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研究论文_苏琦,于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研究论文_苏琦,于洋

甘肃国图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 甘肃 743000

摘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在新型城镇化提出之后,农村的土地规划管理至为重要,科学的土地规划有助于农村经济、社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有助于确保农业用地和粮食安全。本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农村土地;规划管理

1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是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与传统提法比较,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

1.1新型城镇化下的土地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一是要保障农民征地谈判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二是要形成长期保障机制,通过货币、就业、培训、留地、入股、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等多种安置方式,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粗放式用地,提出新型城镇化后必须从思想上明确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过去我们主要依靠中心城市带动,提出新型城镇化后更应该强调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配合发展的必然性。

1.2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土地规划

提出新型城镇化后农村土地规划必须与农村发展定位、发展以及产业选择结合,将农村土地规划与新农村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以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行结合,使农村建设用地得以盘活,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条件,为粮食安全提供进一步保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问题

2.1土地规划的严谨性不强

对农村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发挥土地多功能的最大效益。但有的地区因片面追求政绩、追求土地利益,忽视了土地规划的经济政策,忽视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土地规划缺乏必要的严谨性,就会直接降低土地的利用价值,给该地区后期的经济发展埋下不利因素,最终必然会阻碍农村社会、经济地可持续发展。

2.2农业用地资源减少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乡地区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城镇的发展离不开土地,非农建设占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等原因,导致农业用地资源减少。有的地区为了城镇建设,甚至占用农业耕地,毁坏万亩良田,令人痛惜。“民以食为天”,保证近14亿国民的吃饭问题、保证粮食安全问题是重要问题,也是根本问题,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

2.3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体系不完善

从当前农村土地规划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还不具系统性以及科学性,很多农村土地资源都没有未经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处于粗放型的开发状态,土地的利用率并不高,注重总体规划轻详细、专项的规划,不健全的体系导致各级职能部门非公不明确、措施不得力,欠缺各种土地整体规划、所有权等相关机制的明确,未进行全方位的规划,也未采取有针对性地、合理地管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村民缺乏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识,农村房屋整体布局混乱,新建房屋设施占用大量土地及胡乱随意开发土地导致的。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改善途径

3.1完善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体系

在对农村土地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土地规划管理的法律法规,严格审批手续。适当提升农村土地规划中法律的地位,不断强化土地规划的执法力度,以充分保证农村土地规划工作的严谨性与严肃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相关立法部门应纳入土地规划立法,使农村土地规划有法可依、有法可循,让各部门能够依法行政,切实保证耕地保护制度的执行,对农村土地的用途予以严格管制,凡是对违反农村土地规划用地、批地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促进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了确保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编制与有效实施,应加强组织保障建设。此外,还应通过加强有关土地权益方面的立法,促进整个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体系的完善。

3.2严抓土地审批、确保农业用地面积

首先,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需要对农村土地的审批、规划、管理进行强化,以便于农村土地资源地合理配置,并且需要对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以及速度进行严格控制。在农村土地规划之中,必须要保证农业用地面积,以更好地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不能够顾此失彼。在农村土地规划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配置农村土地进行,要确保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生态规律相符合,为农村土地的良性利用、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支持。其次,严格控制好农用地转为宅基地的总量和速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的审批管理办法,要让农村宅基地的申请报批程序变得越来越规范,严格按照村级申报填表、公示并签署意见盖章,然后递交乡政府审批、公示后报县城乡建设联审批备案后予以建房程序管理。对于那些不具备申报条件的、与规定不相符的都必须要立即停止其宅基地的使用权的申请以及审批工作。最后则是积极建立起多级联动巡查网络,国土、建设规划以及城管执法要强化联合执法,对于与规划相冲突的都必须要严厉打击与制止,确保农村农业管理、建房管理有序。

3.3培养新型土地规划管理人才

必须要加强对新型农村规划管理人才的培养,促进先进理论在农村土地规划之中的充分利用。通过各种科学的土地管理方法,利用雷达、航片判读以及卫星等各种先进地科技手段来对农村土地规划情况进行有效的落实,同时利用先进的手段来对各种农村土地规划中的违法行为予以打击。而这些都是建立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与此同时,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各种制度的建立也是以人才为依托的。因此,在强化新型人才的培养的基础上,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才队伍的培训。

3.4切实提升农村土地规划水平

要确保农村土地规划水平的提升,其前提就是要对农村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对农村建设用地的规模进行严格控制,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制定科学的村庄整治计划,加大对农村土地的综合整治力度。结合当地实情,科学布局农村住宅并进行集中化建设,提升农村社会各项民生工程的建设速度与质量,促进小城镇建设、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关规划人员通过下基层、实地调查,结合当地文化、民俗和居民的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确保土地规划作用充分发挥,宝贵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结束语

总的来说,做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以及在该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问题,在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要完善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体系,严抓土地审批、确保农业用地面积,培养新型土地规划管理人才,切实提升农村土地规划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艳.农村土地特征对乡村规划的影响研究[J].乡村科技,2016(21):30-31.

[2]曾毅,麻战洪,周盼.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土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0):192-194.

[3]王喻彬.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D].湖北大学,2016.

[4]孙明剑.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

[5]张悦.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1):53-60.

[6]赵峰,黄寿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碎片化及其整体性治理[J].宏观经济研究,2016(01):13-19.

[7]姜国强.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的土地问题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6.

[8]吴其生.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中国农村土地管理规划方式[J].门窗,2017(11):124.

[9]宋玮.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6):207.

[10]胡薇.土地规划管理及其改革探讨[J].智能城市,2017,3(08):152.

论文作者:苏琦,于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  ;  ;  ;  ;  ;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研究论文_苏琦,于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