寄给他。一月后他给我邮来了一封感谢的信:
李晔先生:
您好!您所寄的杂志已收到,当我们见到杂志时,全家人都很感动,非常感谢您这种急人所急、慷慨无私的助人为乐的精神。……
贵刊为什么能办得好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你们编辑人员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即你们一定要把它办成一本对中学生、特别是对考生确实有帮助的刊物。你们心里装着考生,知道他们的心情如何、他们最需要什么、哪些东西对他们最有用,处处为考生设想,这就是你们办好刊物的前提。从您无私地把藏书给我,从您的关心“孩子前途,延误不得”的附言,正是急考生、家长之所急的生动体现。您已把做人和做事完美地统一起来,这也就是贵刊质量高,受人欢迎的真谛。
再次向您表示感谢,并祝贵刊越办越好。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马鸣远
1997年6月25日
一本书是编辑一颗诚挚的心,一封信是读者的一片真情。我始终认为对读者多一份理解,为读者多办一件实事,是编辑的义务和责任。只有这种心心相印的交流才可能把刊物办好。
五、协调,包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及组织管理两个方面。社会需要文明的人际交往,生活离不开真诚的友谊。交往需要真诚相待。俗话说:“浇花浇根,交人交心。”人际交往切忌虚伪,以真诚换真诚是关键。尊重自己需从尊重别人开始,追求自我,需从接受别人个性开始。一个群体由于各个成员认识不一,价值观不同,意见分歧乃至人际冲突是不能完全避免的。这就要学会容纳别人,宽容与原谅是维系人际交往的最佳选择。
要善于交往,消除闭锁心理,敞开自己的心扉,增加与周围人的交往,特别是作为编辑,应该使自己的性格活跃起来。一个朋友,一线生机;一群朋友,一片绿阴。这样就能使你的事业成功,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社会主义道德应该鼓励正当的竞争。在鼓励出版业开展正当的竞争的同时,还要鼓励出版单位和编辑之间发扬互相合作的精神。团结协作、诚实守信是编辑应具备的一种职业道德。要使每个编辑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信誉观念,一切从大局利益、整体利益出发,本着信誉至上、有序竞争、团结协作、共创辉煌的原则,正确协调好出版单位之间,编辑与编辑、编辑与作者、编辑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形成群策群力、同心协力共同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出版事业作贡献的良好局面。
编辑在与人相处时应热情大方,平等待人。与人交谈时既能顺应他人的思路而调谐,也可把他人的情绪纳入自己的主航道,谈话应该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有次一位作者气冲冲地质问我为什么不登他的文章。我先让他坐下,给他倒杯茶,然后再跟他谈,既肯定他的文章有一定水平,又指出文章的时效性差,并说明这类配合教学进度的文章必须提前三个月寄来才能刊登的道理。这位作者听了之后表示歉意,后来成了我的朋友。
编辑还应加强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策划了一个新的选题,立刻可以组织一流的专家来参与,使之产生轰动效应。比如我刊策划举办的“漓江之秋语文教学周”,目的在于促进语文教学理论的新探索,把理论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我们请来了当今中国语文界各个流派的“大腕”(如张志公、刘国正、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欧阳黛娜……)到桂林来讲学,群英荟萃,异彩纷呈。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四千多人,来自全国各地。会议组织要井然有序,作为主办单位必须处理好讲课专家、与会代表和协办单位桂林市教研室的关系,安排好专家和代表的住宿、返程车票、会场、音响及听课材料,使各方面都满意。对这次会议代表们感到大开眼界,很有收获,赞扬我们为语文界办了一件大好事。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扩大了刊物的知名度。
以上五个方面,“自知”是基础,只有“自知”才能“自控”和“自励”;在完善自我修养之后,就能“知人”善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既能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又有一个和谐、宽松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使主体和客体完美地统一起来,促进事业的成功。
现在有一种说法,智商决定人生的20%,情商主宰人生的80%。我认为这两者是种辩证关系,而不是一种比例关系。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应该是两者的和谐结合、互为促进,相得益彰。智商的高低为编辑的成功提供了基础性和可能性,一个人的智商太低是无法从事编辑工作的,所以智商是个人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情商却是将成功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重要因素。一个人要走向成功,使自己生命闪耀出光芒,应该是智商和情商的互补、和谐发展。当一个人智力、能力方面有所缺陷的时候,更应该用自己的情商加以弥补;相反,一个人智商高,如果他再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注重自我激励,那么他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提高编辑的情商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出版事业的需要。现在我们特别强调情商,那是因为我国无论是教育界还是出版界,都片面地强调智商而忽视情商,甚至对情商知之甚少。情商不是天生的,它通过后天的努力完全可以提高和完善。提供情商的研究,有利于加强个人修养,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更有利于素质教育。当然情商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善于在编辑实践中学习,在每一次交际中,在每一次行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情商,实在是编辑很有意义的一门必修课。
收稿日期:1998—03—05
标签:iq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